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野:当代生态文明观》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对诸种文明形态中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和人们的自然观进行了剖析,特别是对20世纪以来日益加剧的全球生态危机进行了严肃的反思,着力批判了工业文明时代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掠夺行为,肯定了自然的权利和价值。作者认为,人类从自然界走出之后,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发生异化,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后果。我们必须修复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使人重新回到自然界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书中展望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前景,预言全球在未来将兴起一种普世的文明观——生态文明观。
我们在都市里生活,现在已经难得呼吸到新鲜的空气,难得看到澄明的天空。在很多城市里,到处充满着尘埃,汽车废气扑面而来,高大密集的建筑物遮蔽了阳光和蓝天,仅见的天空布满了光化学烟雾,田野和草坪被~块块蚕食,孩子们对蜻蜒、蝴蝶、鸟儿已经十分陌生。即使在农村,很多地方树木被砍伐,河流被污染,野生动物被猎杀。这很像英国诗人济慈(Keats)在一首诗中所写的:“枯萎了湖上的蒲草,消匿了鸟儿的歌声。”
1995年底,我到澳大利亚作学术访问,并参观了堪培拉、悉尼、布里斯班等几个城市。来到澳洲,使人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在堪培拉,国立大学的安格教授开车带我在市区周游,而我看到的是大片的原野,茂密的树林,草坪上开满了鲜花,芬芳中传来鸟禽的欢乐呜叫。天空碧蓝如洗,白云如雪。安格教授对我说:“城市在哪里?城市消失了。”我感到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预言。当我们在大力推进“城市化”的时候,当很多地方森林在消失的时候,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却在堪培拉消失,它走的是一条“逆城市化”的道路。正如日内瓦被称为“欧洲的花园”一样,堪培拉则是“澳洲的花园”。我想,在花园里生活的人们,是幸福的。在悉尼游人如织的海港,海边上没有一只易拉罐,没有一个泡沫饭盒,甚至很难看到一张丢弃的纸片。港口边熙熙攘攘的餐厅里,野鸽泰然地和游客共餐。在布里斯班,友人告诉我,这座140万人口的城市有一千多个公园,当我徜徉在布里斯班河岸的丛林中,看着盛开的鲜花和清澈的河水,感到真正回到了自然的怀抱。想起儿时在乡村的田野上追逐彩蝶,在草地上爬滚嬉戏,摘一把黄色的菜花,去村边拣拾梧桐和楝树的果实,真是惬意。至今仍难以忘怀那树林和草垛、清晨的鸡鸣,以及原野的风。
工业化摧毁了人类的田园梦。20世纪是理性主义胜利进军的世纪,是人类自豪地征服自然的世纪。对于20世纪的大多数人来说,自然是人类随时可以开掘和挥霍的资源,是为人类服务的仆役。人们认为,人是整个世界的中心,是自然的最高权力者。
但是,人是什么?人是自然之子,自然是人的母亲。自然界的物种不可胜数,人类只是其中的一种。虽然,人是自然界最近期的、最高阶段的成果,是有智慧、有理性、有自我意识的存在物,但是,人类丝毫不能因此拥有特别的权利,人类没有破坏环境、竭尽资源以满足自身物欲的权利。没有人,世界将是不完整的;但是,没有猩猩和熊猫、苍鹰和蚂蚁、橡树和三叶草、荒野和河流、艳阳和明月,世界也是不完整的。自然界的一切都有自己生存的权利,人不是自然界的立法者,人类的利益与生态系统的利益互相依存在,不可分离。与一个繁荣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自然界和睦相处,是人类的最后归宿。
令人遗憾的是,人类的巨大开拓性力量使自然界日益萎缩和衰败,人类自身的行为造成了生态失衡、环境危机,分散的、个别的、盲目的行为造成了一个整体的恶果。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类只是在大肆掠夺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系统,而遭到自然的无情惩罚,并危及到自身生存的时候,才懂得自然界的不可侵犯,才开始反省自己的“征服”行为。人们开始思考:我们为什么会自食苦果?人类为“征服”自然付出了多少代价?当我们获得了丰裕的物质生活资料时,我们的生存质量为何日益恶化?还有,人们为攫取自然资源、生产消费产品而不惜破坏环境,不惜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这种行为难道是道德的吗?
这种迟来的反省,实际上也是人类的先知先觉者长期以来呼喊和斗争的结果。我们应该永远铭记那些呼唤环境意识、为保护生态而毕生努力的勇敢斗士。
序 绿野的风(李明华)
◎第一章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观
一、征服的挽歌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二)迟来的觉醒
(三)一个时代的终结
(四)目光转向荒野
(五)观念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
二、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一)笛卡尔主义把自然推向人的对立面
(二)中国古代天人观
(三)人和自然的和谐一致
三、新世纪的文明观
(一)我们为何不能善待自然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观
四、作为新文明观的价值论
◎第二章 文明观的历史递进
一、农业文明的魅力
(一)渔猎文明的盛衰
(二)农业文明的辉煌
(三)人地关系意识的萌芽
二、昨天的奇迹
(一)工业化浪潮的神奇力量
(二)“竭泽而渔”的征服
(三)“人类主宰自然”思想的发展
三、觉醒的曙光
(一)冲击全球的浪潮
(二)面临生存危机的挑战
(三)人类的责任
四、不再寂静的春天
(一)走向未来的抉择
(二)原野再生
◎第三章 冲突
一、生物圈:人与自然的对立
(一)被荼毒的天空
(二)被征服的大地
(三)人为的生物灭绝
二、社会圈:发展与环境的分裂
(一)环境恶化与社会不公
(二)贫困与发展的两难
(三)国际环境争端
三、精神圈:思想的冲突激荡
(一)优越的人与生态的智慧
(二)人类利益与生态平衡
(三)生物有没有权利和价值
(四)宰治自然还是遵循自然
◎第四章 视野
一、生态文明视野中的人
(一)增长的极限与人类的悲哀
(二)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的理性
……
◎第五章 发展观念
◎第六章 走向生态文明
后记一 (李明华)
后记二 乡村的宿命与乡村的自赎——致回到原野的初心(陈露)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