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平话语料集(上)》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灵川镇的大面村为调查点,选取时令节庆、婚事、生育寿辰和丧葬等四个方面的民俗内容,在建设语言资源库方面做一个尝试。
《灵川平话语料集(上)》所采录的民俗口述材料中反映出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行为的细节,生动地体现了一座正在消失的精神家园。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多民族聚居区,有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个民族。广西的汉族和回族使用汉语和方言,包括西南官话、粤语、平话土话、客家话、湘语、闽语,这些汉语方言都有名称各异的次方言。广西的少数民族大都能说汉语及其各种方言,但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民族语言。这些语言涉及汉藏语系的所有语族,如有属于壮侗语族的壮语、侗语、仫佬语、毛南语、拉珈语、水语、仡佬语、茶侗语、布央语、标话;属于苗瑶语族的苗语、勉语、布努语、巴哼语、炯奈语、优诺语;属于藏缅语族的彝语。其中有的是属于近年来新发现的语言。此外,还有属于南亚语的京语和徕语。部分少数民族语言还有方言次方言,如壮语有南部方言、北部方言;勉语有金门方言、标敏方言。广西壮族自治区极其丰富的语言资源,成为了广西特色文化的载体和津梁,不仅是不可多得的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广西独特的地方文化优势,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把眼光移到令人神往的贺州。这里山峦叠嶂,溪水潺潺,峻秀的姑婆山、幽丽的黄姚古镇、质朴的临贺故城、神秘的福溪古寨等吸引着无数游人流连忘返。而这里丰富的语言资源更是吸引了不少语言研究者!
贺州在广西东部,地处湘粤桂三省交界处。秦汉以来,都庞岭与萌渚岭之间,连接潇水与贺江的潇贺古道,是北方与岭南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在岭南陆上的重要连接点。在以舟楫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古代,古道南边的贺州作为交通要冲,商旅骚客、戍边士卒、迁徙流民往来于此。多民族、多族群聚居,湘楚文化、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碰撞交融。经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在这块土地上逐步形成了种种语言与方言。在只有1.18万平方千米的贺州,按照民间通俗的说法,有本地话、土白话、六州声、铺门话、街话、七都话、八都话、九都话、瑶家话、民家话、百姓话、鸬鹚话、富阳话、正话、五华声、河婆声、长乐音、霸佬话、宝庆话等几十种。他们分属《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划分的中国十大汉语方言中的粤语、客家话、官话、湘语、闽语、平话土话等六大方言,另外还有壮语、勉语、标话等三种少数民族语言。丰富的语言资源构筑了极其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贺州成了广西乃至全国语言方言生态多样性的难得样本,是一个自然的语言方言博物馆,也是一个语言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可为语言史的研究提供宝贵的素材。
然而近几十年来,语言濒危成了全球大部分语言面临的共同危机,我国也不例外,广西贺州不少方言土话也处于濒危的边缘。语言是不可多得的资源,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方言的消失就意味着其承载的口传文化的消失。在21世纪初举行的一次“土话平话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张振兴研究员有感于汉语方言存在的濒危事实,特别是湘粤桂三省区土话平话的濒危与消失的情况,强烈呼吁加强土话平话的调查研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土话平话博物馆。2009年北京语言大学曹志耘教授也撰文提出要建设语言博物馆。基于贺州乃至广西丰富的语言资源,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语工处及学校的支持下,我们在2014年开始筹建贺州学院语言博物馆,并于2016年4月正式建成开馆.成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实体语言博物馆。三年来,参观人数达到3万多人次,受到专业人士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
语言博物馆馆藏什么?如何展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语言的存在形式与其他有形之物不同,决定了我们的馆藏品以记录语言方言及相关的民俗文化的音像制品为主。首先进入我们馆藏的是历年来我校语言研究团队田野调查得来的第一手资料,有调查点的纸笔记录材料,也有音像材料,当然也包括与语言有关的各种实物。2012年广西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广西库的建设工作,2015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贺州学院语言研究团队有幸参与了这两项工作,除接受一般调查点的调查任务之外,还参与了语保工程的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中国濒危语言志》的编写工作,我们这些工作的成果无疑成了语言博物馆的主要藏品。
当然这是远远不够的,因而,我们策划了这套“贺州语言文化博物馆建设丛书”,把贺州及周边丰富的语言方言的口头文化,包括民间习俗、歌谣、谚语、故事等长篇语料,特别是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以语言传承的项目,以纸笔和音像结合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馆藏系列出版。每一本都以材料为主,只作国际音标标注、方言转写,不好理解的地方做适当的普通话注释。此丛书可利于语言保存,也可作为语言研究的基本材料。其实,第一手的语言资料,取之于广袤的田野,录之于民间口头,不仅语言学家视为珍宝,对于跟语言资源具有密切联系的相关学科,如民族学、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新闻学等其他领域的研究或应用也是非常有用的。各级教育机构也可以把这些原始材料转化为合适的教材,对学生进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是为序。
绪论
第一章 时令、节庆
一、报春
二、二月八女人节
三、二月十九赶庙会
四、清明会
五、风雨节
六、四月初二大水节
七、端午节
八、夏至节
九、六月六
十、七月七水
十一、七月十五
十二、中秋祭月
十三、轮流过中秋
十四、重阳节
十五、甘蔗开榨节
十六、冬至节
十七、过年
十八、前三后四
第二章 婚事
一、相亲
二、过定
三、口扔中堂壁
四、唱歌酒
五、哭嫁酒
六、起亲
七、关门
八、拜岳母娘岳头子
九、挑面条,盖头巾
十、送嫁
十一、媳妇娘入屋
十二、拜堂
十三、敲门帘布
十四、担水洗面
十五、闹茶
十六、回门
十七、舅爷盘=外甥
十八、寡婆子改嫁
第三章 生育、寿辰
一、报喜
二、狗畏=酒
三、满月酒
四、出月子
五、百日酒
六、出花园门酒
七、生日酒
八、寿酒
九、寿称和寿酒
第四章 丧葬
一、守生孝
二、落气和买水
三、入木
四、摆灵堂
五、报丧和奔丧
六、守灵和烧香
七、选墓地
八、吊孝
九、哭丧
十、停丧
十一、装仓瓶
十二、封棺出门
十三、送到停丧地
十四、停丧地敲子孙钉
十五、停丧地发封包
十六、送上山
十七、送葬后打扫
十八、包坟
十九、复生
二十、吃冷豆腐
二十一、赶师行
二十二、送安饭
二十三、出脚
二十四、看怄气
二十五、孕妇去世
二十六、上社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