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考证蒲松龄生平、《聊斋》本事以及揭示《聊斋》多重文化蕴涵的专著。其具体内包括三部分:一是有关《聊斋》作者蒲松龄生平事迹的考证;二是有关《聊斋》本事的考证;三是对《聊斋》多重文化蕴涵的揭示与发微。
书中很多考证都有独到之处,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如通过蒲松龄的画像题辞揭示其晚年复杂的心态;考证蒲松龄与诸城遗民集团的关系,从而探讨其思想与创作所受到的影响;考证《聊斋》中“金和尚”其人的事迹,从而指出《金和尚》篇对研究明清之际寺院经济所具有的重要史料价值。这些方面以往的研究者都不曾言及。
适读人群 :《聊斋》研究者、爱好者,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老师、学生及部分中学教师 作者从事《聊斋》研究三十多年,在这个领域里属于*威研究者之一。本书所收文章都曾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其中有多篇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及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转载。
说来很有意思,我最初接触《聊斋》,竟是从地屋中开始的。
我的故乡在山东诸城农村。记得我小的时候,每当秋收完毕、冬季将要来临之际,村中便开始建造地屋。这种半在地上、半在地下,长十来米、宽三四米的地屋,在朝南的方向还辟有若干小窗,地上又铺满了麦秸,所以里面不但十分暖和,而且光线也很明亮。地屋的正中还有一个斜开的门,上面覆以芦席,人们即从那里出入。忙完秋收的人们便在这地屋中从事着他们唯一的副业——打草鞋。在我们那里,几乎每个男人都会打草鞋。他们打出的草鞋,每到逢集,便拿到镇上去卖。记得20世纪50年代初,一双草鞋能卖二三角钱,而一个人一集间可打出十来双,这样,五天内便有二三元的收入r。
打草鞋虽是单干,但由于都集中在一起,所以也算是集体劳动了。当时一个地屋往往可以同时容纳二三十人在其巾操作。大家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一边说说笑笑,倒也不感寂寞。还有那些卖花生的,卖麻糖的,卖各种小吃的,赶完集后也常常来到地屋中,一边继续做着生意,一边说着集市上的见闻,更令地屋内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到了晚上,也有一些路过此地的外乡人到地屋里借宿,并讲述着许多闻所未闻的故事。这样一来,地屋简直成了乡间的公共场所和“信息中心”了。
地屋更是我童年时代最喜欢去的地方。尤其在冬日的夜晚,几乎一撂下饭碗,便不由自主地钻进地屋。我躺在绵软的地铺上,看着大人们在一盏盏的豆油灯下打着草鞋,听着他们以及若干外乡人所讲的许多有趣的故事,有时还吃着父亲花一角钱买来的一帽子花生,真是惬意极了,自谓人生最美的享受不过如此。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我在地屋中所听到的许多故事都与《聊斋》有关。像距我家只有几十里的五莲山(今属五莲县)光明寺和尚的故事,就是大人们常常话及的。如说寺里有一口大锅,做一次饭便足够五百个和尚吃的;说大和尚们凭借势力常与周围村庄的妇女相通,所以当地一直流传着“五莲山的和尚,大榆林的婆娘”的谣谚。还说清初丁野鹤(耀亢)被官府缉拿,最初也是躲在寺院里充作烧饭僧以避祸的,后来因为他为寺院大门撰写的一副对联而泄露了秘密。我至今还记得人们所说的那副对联是:“风生禾下虫飞走,马到芦边草不生。”上联隐一个“秃”字,下联隐一个“驴”字。官府说这很像丁野鹤的文笔,于是再次搜查,果然将他从厨房里抓走。后来读了《聊斋》才发现,乡人们传说的五莲山僧的那些故事,竟与《聊斋志异·金和尚》所记基本一致。
还有对诸城望族刘家的发迹与丘家败迹的传说,也与《聊斋》故事大同小异。如谓刘统勋的祖先刘小初迁逢戈庄时,先为逢姓大户做佣工,当他看到南方人将鸡蛋埋于村南泽地,翌日竟有小鸡孵出时,遂请于主人,待其父死后埋葬于此,后刘家果然数代显宦。此与《聊斋志异·阳武侯》记薛家岛薛禄事便极相似,只不过将鸡卵生鸡变为“蛇兔斗草莱中”了。诸城丘家的丘志充遭狐报事,我也曾在地屋中听说过,其情节与《聊斋志异·遵化署狐》差不多。
张崇琛,1943年生于山东诸城,196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师从国学大师姜亮夫先生。兰州大学教授、古代文学研究所原所长。兼任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荣誉会长及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文化史》(甘肃人民出版社)、《楚辞文化探微》(新华出版社)、《古代文化探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华家教宝库》(吉林人民出版社)、《诸葛亮世家》(吉林人民出版社)、《名赋百篇评注》(三秦出版社)等十余部。
前言
上◎蒲松龄事迹新考
清初知识分子心态的绝妙写照——蒲松龄《画像题志》发微
漫向风尘试壮游——蒲松龄的“秘书”生涯
蒲松龄与诸城遗民集团
蒲松龄的诸城之行
蒲松龄与孙景夏
蒲松龄与李澹庵
蒲松龄《李澹庵图卷后跋》笺论
蒲松龄与张贞
中◎《聊斋》本事考证
《聊斋志异·姊妹易嫁》本事考证
《聊斋志异·金和尚》本事考
《聊斋志异·金和尚》的史学及民俗学价值
奚林和尚事迹考略
《聊斋志异·李象先》中的李象先其人
《聊斋志异·丁前溪》中的丁前溪其人
《聊斋志异·遵化署狐》与丘志充其人
“镜听”考源
《聊斋志异》中的甘肃故事
下◎《聊斋》文化探微
援《易》理而入《聊斋》——《聊斋志异·恒娘》与《周易·恒》卦对读
中西交通视野下的《聊斋》狐狸精形象——从《聊斋志异》中狐狸精的“籍贯”说起
情趣·美趣·理趣——《聊斋志异》爱情篇章的多重文化蕴涵
化俗情为雅趣——《聊斋志异》中的闺房秘语
新闻与文学交融的杰作——《聊斋志异》中的新闻篇章
两座文学高峰间的相通——从《离骚》到《聊斋志异》
附录
王渔洋与诸城人士交往考略
“随时莫忘汉衣冠”——《观瀑图》考
张石民与张瑶星及孔尚任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