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是对建国初期大行政区的这一架构的设计和撤销的历史做了深入探讨,对这一设立对中共实现由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顺利转变所起的历史作用做了历史评价。
范晓春的《中国大行政区(1949-1954年)》主要从历史的角度对1949年至1954年大行政区的来龙去脉、政党政权机构、权力运行、历史影响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疏理。也就是在对前人的研究不足有所弥补的同时,进行的拓展,以基本廓清这一地方行政建制兴废的全过程,构建起这一历史现象的基本框架,并描述出其基本面貌。
范晓春,1970年生,河北沽源人,国防大学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教研部党史党建教研室副教授。1985年9月入学入伍,先后毕业于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国防大学和中央党校,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党史党建教学研究工作,曾出版专著《改革开放前的包产到户》,发表论文30余篇。
绪论章 大行政区的起源 节 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选择与局部执政格局的出现 一、中国近现代中央与省制之间的权力机构 二、武装夺取道路的选择及其局部执政的发端 三、苏区核心领导机构中央局、中央分局的产生与发展 二节 抗战时期边区“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形成 一、边区与“特制”的形成及其局限 二、“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形成 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领导下的各大战略区 一、中央东北局领导的东北解放区 二、中央人民的雏形——华北人民 三、其他战略大区的初步形成二章 大行政区的设立 节 全国执政前夕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初步构建 一、“在分区经营的基础之上,有步骤有重点地走向统一”方针的提出 二、中央集权、分权的制度化努力 二节 设立大行政区政策的终形成 三节 各大行政区政权的组建 四节 大行政区的主要领导*体 一、1949至1952年大行政区主要领导*体之概况 二、1949至1952年各大行政区主要领导*体状况分析 五节 大行政区设立的历史原因三章 大行政区的政治组织系统(1949~1952) 节 大行政区的核心政治结构:中央局 一、中央局的设废、性质与地位 二、中央局的职能权限 三、中央局的组织构成 二节 大行政区的政权机构 一、权力机关: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二、行政机构:大行政区人民或军政委员会 三、大行政区的司法系统 四、大行政区辖区内的武装力量 五、大行政区政权的人事安排 三节 大行政区内的派和社会团体 一、大行政区内的派 二、大行政区内的社会团体四章 大行政区的权力运行(1949~1952) 节 中央局“一元化”领导体制的继承与发展 二节 大行政区政权的运行方式 三节 大行政区与中央及下辖政区的关系 一、大行政区与中央关系的调整与规范 二、大行政区与下辖政区的关系 三、大行政区与中央关系的特点五章 大行政区的调整 节 全国执政的巩固与大行政区的调整 一、“党和的中央机构必须加强” 二、对大行政区的调整 二节 大行政区调整的历史原因 三节 大行政区调整后的变化分析 一、调整后的行政区划 二、调整后大行政区的政党、政权等机构变化情况 三、调整后大行政区的权力运行 四、调整后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六章 大行政区的终结 节 社会全面改造背景下的中央继续集权 二节 “高饶事件”与取消大行政区政策的出台 一、“高饶事件”发生中的大行政区因素 二、“高饶事件”处理过程中对“独立王国”和“宗派活动”的批判 三、撤销大行政区决策的出台 三节 大行政区的撤销 一、中央局、大行政区行政委员会的撤销 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继续调整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