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水集》是嘉定文史专家陶继明的一本随笔集。由风物、人物、西门、序跋、情怀等五个部分组成,共70篇,以嘉定的人、事、物为主轴,说古道今,不少是从故纸堆中发掘出来的新内核,以轻快生动的笔调展现丰富厚重的教化嘉定。
他的作品获黄裳、杜宣、丁景唐、袁鹰等名家的垂青和激赏;他的文章被编入大学语文教材;他的笔写尽了“教化嘉定”。
——陈四益
《练水集》,字里行间,足见作者热爱家乡的赤子之心。
——韦泱
疁城文史共推陶,不用鼓吹名自高。腹笥便便活字典,乡音袅袅陈年烧。三吴旧典潜研发,百里新图费画描。素性不随时俗改,梦魂常在驿西桥。
——夏咸淳
自序
2000年初冬,我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随笔集《疁城漫笔》。此书面世后,自己忐忑不安,不知社会评价如何。承蒙方家、读者的错爱,普遍反响较好,出乎我的意料,大大激发了我的勇气和信心。否则,本就不太自信的我可能就此搁笔了。
近二十年来,我继续在文学园地里笔耕,自觉小说与诗歌非我所长,没有勇气去涉及。就在研究文博和地方史的同时,继续写与之相关的散文随笔。因为人疏懒,有不少文章是被媒体逼出来的,数量不少,但趋时应景,遵命文字,在所难免,有的作品尚缺乏精打细磨。此次挑选时,都舍弃了。
世事沧桑,白云苍狗,一晃我已年过七旬。近二十年来,我又在各种媒体上发表了相当数量的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的作品还获了奖,甚至收入了大学语文教材。这本集子是我从50岁到70岁这二十年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跨越了从知天命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阶段,是自己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其间,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而这些思考都自然融入到作品中。嘉定是我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血地”,我一生都未离开过故乡,偏隅一地,视野窄,是其短;而聚焦一方,开掘深,又是其长。所幸嘉定是个人文底蕴十分深厚的地方,丰富的资源让我有讲述不完的故事,倾吐不尽的感情。只要我的健康状况许可,我还会继续写下去。
《练水集》是我的第二部散文随笔集。取名《练水集》,是因为练水即练祁河,为嘉定的母亲河,我是喝着练祁河水长大的。这本书由风物、人物、西门、序跋、情怀等五个部分组成,共70余篇文章,以嘉定的人、事、物为主轴,说古道今,不少是从故纸堆中发掘出来的新内核,应属乡土文学的范畴。而将西门也列为一辑,是因我是嘉定西门外的原住民,对西门有特殊的情感,虽迁至城中已三十年整,但旧梦依稀,余温犹在。《练水集》与《疁城漫笔》相比,在内容与形式上有承接关系,故它也是《疁城漫笔》的续篇。
走笔至此,感慨万千。都说书比人更长寿,但真正能留得下的作品实属凤毛麟角,绝大部分作品将被无情地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若在数十年、数百年之后,有人偶尔翻到这本《练水集》,知道嘉定历史上曾有一个叫陶继明的人,则不胜荣幸也。
2019年暮春于古疁练水东滨菖蒲书屋
陶继明,古城嘉定西门外人。嘉定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会员。长期从事地方史及古代文学的研究和著述,间也写散文。著有《疁城漫笔》《疁城春秋:嘉定史话》《海上绝技:嘉定竹刻艺术》等。
风物篇
寻访嘉定古迹/003
走进嘉定孔庙/005
孔庙的树/012
法华塔下的风景/015
老街的音符/021
风淡淡,水茫茫,动一片晴光/023
刻在石头上的史书/026
三通碑刻与金氏家族的故事/034
风雨天恩桥/041
秦园琐记/045
檀园新生记/050
清廉书院风波/057
情洒震川书院/061
翥云峰传奇/064
风雅绝伦的嘉定竹刻/070
嘉定茶事/078
文化名人与南翔小笼馒头/081
人物篇
归有光与教化嘉定/087
松圆老人程嘉燧/091
寻寻觅觅/096
多才多艺的竹刻大师朱缨/100
金元钰——竹刻美学评论第一人/104
槎溪茶仙陆廷灿/112
惊涛骇浪中的学术之舟/120
一官唯养志 书生报国心/128
顾维钧的乡土情结/136
无瑕人生/139
故乡情/141
桂叶草堂的怀念/144
我记忆中的秦瘦鸥先生/149
悠悠练水情/154
故乡的怀念/161
练水河畔吊诗魂/166
飘零的花魂/168
陈四益其人其文/171
诗人之吟 学者之思/175
西门篇
风雨沧桑话练祁/179
练祁之根护国寺/187
人性光芒/190
上林春书场/194
善牧堂轶事/197
曾氏瑞芝义庄/200
石马弄故事/203
信念的证明/207
陶家洋房轶事/214
古银杏悲歌/216
序跋篇
纸上的纪念馆/221
大海馈赠的城市/225
螺居笔耕几沉浮 斟字酌句心血凝/231
《震川》小引/238
第一等人/241
书友孙镇/244
穿越时空:一个世纪的嘉定沧桑岁月/248
古镇乡愁/251
空中的足音/255
那充满泥土芬香的画卷/259
芭蕉叶叶为多情/261
为中医药复兴鼓与呼/265
情怀篇
练川梦寻/271
小楼一夜听春雨/275
最忆街头叫卖声/277
那令人难忘的红烧肉/280
金色的翅膀/282
绵长的记忆/284
扬帆:从《疁城文博》开始/286
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288
淘书记趣/290
我的《东坡乐府笺》/292
提心吊胆的三天三夜/294
纸上的余温:《疁城漫笔》回音壁/296
我为嘉定地名“平反”记/299
随笔三章/303
走进嘉定孔庙
嘉定,江南的一片“清嘉之土,安定之地”,自古就是精致发达的吴文化圈中的一个重镇,历来人文荟萃,人杰地灵。嘉定的文化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文物古迹众多,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嘉定孔庙。
孔庙位于历史文化名镇嘉定镇南端,掩映在一片绿色的丛林中,素有“吴中第一”的美誉。十分庆幸的是我服务的嘉定博物馆就在孔庙内。我终日与孔庙为伴,每天都能感受孔庙的气息,每当我触摸嘉定的历史文化时,一种“心向往之”的崇高美便迎面扑来。
嘉定孔庙已有八百年的历史,早在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即嘉定建立县治仅一年,首任嘉定知县高衍孙为“教化人民,培育人才”,手辟草莱,筚路蓝缕,建造了高峻雄伟的大成殿和化成堂(即明伦堂)。嘉定人民应当感谢这位非进士出身的宁波人,是他奠定了孔庙的基础。以后又历时三十年,直至南宋淳祐九年(1249),占地30余亩的孔庙建筑体制终于初具规模。从此,虔诚的嘉定人民视孔庙为文明的圣殿,对她珍爱有加。八百年来,无数次天灾未能改变她,无数次战火未能摧毁她,无数次动乱未能消灭她。如今,经历了八百年风雨沧桑的嘉定孔庙更加巍峨庄严,水木清华。
在古代,孔庙有双重职能:一方面是古代地方官员和士子们祭孔的场所;另一方面又是当地的官办学校——县学,古时候也称为“学宫”,或“庠序”,从而使孔庙形成“庙学合一”的基本格局,全国各地一概如此。
嘉定孔庙是嘉定文人智慧的产物,凝聚了他们的奇思妙想。在国内也堪称独一无二。孔庙由内景和外景两部分组成。
外景以碧波荡漾的汇龙潭和林木葱茏的应奎山为主体。明代中叶,嘉定士子们认为孔庙前半里许的一座留光寺破坏了孔庙的风水,妨碍了他们的中举。嘉定知县就下令在佛寺与孔庙之间堆一座土山,又挖了一个大潭,当时孔庙附近有五条河道纵横,于是形成了“五龙戏珠”的胜景。依我看,士子们提出佛寺破坏孔庙风水不过是个借口,真正的目的是为孔庙营造惬意的山水自然景观,体现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美学理念,满足自己亲近山水的文人情结。
汇龙潭东为魁星阁,初名魁星亭,建于清康熙年间,雍正十三年(1735)改建成魁星阁。传说魁星是上天执掌文运的星宿,也是士子们顶礼膜拜的命运之神。全国各地的孔庙都建有魁星阁,但都建于庙内,唯有嘉定文人将其建于水畔,使魁星阁与水景配合,可以入诗入画。也许是嘉定的教化发达,故魁星阁造得特别大,重楼飞檐,底层四面有门,阁影映入潭水,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思。
汇龙潭北,有三座高大的牌坊。东西对峙的是分别建于宋代的“兴贤坊”和建于元代的“育才坊”,显示了举才任贤的传统办学理念。明代中叶,在东西两坊之间、直对棂星门处又建造了一座“仰高坊”。“仰高”语出《论语·子罕》中的“仰之弥高”一语,赞扬孔子的学问博大精深。三座牌坊器宇轩昂,其中仰高坊最为高敞雄伟,四根高七米的石柱,粗可两人合抱,上覆重檐屋顶,配有鸱吻等装饰,檐下斗拱小而紧密,造型精美古朴。三坊之间以石栏连接。石栏杆柱顶上,坐落着姿态各异的七十二尊石狮子,象征着孔门七十二贤。两侧是十几棵有两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枫树,形成一条绿色的长廊。
跨进“棂星门”,就是孔庙的内景,进门便给人以藏龙卧虎之感。泮池平静如镜,绿水盈盈,游鱼可数。泮池上飞架三座石桥,中间一座雕龙石桥称为“状元桥”,只有考中状元的士子才有资格走过。有史以来,嘉定有三位士子考中了状元,他们是清代王敬铭、秦大成、徐郙。可以想见这三位蟾宫折桂的嘉定才子,当年走过状元桥时,是何等的风流倜傥,威风自在。
走过泮桥,只见古木森森,最引人注目的是植于元代的桧柏,它已经670多岁了,在同类树种中名列第一,三人方能合抱。它半身已经枯死,另半身却依然生机勃勃,如一位阅尽人间沧桑的历史老人,默默地守望在大成门前,极富智慧之美。传说孔子曾在家门前亲植桧柏,从此相沿成习。据地方志记载,这棵桧柏栽于元代至顺三年(1332),当时种植60棵,如今就它硕果仅存。1961年,被周恩来称为“国宝”的文博大师、版本学权威徐森玉先生在这棵桧柏下徘徊抚摸良久,临走时,充满感情地嘱咐孔庙管理人员:“桧柏不仅是孔庙一宝,更是上海一宝,它像一位老人,每年春天你们要在它的根部浇一些烧酒,刺激它焕发青春,千万不要忘记呵……”
穿过朱漆高槛的大成门,有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直通大成殿。甬道两旁苍松翠柏,生机勃勃,每逢春天杂树生花,可闻鹧鸪的啼叫声。院内还有三棵枝干虬曲、苍老遒劲的古桧柏,它们虽已枯死,但死而不倒,老而弥坚,抚摸其干,滑泽坚润,叩之有金石声,外形如刺向天空的巨笔。看着它们,你就会理解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名言,不只是指松柏的颜色,更是指松柏的精神。
大成殿是历代官员和士子祭孔的场所。大殿雄伟宏敞,重檐歇顶,飞檐高翘。里面有孔子塑像及祭孔器具,还悬挂着清代康熙皇帝题写的“万世师表”、雍正皇帝题写的“生民未有”、嘉庆皇帝题写的“圣集大成”,以及光绪皇帝题写的“斯文在兹”等匾额,显得庄严肃穆。
大成殿前是石板铺成的月台,这里是举办祭孔活动的场所。每当祭祀时,士子们演奏祭孔乐,跳祭孔舞,场面十分壮观。如今,这宽敞平整的月台显得年深日久,当你漫步在上面时,可以感受到这里曾经的漫长岁月。
东部明伦堂,是孔庙中学校的部分。我翻阅有关史料后得知,旧时,这里是学官讲学、入学秀才就学之所。明清时期,新进秀才由县官率领到孔庙,先入大成殿拜谒孔子,然后到明伦堂见学官。每月学官负责考核,还召集文、武生员上课。明伦堂内还布置本县士子科举成绩的匾额,以鼓励士子们努力求进。如今,这里是“中国科举文物陈列”,展出各种考卷、作弊用具,还有复原的考场,生动地展现了旧时士子们科举之路的艰辛。
走过明伦堂前玉兰老桂、梅花兰草的一条石径,前面是当湖书院。嘉定历史上曾出现过数十个书院,如今仅剩这一家书院,同时它也是上海地区仅存的书院建筑。当湖书院是嘉定文人为纪念康熙时期曾任嘉定知县的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陆陇其所修建的。他任职期间,传播理学,推动教化,为嘉定文化注入了一种独特的道德美感,深得嘉定士子的拥戴。
明伦堂和书院都与科举密切相关。科举刺激了嘉定文化的发展,嘉定士子以读书为荣,敢于搏击科场,孔庙成为“教化嘉定”的沃土。从这里走出了七千多名秀才、五百多名举人、192名进士,星汉灿烂,云蒸霞蔚,堪称奇观。有清一代三名状元金榜题名,科举夺魁,为上海地区之最。发祥于齐鲁大地的儒家文化,在嘉定这块烟雨之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孔庙是“教化嘉定”的脊梁。无论是名震江南文坛的“嘉定四先生”唐时升、娄坚、程嘉燧、李流芳,仗节而起的风骨之士侯峒曾、黄淳耀,科学家孙元化,还是著作等身的乾嘉学派巨擘钱大昕、王鸣盛……哪一个不是从孔庙中走出?
孔庙是“教化嘉定”的源头。明伦堂里精彩的论辩声,当湖书院中朗朗的读书声,横沥河潺潺的流水声,汇龙潭汹涌的波涛,以及孔庙八面来风声,嘉定的诗海文潮,生生不息,清初著名学者阎若璩称“天下文章萃于嘉定”。
孔庙内林林总总的碑刻则是另一道风景。一百多通碑刻如一本可圈可点的大书。这里有宋代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所书的大字碑,全碑由五幅青石组成,气势不凡,行书点画波磔,合乎法度,端重谨密,气韵生动,被人赞为“笔法险劲,精彩四射”;有元代大画家倪云林、诗人顾阿瑛的自撰墓志铭,但死后并没有置于墓中,想不到经过六百多年辗转,到了嘉定孔庙;还有“嘉定四先生”的画像、诗词石刻。这些历史的积淀,无处不渗透出浓烈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