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以言志,书为心画,别开生面的美文加上神完气足的书法,两相掩映而熠熠生辉。
翻阅《今古同心》,读者可从中品察到今人对古人灵魂搏动的体味、解悟与致敬,也可感受到古人的境界风采在当今时代的绵延、拓展与流淌,从而收获审美与审智的双重享受。
适读人群 :书法、诗词爱好者
在《今古同心》中,彭崑女史积七年之功,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精选出四十一篇作品,并以学识涵养为经,以生命体验为纬,为这些诗词写下“心解”。四十一篇诗词皆出自历代名家之手,是流传万口的经典篇章,彭崑女史的文章亦文采斐然,且清晰明了。书法名家梁永琳先生博习真草隶篆,尤以行草、隶书见长,因激赏著者的志向才学,遂为《今古同心》诗词逐一配写书法。四十一帧书法作品纵逸劲健,率意豪放,真气弥漫,满纸烟云。
我第一次接触中国诗词,是五十年前的事了。比接触书画篆刻,早了几年。
母亲的抄写本上有一首唐诗,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当时只是感觉到莫名的美,也不明所以然,对一个六岁的小孩子来说,哪里知道,这首《秋夕》的涛,暗合母亲孤独、落寞而凄凉的心境。彼时母亲因肺结核辗转于病榻,独自住在小阁楼上,不能亲近她的孩子。他更不知道,再过一年多,他那病中的年轻美丽母亲将永远离他而去!
长大后,我才知道,她是地主家的小姐,童年时被父亲送到上海和香港,无忧无虑地读书,写字,画画……,优裕的生活却是如此脆弱,她倏然间犹如巨浪下的孤舟!
冥冥中,读诗,写字,画画,是怀念母亲的一种方式,恍惚是在延续母亲的生命……
因为对诗词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读诗词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也由于书画创作的原因,我偶尔也自作些诗词。在时间的分布上,书画篆刻创作占去更多的时间。尽管如此,心里仍然把诗词看作是书画之魂。画者,文之极也!我曾在我的第一本作品集里写了序言《书法是线条的诗》,其理念一也!
七年前的一天,偶然读到彭崑有关古诗词的文章。我震撼而惊诧:不是戏说,不是考据,不是误读,也不是自说自话,不是技巧分析,更不是通常意义的欣赏文字。这是新一代年轻人的别样解读。而这解读,又绝非如今流行的戏说。“发自内心深处,而又抵达内心深处。”体察古人之心,苦叩巨匠心灵的门扉。七年来她反复增删、修改,以四十一篇文章奉献于世人。她的状态,已臻“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境界,其痴若此!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言:剖开这些文字,应有血流出来。此之谓乎?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你一定要写成书!我来配上书法作品!”我渎彭崑的几篇文章后,心里的话冲口而出!诗词的节奏感、韵律感与书法内在的意蕴是相通的。
彭崑,祖籍江苏徐州,出生于河南郑州,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供职于中央音乐学院和《人民日报》(海外版)。自幼受家庭影响研习音乐,主修钢琴,旋痴迷于古琴与古典诗词,旁耽文学写作。书法以名帖为浸润,隶书与行书讲求气韵意趣,为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会员。古琴演奏法乎其上,师从古琴演奏大师李祥霆先生。
梁永琳,字玉海,祖籍广东梅县,出生、成长于广东潮州。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现为《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兼任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委、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日本东瀛印社顾问。
擅书法、山水画,兼习篆刻、花鸟、人物。艺术上主张以传统文化为纲,以诗、书、画、印为四维,交融汇通。作品多次入选海内外各类大型展览并获奖,个人艺术展先后在美国、日本等地举办,《中国书画》《美术报》《中国艺术报》《书法报》等皆有专题介绍。为中、日、韩BESETO艺术成就奖获奖者,第二、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委,第二届全国行书作品展评委。发表多篇小说、散文、诗歌、书画评论等各种文体作品。
宋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宋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宋周邦彦《花犯》(粉墙低)
宋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宋唐琬《钗头凤》(世情薄)
宋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宋张元斡《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南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后唐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宋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
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王安石《千秋岁引·秋景》
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唐高适《别董大》
唐王昌龄《出塞》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唐张泌《寄人》
宋晏殊《无题》
清仓央嘉措《无题》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唐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唐李白《赠孟浩然》
唐王维《终南别业》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