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衡》分为前言和七章主要内容,以及后记,向大众介绍了美国最高法院内部有关法律与政治的种种情况。从约翰??罗伯茨被任命为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时声称其未来的角色就是一名裁判员这一事件,开始了对罗伯茨法院裁决情况细致入微的考量与分析。对美国最高法院案例判决中的一系列冲突,以及其中保守主义大法官和自由主义大法官之间的争衡所产生的风险进行了阐述。囊括了贯穿于《平价医疗法案》《选举权利法案》和《婚姻保护法案》等重大案例相关决定中的法律哲学、最高法院任命背后的政治结构,以及约翰??罗伯茨与埃琳娜??卡根为了在最高法院一较长短而展开的对峙等内容。分析了在立场上深度分裂的9名大法官的若干裁决是如何将最高法院,乃至整个国家的未来置于一种平衡状态中。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在美国,总统提名的大法官可能影响美国几十年甚至更长,美国最高法院及其作出的判决时常会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反响。美国政治体制的基础是制约和平衡(Check and Balance),不应只是三权分立意义上的制约和平衡,作为最高法院本身也应存在制约和平衡。2018年美国最高法院判例里5-4的比例非常高,而且在迅速增加,说明一个相对平衡的大法官构成显得越来越重要。
前言在罗伯茨法院寻求平衡前言在罗伯茨法院寻求平衡ix
2005年,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资格听证会上,约翰·罗伯茨首先向各位参议员例行致谢并优雅地对其导师兼前任大法官威廉·伦奎斯特(William Rehnquist)“过去一年中尽职尽责的奉献”表示了致意,随后他在开场白中加入了以下内容:“法官与大法官只应顺从于法律,别无其他。法官就像棒球裁判员。裁判员从不创设规则,只是规则适用者。”裁判员和法官必须“保证每个人按规则行事”,但“没人专程跑到赛场上去看裁判员表演”。他宣称自己虽然没有“既定议程”或“平台”但又“承诺”会以“开放的心态”来处理每个案件,继而又回到了其开头部分的比喻,“我不会忘记自己的工作就是判断是好球还是坏球而不是投球或击球”。
五年后,艾琳娜·卡根(Elena Kagan)在自己的提名听证会上谈到了罗伯茨这一有关裁判员的比喻。像时下绝大部分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一样,2010年7月的时候卡根三缄其口,拒绝回答任何可能被呈交法庭的问题。x(这一如今司空见惯的策略可能令人对这类万众瞩目的听证会的宗旨提出质疑。)不过,她比之前的罗伯茨还是略为开放。谈及罗伯茨的“裁判员”一说,她认为该比喻虽“贴切”但“亦有其局限之处”。如果其本意指法官不应偏向某一方,“比如,裁判员走过来说‘把所有得分都判给费城人队’,那这个裁判员就不怎么样”,这一比喻就有些意思。她又说,不过“这一比喻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暗示法律是某种机器人企业,带有某种自动性,一切都好办,我们只要站在一旁,计分显示坏球或好球,一切都清晰明了,这一过程无关裁定”。她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法官“必须进行裁决”。
作者马克??图什内特,美国著名宪法学者,现任哈佛大学法学院威廉??尼尔森??克伦威尔法学教授,曾在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耶鲁大学获得历史学硕士和法律博士学位。图什内特教授著述丰富,目前被译成中文的著作包括《宪法为何重要》《反对有理:美国高法院历史上的异议》《分裂的法院:伦奎斯特法院与宪法的未来 》等。
范鹏,法学博士,现任华东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翻译理论及实践、中东政治、中国外交等,在《国际观察》《亚非纵横》《中东问题研究》《法学》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 (in Asia)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有《共享经济:如何迎合商业、社会和环境需求及获取竞争优势》等译著,著有《中东热点外交的理论与案例研究——以中东热点问题为例》。
前言在罗伯茨法院寻求平衡 / 1
第一章离经叛道,奇哉怪也 / 1
第二章罗伯茨法院的创立 / 33
第三章任职头两年 / 78
第四章舆论法庭、最高法院和持枪权 / 113
第五章企业傀儡还是裁判员?罗伯茨法院的商业案例 / 143
第六章棍棒与石头,谎言与侮辱 / 164
第七章“公民联合会案”与竞选经费 / 190
后记竞选才重要 / 216
注释 / 222
致谢 / 239
索引 /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