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苏皖交界处一个名为白螺小镇的仲夏发廊,它由温柔而世故的阿夏妈、年轻善良的儿子——理发师仲夏和敏感内敛的外甥女桑枝一起经营。他们互相陪伴,在镇上度过了许多个夏天。从为初生婴儿剪胎毛开始,至为亡人老者绾髻入殓结束,是世间生死在这一个仲夏里的短途旅程。这个仲夏让他们明白,归根结底,他们的人生只有两大主题——爱与恨,生与死。
一场仲夏。很短,只是夏天的第二个月。
一场人生。很长,从为初生婴儿落胎发,一直到为死者入殓。
十一段发生在夏天的故事,在仲夏发廊里相遇。
他们终会明白,他们的人生只有两大主题:爱与恨,生与死
张秋寒继《铅华》《长此以忘》后又一力作,讲述九十年代那些猝不及防又戛然而止的爱情
大量南方风物的描写和苏皖方言,使全书都弥漫着浓郁的南方气息
l 张秋寒继《铅华》《长此以忘》后又一力作,讲述九十年代那些猝不及防又戛然而止的爱情
l 小说穿插了大量南方风物的描写,并在对话中运用了不少苏皖方言,使得全篇都弥漫着浓郁的南方气息。
l 作品的语言风格和叙事角度游离在传统文学和言情小说之间,挖掘人性的同时也保留了故事的可读性
一 场
对于我来说,远一点的记忆比起昨天,好像更加清晰。
也许,有自己在场的往事,大家都津津乐道,久而久之便成了老生常谈,记不住也记住了。也许,岁月一长,旧时光就成了古董,价值不菲,造型也美,自然而然受到优待和珍视。也许,无论到了哪一朝哪一代,总有一小撮人有复古的心思,这心思在不经意间还容易传染,听到旁人说当年,一个个就都恨不得从头来过。
九十年代,说起来好像并不远。等到前缀加上二十世纪,才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已经隶属于两个不同的百年。像是涉水时没有看清倒影,险些踩空失足,回过神来见碧绿的流水汩汩远去,山岚寂静,空谷无人,唯有站在一帧断层上的自己,难免怅然若失。
华丽的日影,真的已移去多时。
九十年代的我是个孩子。作为孩子,记得最清楚的是九十年代的夏天。
爽身粉、花露水、樟脑丸、艾草、盘香、菖蒲、莲子,各是各的香气。混合在一起,声势浩大,暗流汹涌。这里面还有一味流言,裹挟着女人们身体发肤的脂粉幽香飘散在日光明亮的午时风里。于是,那些故事说着说着就衍变成了传奇。传奇中的人物,他们的坐姿、眼神、讲话的语调,都有着非比寻常的规格。
它们成了这本书的素材或佐料。
把素材精挑细选,分门别类,却万变不离其宗。因为大家关心的话题永远只有两样:一个是钱,另一个是情。坊间的谈资里,它们的地位岿然不动。
钱是物质,情是精神,若能两全,可算美满。只是二者常常不可兼得,就一并化身为凡人的信仰——孤独的书生在破旧的草庐里低声吟念:“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九十年代的钱和今天的钱一样讨人喜欢。九十年代的爱情比之今天却举步维艰。我们今天可以直言不讳的东西在那时候被守口如瓶,因为彼时的人有更丰富的羞耻之心。宛如初初绽开的花瓣,更容易被手指揉出伤痕,索性都含苞待放。大家在隐晦的气氛中小心翼翼地处理着私事,希望自己的面目尽可能地和大众一样,而不是像今天的人总是蠢蠢欲动,唯恐不鹤立鸡群。
敝帚自珍的爱情也是这样。明明有额外的念头,却又要符合框架。旧俗未免,新约未缔,他们承前启后,成了继往开来的一代,却只沾染了中和之后最微不足道的灰调色彩。于是,依旧是模糊的,绰约的,内敛的,需要细细分辨的。
仿佛葱茏葳蕤的植物,有花有朵,有茎有叶,有的朝阳,有的面阴,聚拢在一起,百态横生。我写它们的色泽、香气、触感。或写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希望错落在一起是浑然天成的样子,像是我们无法规划或预设的生活本身。
一场。这是个很美的量词。一场电影,一场焰火,一场游戏,一场梦。都是有始有终有因有果的事物。这里也有一种循环往复的意思,带着轮回与泅渡。
这本书,写的是一场仲夏。很短,只是夏天的第二个月。
这本书,写的是一场人生。很长,从为初生婴儿落胎发,一直到为死者入殓。
飘忽的天年与徘徊的耽恋,这是我们的轨迹。希望彼此好走,并风雨无阻,纵然夜路漫漫,却抬头见月。
张秋寒,青年作家,插画师,装帧设计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第五届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代表。作品散见于《花溪》《南风》《读者》《爱格》《雨花》等刊物,被《青年文摘》《新智慧》《意林》《疯狂阅读》等杂志大量转载,入选各类青春文学年选,并在ONE·一个、豆瓣、片刻等阅读类app受到读者青睐。已著《铅华》《长此以忘》《唯不忘相思》《只道此生应不悔》《尽余欢》《寂寞的女子都是旧相识》《忆语三种》等长篇小说、小说集、散文集和译著,领衔主笔现代出版社“恋恋中国风”古典书系。凭借小说《白露》获第二届文艺新生佳故事奖。
楔子
青杏酒
秦桑低绿枝
童花头
红毛丹歌
断桥
香灰与鱼
三十六里水路到南塘
娘舅
嫁衣裳
空庭
黄梅时节家家雨
尾声
青杏酒
| 四月廿八 儿童节 晴|
青杏是前面泡桐树街上左家的媳妇。
她婆婆也常上发廊这里来打牌,青杏给她婆婆捎过东西,仲夏就认得了她。
二十七这天晚上,仲夏一家三口正捧着碗坐在店里,一面看电视,一面吃饭。这时,青杏穿了条白裙子出现在了门口。晚风中,她淡淡地把碎发撩到耳后,微笑着喊:“阿夏妈。”又朝桑枝和仲夏笑了笑,点点头。
“哦哟,杏子啊,你来坐啊。吃过啦?”阿夏妈叫桑枝给她端了个凳子,盛碗饭。
“不用了,桑枝不要麻烦了。我吃过了,来请阿夏有个事的。明天豆荚满一百天,我想带他来剪个胎毛的。”
“不得话唉,你婆婆先那会就打过招呼了。”阿夏妈搁下饭碗。
仲夏想了想说:“明天过了晌午来吧,虽然热些个,但是那时候店里没什么生意,人少,不怕把细伢子刮了弄了的。”
青杏笑了笑说:“阿夏真是细微人。”
阿夏妈也笑着说:“多快啊,豆荚倒满一百天了都。我还觉得你生他像是昨个的事呢。”
“就是这个话呢。细伢子全是愁养不愁长的。其实今个就是正日子,明个已经过了一天了,但是明个是儿童节,他奶奶想起来嚼,说干脆趁个哄,剪了头过第一个节。”
“哈哈,你婆婆玩意头多呢。”阿夏妈说,“那我就不留你吃饭了,家里有个细伢子,啰啰唣唣有一堆事等着你呢。”
青杏点点头,承应着走远了。
青杏走后,阿夏妈忽然自语:“左家留不住她。”仲夏问怎么了。阿夏妈说:“你看她那个脸色就能看出来。新媳妇的脸色哪有她这么难看的啊。她肚子里有怨气,欢喜也是装出来的,你们学语文的,怎么说的呗——哦,强颜欢笑。”
青杏确实是装的,而且她装得很辛苦。她真的有过一万次想走的念头,但是朝摇篮里的孩子看看也只能忍着。
据阿夏妈说,青杏是左小斌讹来的老婆,河婴城里认得左小斌的人都知道这事。
“她原来在棉纺厂上班,不晓得左小斌怎么认得她的,三天两头地朝厂里冲。一开始是给她买东西,买花啊买发卡买手链什么的,她不收他的。他就冲到她家,跟她妈妈老子套近乎。她家里人倒也不反对。但是儿大不由娘,她好像是在外面有个对象了。这个我也不晓得哦,人家是这么说的。左小斌冲到她家,和他们一桌子吃饭,她一句不搭他的腔,吃完了,碗一推,回房里门一关,任他在外面喊破了喉咙也不开门。”
“这也太莽撞了,哪有这样追求人家的,吓人大怪的。”桑枝插话道。
“就是这个话啊。后来更过了。左小斌听说她外头有对象,又跑到厂里死缠烂打,问他哪点不如她那个人。左小斌的嗓子你们又不是没听见过,狂狂咋咋的。她连个班都上不安稳,厂里的人还怀疑她作风有问题。她求个安稳,只有跟了他算了。”阿夏妈说,“他们结了婚,她婆婆还拽得很呢,说什么‘望望我儿子的能为啊,带个这么好的媳妇家来’。什么能为啊?把人逼死的能为!”
仲夏说:“她也懦弱了些。要是我,直接辞职到外面打工去。他大海捞针到哪里去找?”
阿夏妈眨了眨眼,说:“前头说的全是硬泡,假如还有软磨呢。‘我跟着我爸爸在外头苦大钱呢,以后家里钱归你管’。这种话哪个听见了不受用啊?人都是这样罢了!”
“她看着不像贪财的人。”桑枝说。
“看着不像?被逮着的小偷,个个俏脸薄皮的。你看着贼眉鼠眼的反倒是好人。她婆婆来打牌不是说了么,她现在当了一半的家了!”
同是前面泡桐树街上的缪酒鬼的女人走巷子里过去了,仲夏朝他母亲使了个眼色。大家止言,各自做事。
看来闲言闲语青杏一定没少听——这是次日她带着孩子来剪胎毛时,仲夏下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