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公共传播》是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创办的集刊,内容定位于新媒体语境下的公共传播研究前沿,选题时新,理论和实践兼具,为传播领域前沿课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提供大量一手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具有较强的学术原创性和前沿特色。本辑收录了2018年度新媒体公共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优秀论文,还有部分我们征集来的本院和国内其他高校相关学科教师的优秀论文。
《新媒体公共传播(2019年第1期)》,是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创办的集刊。本书收录了2018年度新媒体公共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优秀论文,还有部分我们征集来的本院和国内其他高校相关学科教师的优秀论文。
新媒体公共传播是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年以来倾力打造的一个学术与学科品牌,在科研和学科、专业上都有深厚的积累。本书内容定位于新媒体语境下的公共传播研究前沿,选题时新,理论和实践兼具,为传播领域前沿课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提供大量一手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具有较强的学术原创性和前沿特色。
卷首语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从1976年举办新闻学专业学员班开始,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1990年招收舆论学硕士,1993年取得新闻学硕士授予权,是国内较早拥有新闻传播学硕士点的单位之一。2006年新闻学获河南省首批重点学科;2007年新闻学被确定为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2008年获批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014年招收第一届公共传播博士研究生;2015年获批入选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2016年成为河南省新闻传播学教指委主任单位。我院现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录外公共传播二级学科博士点(2014年开始招生),2018年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9年开始招生)。
互联网的发展,在要求对网络安全、舆论空间、新型经济、社会交往等议题进行探索之外,也提出了普惠服务方面的学术关切。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要适应这个大趋势,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公共传播不仅是各类社会组织的传播责任,是其社会服务的重要功能,而且是其体制机制创新的路径。从一定程度上看,网络化公共传播成为组织生存的首要需求。在公共议题传播话语结构多元、传播规模海量扩张的语境下,新媒体公共传播成为传播研究的最具有创新价值的发展领域。
2014年7月,郑州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成立,围绕新媒体语境下的各种公共传播议题展开研究,试图在新媒体政治传播、文化传播、发展传播、国际传播等方向和领域整合力量,形成特色。中心自成立以来,以新媒体和公共传播为两个特色研究领域,主要工作包括:2014年7月,“新媒体公共传播”学科方向获得郑州大学首批基础与新兴学科方向重点项目资质和支持;以“新媒体和公共传播”为主题参与组织郑州大学第九届“研究生创新论坛”新闻与传播学院分论坛活动;完成34个“新媒体公共传播”的专项课题申报和立项工作;设立2017年度河南省优新媒体公共传播优势特色学科平台项目34项;推进研究生课程改革,增加和调整了新媒体、公共传播相关课程的比例和重要性程度,确定了“全媒体型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目标;组织了“自媒体发展实践与理论探索研讨会”、2015年至2018年连续四年举办“新媒体公共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协助建设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融合实验中心”等。近年,围绕“新媒体公共传播”的研究取得初步成果,2015年12月,该学科方向入选河南省优势与特色学科平台;“舆论管理与公共传播”作为学科方向,招收博士;2016年,获批成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018年,“新媒体公共传播”成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四个招生方向之一。
在专业性的公共传播实践研究方面,当前的研究多元展开,发展快速,数量非常丰富。政治传播、发展传播和文化传播,成为跨学科研究的热点领域,但是在学术内涵和质量上相对不足,成果最多的领域主要为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网络舆情、网络问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等。为此,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科推出《新媒体公共传播》集刊,旨在进一步推动学科发展和该方向的研究。
张淑华,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第九批重点学科带头人。2008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10-2014年在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评审专家,人社部干部培训入库专家;有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优秀社科学者、河南省社科年度人物、河南省“四个一批人才”等多项荣誉。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1项,其它类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5部;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现代传播》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教学成果获省级特等奖1项;科研成果获省级二等奖2项,厅级奖励多项。对新媒体、公共传播、政策传播有较多关注。
前沿话题
算法化公共领域:基于新浪微博“热搜榜”的分析与反思 王茜
物联网技术的伦理追问 蒋雪颖
“景观社会”中大众的情境式反抗和收编
——以快手App中的农村用户为例 李嘉琪
文化传播
功能性游戏对传统工艺文化传播的传播应用研究
——以游戏《榫接卯和》为例 蔡方成 秦凌雨
面向未来的记忆:汶川地震十周年祭话语中的记忆实践与集体记忆 李铭煜
健康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的健康议题传播研究
——基于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相关内容的分析 翟浩
媒介接触、社会交往与老年人身心健康
——基于(CGSS)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 石蓉蓉 吴锦程
媒介使用
视频社交平台青少年越轨:媒介特性、交往场景及策略性使用 王婷
移动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性行为研究 黄建华
新媒体时代信息不确定性的生成与治理 王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