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这本小册子是专为语文教师开展科研写的,是在我2005年出版的《语文教学科研十讲》的基础上修订 而成的。
《语文教学科研十讲》已经出版十余年了。近几年,不断有朋友、同事和各地的教师来信来电,问我 这儿还有没有这本书,说早就买不到了。有的教研单 位和学校,还给他们的教师每人复印一本,因为里面 讲的一些办法和要领,所有一线教师做科研时都可以 参考。当年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给自己定的写作原则 就是管用。从这么多年的实际情况来看,
我的目的 达到了。
今年暑假,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对全书进行了全面修订。
这次修订的原则,就是进一步突出实用性。凡是我觉得老师们已经基本解决了的问题,就删掉;凡是 对老师们开展科研起不到实际作用的(虽然我自己很 看重),也坚决删掉。这样就留下了五章。我觉得,这 五章所讲到的问题,是语文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要领。
这十多年,我参与了各种层次、各种主题的教师培训工作,我感觉到, 做出来想清楚说出来真的是不同的。教师凭经验做出来了,但 其实没有想清楚,因为没有想清楚,所以说不出。因为说不出, 所以就没有办法反思,他后面所做的,就是原地踏步。所谓高原期 就是这样产生的。这里面有一个我称之为知识转型的问题。老师们要想跨 越这个职业高原期,从一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位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 关键不是知识量的增长,而是知识形态的升级改造。我把我的这些想法,在这
次修订中增补进去了。
原书有一个特点,就是举了大量的例子。这些例子,我都逐个进行了研 究,不但归了类,而且都有评析。其实当年我给研究生上课也好,写这本书也 好,花时间最多的就是研究这些例子。这次修订,我保留了这些例子,一来重
新搜集例子工作量非常大,二来十多年过去了,语文教学科研情况,确实有进 步,但这种进步主要体现在研究主题的演进上,在研究方法上基本没有什么进 步。所以,这些例子仍然是合适的。
重新研读这本小册子,还是很感慨。当年在浙江师范大学的生活又浮现 在我的脑海中专心学术,心无旁骛,每天都在充实中度过。把这本书重新修 订一回,似乎又重过了一回这样的生活。
十多年前,《语文教学科研十讲》刚刚出版,我到上海工作。第二年,上 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就把学校科研一等奖颁给了它。在此谨致以真诚的谢意
2018 年 8 月 7 日
写在前面的话
当我讲语文教育科研问题时,我第一个想到的, 是科研对我们意味
着什么。说得通俗点儿,就是我们中 小学教师为什么要搞科研。是因为领导说过没有论 文就不能评高级职称?是因为新课标要求教师专 业化发展?似乎是,似乎又不是。以我个人的体会来 看,科研对中小学教师的意义,远不是这么简单,它关 乎我们的职业,更关乎我们的生存状况,往深里说,它 关乎教师个人的幸福与人生意义。
科研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也不仅仅是为学生做的,
还是为我们自己做的。科研可以满足我们内心深处的某 种需要,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和幸福,会 给我们日渐平凡的生活增加许多趣味,使其变得深刻而 有意义。我们从科研中获得的不仅有科学的认识、理性 的思考,还有生活的激情和热烈的向往。
科研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
科研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等的意义和重要性,已经有很多人论述过了。我在这里主要说说科研对教师个人的意义。
科研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状况
我听一位教研员说,有的地方中小学教师评职称非要有论文不可,有的 教师为了发论文使出了浑身解数,苦不堪言。言下之意是做教师的,尤其是中 小学教师,只要教好书就可以了,发论文实在是多余。我觉得这个问题似乎没 有这么简单。教师评职称,一定要有什么级别、多长篇幅、在哪些刊物上发表 的所谓论文,的确过于机械,甚至过于苛刻。但是,对教师提出科研上的 要求,要求他们在教好书的同时搞点儿科研,却并不过分,而且,是非常必要 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很简单:因为要搞好教学工作,科研是条件之一, 而且是重要的条件之一。
表面上看来,我们天天备课、上课、批作业、出试卷、改试卷,似乎没 有什么可研究的。教材已经很熟了,备课、上课的程序和步骤也都非常了解 了,至于批作业、改试卷,则更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也许你说的都对,但有一 个关键你没有说到,那就是学生。你说到的这些东西,也许教了几年书就熟 了。一般来说,教材不会年年变,上课也是有套路(不是有教学模式一说 吗)的,作业、试卷就更是很少变了。然而,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对象 学 生,却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一,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两个学生,而是许多
学 生。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个性。我们如果把他 们的特点、个性撇在一边不管,是教不好书的。第二,学生天天在变,而且变 的形式、变的程度和变的某些规律不同。一方面,学生在成长;另一方面, 现在的学生与过去的学生不同,将来的学生与现在的学生也不同。因此,我们 熟悉的那些方法、程序、步骤、手段、材料、套路、模式,也必须跟着变。
学生有些什么变化呢?怎么应对他们的这些变化呢?这些变化中哪些是积 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哪些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积极的作用,哪些有消极的影 响?这些,我们都可以完全不管吗?这是肯定不行的。我感到,要教好语文, 关键在于搞清楚学生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所想的东西哪些是语文课可以利用的,他们需要的东西哪些是语文课可以提供的,他们哪些不好的倾向 是可以通过语文教学给予提醒,进行纠正的。
你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文吗?你知道学生喜欢你怎样讲课文吗?你知 道学生最想听你说什么吗?你能用一句话打动学生吗?你能把那些打动过你的 文章教给学生,也打动他们吗?如果你没有打动学生,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你 知道原因的话,那么你知道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打动他们吗?等等。这些问题 不就是我们要关注的吗?如果我们都没想过这些问题,我们能上好语文课吗?
而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当然就要研究。我们要研究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变 化,要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变化调整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 学方法,甚至改变自己的一些教学习惯,改变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行得通、还有 点儿效果、用起来也顺手的老办法老套路。
许多人用教书匠来批评某些教师。其实,我对匠字没有特别大 的恶感,我觉得匠也是不容易的。只有长期从事某个行当,有着十分丰 富的积累,在技术上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人才称得上匠。我觉得,所谓 匠其实是指只关注物不关注人的那种人。教书匠,就是只对天天要接触的 物,比如课本、作业、试卷等很熟,而对工作对象 学生却很隔膜的人。 所以有人号召我们不要满足于做教书匠,都来当教育家。这个号召效果 似乎不太好,它好像在说:你要么当教育家,要么做教书匠。教师可能 会被这样一种两难选择吓住。其实,我们不要做教书匠,而要做有心 人。这样,你心里就会有学生,你就不是教书匠。因为你心里有学生,你 就会爱学生,就会研究学生,就会根据学生调整、设计、改造自己的教育教
学 行为,这样你就没有匠气。而这,不正是我们所说的教育科研吗?
所以,教师不要被科研两个字搞昏了头,它说的其实就是你在教育教 学中如何了解学生,如何与学生交流。教师搞科研,不是说要把学校里的事、 把所做的工作扔在一边,把学生扔在一边。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所谓科研,就 是做工作之前想想学生需要什么,猜猜学生会怎么样;做完工作之后再想想, 学生是如我所想、如我所猜的那样的吗?如果是,记下来;如果不是,那是 什么原因造成的,想清楚了再试验一次。这一次想对了、猜对了,记下来,并且告诉别的教师。这就是科研,记录的文字就是论文。
真的,科研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你在教学中真的这么做了,你的科研水平就会提高,你的教学也会大变样。你会发现,过去许多让你头痛的事,其实很 容易解决,因为你掌握了一把钥匙
打开学生心灵秘密的钥匙。
因此,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过,教师的职责,不是两项,而是三项,这就 是教书、育人、科研。其中,教书是中心,育人是目标,科研是基础。
科研可以改变教师的职业处境
人们往往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还有园丁灵魂工程师之类。 当然,这些都是对教师的赞扬,但我却觉得它们不实在。我倒是觉得一个不太 流行的比喻 渡船老板比较实在。我觉得教师就是渡船老板,我们把 学生一届一届送出去,把他们从乡村、城镇送到北京、上海等城市,送到外 面的世界,送到他们的人生彼岸,而我们自己则在原地踏步。我们完成一 轮教学后又拿起原来的教材、备课本,面对一批新的学生从头做起。当然,这 是教师这个职业的特点。然而,我总在想,我们能不能将这个特点加以改造, 能不能在把学生送到他们的人生彼岸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我们能不 能在给学生许多东西的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一点儿什么,让自己积累一些什 么,使我们不只是付出,也有收获?
我们谈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带给我们的收获,当然会谈到它给予我们的经济 地位、社会地位,它给予我们的报酬,以及它使我们获得的尊严。我觉得这么想 是没有错的。那么,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教师,才能获得我们想获得的这一切呢?
现代职业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专门化。什么叫专门化呢?就是在 社会职业体系中,你的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不太可
能进入这个职业,即使进入了这个职业,要么只能处于底层,做一些不需要技 术含量的事情;要么很快就被淘汰。不可替代的职业要求从业人员有专门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这样的知识、技能、素养,不经过专门的教育、 专门的训练是不太可能拥有的。只有从事这样的职业,才会获得较高的待遇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当然,每一个劳动者都有人格尊严,都应该享受基本保障。 职业专门化的趋势,应该说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现在的职业分类越来越 细,就是因为职业越来越专门化。最近我认识了一位朋友,我问他是做什么 的,他说是律师。我说我正有一件事要找律师。他说他只做保险方面的业务。 而我的事情恰好是关于保险的。但他又说他只做交通事故保险理赔业务,其他 的不行。我问为什么。他说这是他的专业。后来我了解到,他在他那个城市交 通事故保险理赔领域,是数一数二的专家。我想,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步,与 他的不可替代程度高有关。他的不可替代性,表现为他在交通事故保险 理赔这一领域的专门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经验和经历,在这些方面,他越专 业,他的不可替代性就越强,他的社会地位就越巩固。
那么,教师有多少不可替代的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我们 的不可替代程度有多高?换句话说,我们凭什么做教师?
过去,我们凭知识,有知识就是当教师的条件,或者说是主要条件。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第一,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教师不再是学生知 识的唯一来源,有些知识从大众传播媒介那里学习比从教师那儿学习更快、更准 确、更省钱。第二,现在有知识的人很多,如果教师还停留在有知识 上,就没有不可替代性了。第三,现在知识增长的速度特别快,甚至有所 谓知识大爆炸之说。有些知识,学生比我们掌握得更快。比如电脑,现在 不是有很多老人向小孩子学吗?所以,单有知识是不行的了,它不再是教师职 业的不可替代性。现在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是做人的工作,做学生 的工作,做学生的心灵的工作。每个学科的教师,都要从学科的立场和角度来做 学生的心灵的工作。这就是我们的专业之所在,这就是我们的不可替代 性之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将教师规定为专业人员,主要是就 这一点来说的。我们语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就是要从语文这个角度滋润学生 的心灵,提升他们的素养,改变他们的命运。这就是语文教师的职业使命,也 是语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之所在。而这一切,需要有一个基础保障,这就是科 研:研究怎样教语文,怎样通过语文教学塑造学生的心灵等。
这样,我们就会 逐步拉开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区别,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程度就会越来越高,教师个人的职业状况就会越来越好。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觉得,科 研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有人说,爱是教师的灵魂。有人说,教学是教师的灵 魂。我觉得都有道理,但如果没有科研做基础,爱将是无效的;如果没有科研 做支持,教学是不可能达到一定水平的。
科研可以改变教师的人生命运
我想套用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对教师来说,科研改变命运。我曾 收集、整理过新时期一些优秀语文教师,如程红兵、韩军、程翔、陈军、李镇 西、窦桂梅等人的成长经历,我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的地方。第一,他们大都 是从农村基层学校开始他们的人生之路和职业之路的,他们经过了艰难的生活 历程和职业历程。第二,他们的成长、出名,与三样东西有关:一是在教学上 站得住脚,二是在科研上名声在外,三是为人被大家接受。其中科研是最重要 的,是核心。科研是对他们推动最大、影响最大的东西,科研改变了他们的人 生轨迹,引导他们走向事业的成功、人生的成功。
在过去三十多年中,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规模迅速 扩大,质量快速提高,但整体来看,还是处在发展初期。这一时期,在教师队 伍建设、教师使用等方面,是以数量为基本要求的。然而,最近的一些现象表 明,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正在进入稳定、提高、以质量求发展的时期。表现 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使用上,就是开始注意调整结构,提高教师职业的准入 门槛。换句话说,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了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 对教师的使用和培养,特别注重专业化发展。专业化发展是什么意思 呢?按我的理解,就是以科研为基础的教师专业意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 综合发展。其关键是以科研为基础。如果说今后一段时期,教师队伍建设 主要以专业化发展为主题词的话,那么,这个主题词的内涵就是科研。
实际上,一个职业的从业者,最优秀的那部分也就占到 15% ~ 20%。我 有一个判断,今后教师队伍中 15% ~ 20% 最优秀的那部分,将主要是科研上 出类拔萃的那部分。
由于工作关系,我曾参与过一个地区新课程改革的领导工作,在一段时间
内,与一线教师有过广泛接触。我发现,过去,我到一些学校听课、听汇报, 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学校校长,主要是介绍一些老教师。这些老教师 长期在教学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一些老教师语文功底非常扎实,是年 轻人不能比的。但是,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到一些地方去听课或参加教研活 动,发现主要是年轻人唱主角,省级、市级的一些优质课比赛、论文比赛、课 题研讨,也是年轻人崭露头角。事实说明,历史已经把重担交到了年轻一辈肩 上。在教师专业化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希望主要寄托在年轻人身上。课 程改革实际上也是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教育格局的重新划分。应该说,历史 给了年轻人一次极好的机会,我们可以与那些老教师一起竞争,而且处在同一 起跑线上,在知识上、思想观念上、身体上、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等等,我们 可能比他们具有更大优势。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优势与我们的事业 心、上进心一起,融进我们的科研工作中,支持我们在教学事业上的创新。
科研,可以使教师获得一种智慧的生存方式。我们不仅要用我们的光和热 照亮学生,照亮学生的心灵和他们前进的道路,也照亮我们自己,使我们自己 也焕发出动人的光辉。我想,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希望达到的一种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