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阈下中国环保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出发,对环境-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诠释,并在新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里着重分析了环境政策的决策机制原理及与决策相关的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与行为反应特征。接下来,对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压力、环境政策对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等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环境政策的演化发展历程与西方发达国家提供的环境政策经验,就如何优化我国新时代环境决策机制与决策体系展开了深入探讨,构建了新的决策框架体系。最后,综合前面所有部分的分析,就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实现新时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提出了一系列综合的对策建议。
回首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我们从漫长的茹毛饮血状态的原始文明中走出,历经了上万年自给自足式农耕文明的积淀,再经数百年物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工业文明的洗礼,至今终于开始走向了生态文明发展的新纪元。纵观人类上百万年的文明发展史,可以发现,尽管不同阶段文明发展所呈现出的核心特征不同,生产与生活的方式迥异,经历的时间与取得的发展成就更是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发展的逻辑主线却是一以贯之的稳定明晰,概括起来就是这样一句话: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如何认识人与自然关系、如何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历史。原始文明阶段,人是自然的奴隶,敬畏自然,依附自然是原始人类社会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主流。农耕文明阶段,人与自然是伙伴关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顺其自然的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流,这一阶段也是人与自然矛盾最缓和的阶段。工业文明阶段,技术进步成为人类征服自然的利器,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在极大满足了人类生活物资需要的同时,也让人与自然的矛盾开始空前尖锐,毫不夸张地说,在整个工业文明发展阶段,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有多强,开始遭受自然界无情的报复就有多狠。在伟大的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物质层面空前繁荣的同时,工业文明发展的可持续性风险及其给自然生态系统可能带来的不可逆的灾难性后果也深深地引发了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未来走向的忧思。可喜的是,在面对人类未来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选择的紧要历史关口,人类的智慧与理性再次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巨大力量,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逐步开始取代传统的工业文明理念。人与自然不是主宰与被主宰、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必须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才能推动人类自身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崛起的发展中大国,虽然错过了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革命推动工业文明发展的黄金阶段,但是凭借后发赶超优势,我们也大大缩短了西方国家经历了上百年才得以完成的工业化进程,在改革开放后短短的不到40年的时间,中国迅速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转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大国,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已经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一。但也正因为如此高度压缩的工业化过程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压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严峻的形势。所以,站在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的新的历史发展视角,重新审视人类社会自身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重新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格局是一项具有紧迫现实需要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课题,特别需要我们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之提供创新性理论贡献。本书就是因应这一宏大历史背景而作,在对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环境经济关系进行全面深入阐释的基础上,主要聚焦于环境政策这一研究对象展开深入系统研究。因为环境政策是引导人与自然关系走势的最关键因素,政策研究越深入,政策制定越合理,越有利于引导推进人与自然关系、环境与经济关系的良性互动。基于这样的认识出发点,本书本着问题导向的研究理念,主要围绕着“环境政策好坏的判断标准”问题、“环境政策的决策机制”问题、“环境规制对经济运行发展及技术创新的影响”问题、“中国环境政策的演绎发展及其影响效应”问题、“生态文明视域下环境政策体系的优化”问题等主题展开了系统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对上述这些问题的广泛深入探讨大大拓展并深化了环境政策的经济学分析研究视野,有利于决策者及社会公众更加全面深入理解我国环境政策的运行原理及其实施效应,有利于大家认识环境管理决策的本质,也有助于澄清和解决困扰大众已久的一些现实难题,例如,了解什么样的环境政策才是最优的环境政策?为什么某些更有效率的环境政策不能得以普及推广?为什么公众一方面关注自身的环境利益,另一方面却对参与环境治理显得漠不关心?为什么政府对待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会表现出一些矛盾的态度?为什么企业的环境责任很难在现实得以落实?等等,笔者期待着广大读者在阅读完本书后能找到上述疑问的正确答案,期待本书的完成既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环境经济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也能为政府部门的科学环境决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还能给有志于环境经济理论研究的学者和学生的研究学习提供有益借鉴与帮助。
聂国卿,男,湖南工商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1970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民盟中央委员,民盟湖南省委教育委员会主任, 《商学研究》杂志主编。1985年初中毕业后考入湖南省娄底师范学校学习,1988年毕业后从事了6年中小学教学工作。1994年考入南开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1997年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毕业以后,进入湖南工商大学从事经济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00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年博士毕业后继续回湖南工商大学工作至今。2005年成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07年晋升教授职称,2008年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2010年成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11年赴英国BRADFORD大学管理学院从事访问研究1年。近年来,主要致力于环境经济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经济学动态》等杂志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2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各1项、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湖南省软科学重点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多项环境经济领域的课题研究工作;获湖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参与)等学术成果奖励数项。目前兼任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与城市科学研究会副会长,是湖南省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基地的学科方向带头人,湖南工商大学环境经济学重点学科责任人。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1.3 研究内容框架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
第2章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环境一经济关系分析
2.1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2.2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的经济学解读
2.3 生态文明战略思想的提出给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发展带来的挑战和反思
2.4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环境一经济关系分析
第3章 环境保护政策的基本分类及其评判标准
3.1 环境保护政策的基本分类
3.2 环境保护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标准
3.3 环境保护政策的费用效果分析标准
3.4 非效率标准
3.5 最优环境政策组合分析
第4章 环境保护政策政治经济学分析的理论框架
4.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环境保护的分析理论回顾
4.2 西方现代主流经济学对环境保护的分析理论回顾
4.3 环保政策的决策机制分析:一个市场分析框架
4.4 基本结论
第5章 中国环境治理决策机制中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5.1 中国环保决策机制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5.2 中国环保决策机制中的企业行为分析
5.3 中国环保决策机制中的公众行为分析
第6章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压力分析
6.1 中国环境现状特征
6.2 相关文献综述
6.3 模型设定
6.4 指标和数据的选取及说明
6.5 实证分析及结论
第7章 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创新转型发展的影响分析
7.1 环境规制对制造业创新转型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分析
7.2 模型构建、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7.3 回归结果及其分析
7.4 回归结果与解释
7.5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8章 中国环境政策的地区差异及其技术创新效应分析
第9章 国外发达国家环境政策经验借鉴
第10章 中国环境政策体系的演化历程及其评述
第11章 中国环境保护决策体系的优化
第12章 生态文明视阈下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整体构思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