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权威指导,引领教学。依托相关院校,经相关专家指导,广泛联系全国专业领导、专家和老师,组编高质量的系列教材,以引领教学和人才培养。
2.立足课堂,方便一线。为方便一线教学,系列教材注重立足课堂,既有经典的传统专业教材,又有新兴的专业教材,且课件、PPT、挂图等配套元素齐全,融入了新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符合教改主题,以探索、引领人才培养模式,能广泛适应各层次的教学需要。
3.反映改革,凝聚成果。由优秀的院校和老师牵头,带领各地各类院校共同组编,将教改要求和成果融入其中,反映新教学理念、要求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兼收并蓄的思想,层次分明,能满足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教学要求。
4.工学结合,能力培养。结合实际,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培养。有的教材采用工学结合,项目引导的编写模式,有的教材按照传统章节形式进行编写,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最合适的理念和体例进行编写,力求使教材适应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的需要。
5.任务驱动,任务导向,双证沟通。立足院校教学和学生的特点,所编教材全面反映当前教学改革的成果,切实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实践和素质教育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
时代赋予设计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设计的目标是让我们的世界更合理,让
人类进步更和谐,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优化人类的生活环境,给予人类完美的境界。
在商品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包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和商品已经成为
不可分割的整体。包装除了具有保护商品、传递信息、宣传商品、促进销售、便利使
用的功能外,还能为商品带来更多的附加值,同时也成为企业宣传和提升品牌的重要
手段之一。
包装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逐渐呈现出跨学科、跨专业、跨文化的特性。包装
设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能直接反映出社会经济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以及
人们的价值取向、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也能及时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文化内涵
与美学风尚。
本书融入了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使得包装设计的概念有了新的拓展,包装
设计的语言也更加丰富。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包装设计的基本理论、包装设计的创意思
维方法与包装设计元素的表现方式,尤其是在前瞻性方面进行了探索。新的设计理念,
如绿色包装设计、简约化包装设计、人性化包装设计、互动式包装设计、概念与虚拟
包装设计,正逐步被更多的现代人所认识和接受。本书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归纳总结,
并加以探索性的研究分析。
本书在详细介绍包装设计的基本理论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设计学科相互影响的综
合性。在编写原则上,本书符合高等艺术院校设计基础教育高起点的要求;在教材内
容上,选材广泛,图文并茂。本书在理解理论知识和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有一定的
参考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培养学生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与聚
合思维相结合,充分发挥设计的想象力、创造力。全书论述翔实,结构严谨,语言流
畅,将前沿性和实用性、学术性和操作性融为一体,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大量成功的
实例相互印证,并有很多作者本人指导的学生的优秀作品,具有很强的原创性,对于
学生的学习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本书适合包装设计专业、视觉传达专业、平面设计专
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包装设计的人员学习与阅读。
书中少数图片的作者由于姓名或地址不详,无法与作者联系,在此表示歉意并致
以谢意!由于时间较为仓促,本书难免有遗漏之处,在此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另
外,还要特别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编辑策划本套丛书,他们在本书的筹备和编
辑过程中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编 者
2020 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