本书从基础与概念、方法与训练、设计与鉴赏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有关色彩的专业知识,进而较为系统、完整地阐述了色彩的构成原理、变化规律、表达方式及新时代色彩在多个领域的运用特征等。本书体例清晰,用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将“色彩”这一复杂的物理现象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讲解得清楚易懂。“设计色彩”课程为艺术设计类的专业基础课,适合艺术设计类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对从事艺术设计工作的相关人员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设计色彩”课程的前身为“色彩构成”,“色彩构成”作为三大构成课之一,一直是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衔接素描、水粉与设计专业课,几乎是我国所有高等艺术设计院校设计类专业的必修课。经过几十年的教学探索和改进,构成课应运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跳脱了单纯讲授构成原理的束缚,开始进行更多的设计应用初探,许多院校也将原先的“色彩构成”课程更名为“设计色彩”。
另一方面,新时代下“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得到迅猛发展,微课、慕课等在线课新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学习只需要通过电脑、平板或手机就可以完成,但数字资源内容仍需纸质教材的辅助,纸质教材具有其所不具备的优点,如理论梳理更加具体和清晰,编写、审校更加严谨和准确,等等。纸质教材若能结合“互联网+”使教学更为生动有趣,则弥补了纸质教材的短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本书主要为顺应以上两方面的教学改革发展需要而编写。其特点主要有二:第一,循序渐进,分为“基础与概念”“方法与训练”“设计与鉴赏”三大篇章,从构成原理到设计应用,有知识、有实践穿插进行;第二,涉及重要的知识点,均以动画的形式进行演示和解说,读者可扫描书中相应的二维码进行即时观看,使得知识的传授更加直观和高效。
本书由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陆江艳主编,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孙隽、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纪田园任副主编。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黄群教授的大力支持;研究生邰碧源完成了所有的动画制作,研究生王启萌、李玄戈帮助撰写动画脚本并拍摄学生作业,研究生汤梦颖、董可可帮助绘制、处理图片;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本科生以他们优秀的课堂作业也为本书贡献了力量;本书从选题、策划,到编审、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季倩、陈仁杰两位编辑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编撰过程中,编者尽量做到准确、新颖,并标明了所有图片来源,但设计教育的发展迅速,且囿于编者自身能力,难免存在错漏和不足,恳请专家读者指正。
第一章 基础与概念——基本原理和表现工具
【学习目标】
【基础理论】
一、色彩的基本原理
(一)相关基本概念
(二)三原色
(三)色彩三属性
二、色彩的生理基础
(一)色彩与视觉
(二)色彩与听觉
(三)色彩与味觉
(四)色彩与嗅觉
三、色彩的心理基础
(一)色彩的单纯性心理效应
(二)色彩的间接性心理效应
【实践训练】
【案例赏析】
【习题思考】
第二章 基础与概念——色彩类型与代表文本
【学习目标】
【基础理论】
一、绘画色彩
(一)绘画色彩的表现特点
(二)绘画色彩的精神表达
二、装饰色彩
(一)装饰色彩的概念
(二)装饰色彩的特征和审美理念
三、构成色彩
(一)构成色彩的概念
(二)构成色彩的学习目的和方法
(三)构成色彩的练习工具与材料
四、设计色彩
(一)设计色彩的概念
(二)设计色彩的发展与演变
(三)设计色彩的学习方法
【案例赏析】
【习题思考】
第三章 方法与训练——色彩训练的方法
【学习目标】
【基础理论】
一、色彩构成的形式美原理
(一)色彩的均衡
(二)色彩的呼应
(三)色彩的主从
(四)色彩的层次
(五).占、缀色
(六)色彩的衬托
二、色彩对比
(一)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
(二)色相对比
(三)纯度对比
(四)明度对比
(五)冷暖对比
(六)面积对比
三、色彩调和
(一)类似调和
(二)对比调和
【实践训练】
【案例赏析】
【习题思考】
……
第四章 方法与训练——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第五章 方法与训练——色彩搭配技巧
第六章 设计与鉴赏——色彩的辨识与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