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测井刻画与评价新方法》简要介绍中国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地质特征、测井评价中的疑难问题和测井评价重点等,论述了岩性识别、礁滩类和岩溶风化壳类测井特征与微相识别方法,着重阐述缝洞型储层精细刻画方法,包括以电成像和阵列声波测井为主的缝洞型储层精细刻画与孔渗饱定量计算方法、井眼和井旁储层的测井有效性识别方法与技术,以及储层类别划分方法与下限值确定,同时主要介绍不同储层类别的流体识别和产能级别预测测井方法与图版、井震结合的缝洞型储层描述方法。最后根据上述方法给出相应应用及其地质效果。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测井刻画与评价新方法》适合石油勘探开发工作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碳酸盐岩油气藏一直是世界油气勘探开发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全球最大的20个油气藏中,碳酸盐岩油气藏占了11个,其油气储量约占全世界油气总储量的50%,油气产量达全世界油气总产量的60%以上。近些年来,我国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不断获得重大突破,相继发现并有效开发了一批对增储上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油气藏,如塔里木盆地塔中与塔河、四川盆地磨溪一高石梯以及鄂尔多斯盆地靖边等,碳酸盐岩油气藏已经成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最主要的一个领域。
由于我国探明的碳酸盐岩油气藏,其储层基本上为低孔隙度缝洞双重孔隙结构型,非均质性与各向异性均较为强烈;油气水分布复杂;岩性和矿物组分类型多样,往往灰质、云质、砂质和沥青质共存;埋藏深度大且普遍高温高压,取全取准测井资料难度大。这些难点给测井采集和评价带来了一系列技术挑战.测井评价难度大,提高解释符合率不易,需针对具体的地质特点和油气藏特征,创建适用的测井解释方法和评价模型,较好地满足油气勘探及时发现与开发成效提升对测井技术的需求。
为此,从2010年以来,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组织塔里木油田、西南油气田、长庆油田、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和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攻关团队,持续开展技术攻关,着力解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测井评价的关键瓶颈难题。攻关过程中,以系统配套的岩石物理实验研究为基础.以孔洞缝储层精细刻画与分类为核心,以流体识别与产能级别预测为重点。深入处理电成像、核磁共振、阵列声波和远探测声波等测井资料并挖掘其内蕴的丰富地球物理信息,攻关研究取得了一批技术上有创新、生产上应用效果好的成果,主要包括:
(1)电成像测井的岩性岩相识别技术。系统界定了不同类型测井相的电成像图像特征并建立了相应的图版库,提出了基于电成像测井的岩性岩相识别方法以及基于测井相的有利储层判识技术。
(2)孔洞缝精细刻画方法与技术。以电成像测井量化描述井壁5era附近裂缝与溶蚀孔洞的宏观分布特征并评价储层非均质性,以核磁共振测井结合阵列声波测井精细刻画井周1m左右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评价储层有效性,以远探测声波测井识别井旁30m以内的缝洞型储层,建立了微观与宏观、井周与井旁相结合的缝洞型储层精细描述技术。
(3)流体识别技术。优选应用了基于电成像视地层水电阻率谱、二维核磁共振和阵列声波弹性参数的流体识别方法,界定了其适用性,建立了识别图版与识别标准,较好地解决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体识别的难题。
(4)岩电参数变化特征。基于系统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岩电实验研究,明确了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储层(包括含沥青质储层)的岩电参数变化规律,建立了可表征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岩电参数确定方法。
(5)产能级别预测方法。在储层精细描述及其量化表征的基础上,提出了crr70孔隙度法、电成像孔隙度谱法和储层品质指数法等产能级别预测模型,较好地突破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产能预测的瓶颈。
上述技术方法已经在我国主要缝洞型碳酸盐岩探区进行了规模化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本书是在刘国强教授统一组织下完成编写,前后历时两年余,四易其稿。提纲和前言由刘国强编写,第一章由刘国强、王贵文编写,第二章由刘国强、武宏亮、吴兴能、赵太平编写,第三章由肖承文、石玉江、谢冰编写,第四章由赖强、伍丽红、张承森和赵太平编写,第五章由刘国强、王克文、谢冰、吴剑锋编写,第六章由武宏亮、谢冰、赵太平编写,第七章由肖承文、张承森编写,第八章由肖承文、石玉江、赖强、吴剑锋、伍丽红、张承森、吴兴能、赵太平编写,全书由刘国强统稿。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塔里木、西南、长庆和华北等油气田公司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有关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给予帮助与支持的所有人员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书所述内容既有较强的理论方法,又兼顾生产实践的适用性,是较为系统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专著,对于火山岩油气藏和变质岩油气藏的测井评价亦具较好的借鉴作用。本书适合于测井、地质和油气藏等专业人员以及高校师生阅读参考。限于笔者水平,书中存在的错误与不足,恳请读者指正!
第一章 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及测井技术进展
第一节 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一、碳酸盐岩储层类型
二、碳酸盐岩储层岩性特征
三、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四、碳酸盐岩油气藏特征
第二节 碳酸盐岩测井评价国内外进展
一、岩性岩相识别评价现状
二、缝洞型储层参数计算现状
三、流体类型识别现状
四、储层有效性评价现状
第二章 岩性岩相电成像测井模式与识别
第一节 电成像测井相分类与典型特征
一、分类方法
二、电成像测井相典型图版
第二节 礁滩储层电成像测井相模式与解释
一、礁滩灰岩
二、礁滩白云岩
第三节 风化壳储层成像测井相模式与解释
一、风化壳灰岩
二、风化壳白云岩
第四节 岩性岩相特征刻画与自动识别技术
一、成像测井沉积相自动判别技术
二、岩性岩相识别实例
第三章 储集性能测井刻画与表征技术
第一节 井壁缝洞图像镂空与定量刻画
一、电成像测井图像镂空处理
二、电成像图像裂缝孔洞参数计算
第二节 电成像孔隙度谱特征提取与分析
一、电成像孔隙谱的物理意义与计算方法
二、电成像孔隙度谱的特征参数
三、电成像测井孔隙谱与储层有效性关系
第三节 核磁共振测井伪毛管压力曲线表征方法
一、转换模型建立
二、评价方法
第四节 横波频谱裂缝有效性分析
一、基本原理
二、评价方法
第五节 斯通利波储层渗流性能评价
一、能量归一化处理
二、评价标准
第六节 含沥青储层有效性评价
一、岩石物理实验
二、测井评价方法
第七节 井旁缝洞储集体探测技术
一、基本原理
二、典型响应图版及应用
三、适用性分析
第四章 流体类型识别方法
第一节 视地层水电阻率谱流体识别方法
一、基本原理
二、识别图版与标准
三、适用条件
第二节 MRIL-P型核磁共振测井T2-D交会图版识别方法
一、基本原理
二、评价方法
三、适用条件
第三节 弹性参数气层识别方法
一、弹性参数流体敏感性分析
二、弹性参数交会图法
三、流体敏感因子重构法
四、适用条件
第五章 岩电特征与饱和度模型
第一节 碳酸盐岩储层岩电实验
一、电阻率与毛管压力联测实验装置
二、实验条件对岩电测量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
第二节 孔隙型储层岩电特征
一、孔隙型储层岩电规律
二、孔隙型储层饱和度计算应用实例
第三节 孔洞型储层岩电特征
一、孔洞型储层岩电规律
二、孔洞型储层饱和度计算应用实例
第四节 裂缝-孔洞型储层岩电特征
一、裂缝-孔洞型储层岩电规律
二、裂缝-孔洞型储层饱和度计算应用实例
第六章 产能级别预测技术
第一节 孔隙度谱产能级别预测
一、孔隙度谱产能级别预测的方法原理
二、产能级别的特征
第二节 储层品质指数产能级别预测
一、储层品质指数RQ计算模型
二、RQ产能预测模型
三、储层品质综合评价标准
第三节 CT70孔隙度产能级别预测
一、岩心CT基本原理
二、CT70孔隙度及其理论内涵
三、CT70孔隙度产气量预测模型及参数确定
四、现场应用及效果分析
第七章 碳酸盐岩井震结合储层评价与预测
第一节 缝洞型储层井震结合评价思路与方法
一、基本思路
二、基本方法
第二节 缝洞型储层井震标定与刻画
一、缝洞型储层井震响应特征与标定
二、缝洞型储层刻画
第三节 裂缝储层井震结合预测
一、裂缝井震特征
二、相干加强裂缝预测
三、预测结果检验
第八章 测井评价典型实例
第一节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区块奥陶系石灰岩缝洞型油气藏测井评价
一、油气藏特征
二、井筒缝洞型储层评价
三、井旁缝洞型储层评价
第二节 四川盆地高石梯一磨溪地区寒武系裂缝-孔隙型储层
一、气藏特征
二、测井储层评价
三、应用效果分析
第三节 鄂尔多斯盆地靖西地区奥陶系白云岩
一、靖西地区奥陶系白云岩地质特征
二、SD井——白云岩晶间孔型储层评价实例
三、TE井——裂缝-孔隙型储层评价
第四节 渤海湾盆地牛东潜山孔隙一裂缝型储层
一、油气藏特征
二、测井综合评价
三、应用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