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丁香结/名著阅读力养成丛书》共有五十多篇作品,有写景,有咏物,有记事,有怀人,为我们呈现了一道道各不相同的人生风景。建议同学们根据内容进行分类阅读,在欣赏的同时,不断揣摩和把握散文创作的内在规律,为自己的写作提供借鉴。
当然,要完成这一场美好的旅程,我们还需要合理规划。这里设计了一张小小的阅读规划任务单,可作为参考。
宗璞的散文,总是呈现着一种特别宁静的气质。这种宁静的气质,在叙述方式上,可以理解为一种细腻和温婉;在结构布局上,可以理解为一种从容和广阔;在语言风格上,可以理解为一种雅致和含蓄;在思想主题上,可以理解为一种悲悯与厚重。这种创作气质,不仅源自作家的个体性情和独特阅历,更源自其对宇宙人生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的深刻观照。在《紫藤萝瀑布丁香结/名著阅读力养成丛书》里便绎出时光如水、生命如歌的隽永感怀和绵长咏叹。
“新课标”以及根据“新课标”编定的国家统一中小学语文教材,有一个重要的理念:语文学习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课外阅读基础之上。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重要区别是:其他一些学科的学习有可能在课堂上就得以完成,而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课堂学习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语文学习的完成须有广泛而有深度的课外阅读做保证——如果没有这一保证,语文学习就不可能实现既定目标。我在有关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学的各种场合,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课堂并非是语文教学的唯一所在,语文课堂的空间并非只是教室;语文课本是一座山头,若要攻克这座山头,就必须调集其他山头的力量。而这里所说的其他山头,就是指广泛的课外阅读。一本一本书就是一座一座山头,这些山头屯兵百万,只有调集这些力量,语文课本这座山头才可被攻克。一旦涉及语文,语文老师眼前的情景永远应当是:一本语文课本,是由若干其他书重重包围着的。一个语文老师倘若只是看到一本语文教材,以为这本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那么,要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学好语文,几乎是没有希望的。有些很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往往采取一种看似有点极端的做法,用很短的时间一气完成一本语文教材的教学,而将其余时间交给学生,全部用于课外阅读,大概也就是基于这一理念。
关于这一点,经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加之深入的理性论证,语文界已经基本形成共识。现在的问题是:这所谓的课外阅读,究竟阅读什么样的书?又怎样进行阅读?在形成“语文学习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课外阅读基础之上”这一共识之后,摆在语文教育专家、语文教师和学生面前的却是这样一个让人感到十分困惑的问题。
有关部门,只能确定基本的阅读方向,大致划定一个阅读框架,对阅读何种作品给出一个关于品质的界定,却是无法细化,开出一份地道的足可以供一个学生大量阅读的大书单来的。若要拿出这样一份大书单,使学生有足够的选择空间,既可以让他们阅读到最值得阅读的作品,又可避免因阅读的高度雷同化而导致知识和思维高度雷同化现象的发生,则需要动用读书界、语文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等领域和行业的联合力量。一向有着清晰领先的思维、宏大而又科学的出版理念,并有强大行动力的浙江文艺出版社,成功地组织了各领域的力量,在一份本就经过时间考验的书单基础上,邀请一流的专家学者、作家、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阅读推广人,根据“新课标”所确定的阅读任务、阅读方向和阅读梯度,给出了一份高水准的阅读书单,并已开始按照这一书单有步骤地出版。
宗璞,当代作家,1928年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中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三生石》,散文《紫藤萝瀑布》《丁香结》等。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宗璞说:“我写得很苦,实在很不潇洒。但即使写得泪流满面,内心总有一种创造的快乐。”
紫藤萝瀑布
西湖漫笔
秋色赋
墨城红月
鸣沙山记
三峡散记
养马岛日出
三千里地九霄云
废墟的召唤
紫藤萝瀑布
好一朵木槿花
秋韵
丁香结
报秋
送春
松侣
二十四番花信
燕园石寻
燕园树寻
柳信
云在青天
萤火
那祥云缭绕的地方
扔掉名字
从近视眼到远视眼
告别阅读
乐书
风庐乐忆
药杯里的莫扎特
彩虹曲社
客有可人
绿衣人
酒和方便面
风庐茶事
从“粥疗”说起
星期三的晚餐
铁箫声幽
云在青天
看不见的光
三松堂断忆
蜡炬成灰泪始干
花朝节的纪念
哭小弟
怎得长相依聚
三幅画
仙踪何处
看不见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