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读人群 :经济学科的学生以及相关研究人员 在《国家的规模》一书中,作者使用经济分析的工具来研究政治边界的形成和变化。两位作者认为一个国家的边界应该和任何其他人造机构一样接受同样的分析。在国家的大小上,他们认为一个国家的最佳大小是由大小的好处和异质性的代价之间的成本效益权衡决定的。艾莱西纳和斯波劳雷用简单的分析模型证实了他们的分析,这些模型展示了过去200年的全球化、国际冲突和民主化的模式是如何解释国家形成的模式的。他们认为,现实世界条件的复杂性并不妨碍进行系统分析,而这种综合经济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现实世界的事件。
作者的分析深入浅出,十分有趣,专业读者可以仔细阅读书中附录以了解模型证明的过程,而非专业读者可略过这部分,通过阅读文字了解国家规模的变迁机理。
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往往是人类认识史上各种理论和知识融通生成的结果。为了挖掘国际学界研究国家规模及其经济影响的成果,系统梳理这个主题的理论发展脉络,以前人的理论智慧启迪今后继续深化研究的方向,我们组织翻译出版这套“国家规模和经济增长译丛”。
这个领域的研究文献极为稀缺。2012年春天,我在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发现1957年国际经济协会海牙会议的论文集《国家规模的经济影响》,这部由罗滨逊教授主编的文集应该是直接研究国家规模和经济增长的最早文献。2017年春天,我在牛津大学图书馆发现阿莱西纳教授和斯波劳雷教授所著的《国家的规模》以及德国洪堡大学阿卢伊尼的博士学位论文《国家规模、增长和货币联盟》,这两篇文献代表了21世纪初期国际学界的研究水平。2018年夏天,我在哈佛大学拜访经济系前主任珀金斯教授和塔夫茨大学经济系斯波劳雷教授,讨论国家规模和经济增长问题,并从哈佛大学图书馆收集了一些高水平论文,考虑将它们编成两部论文集:《国家规模、贸易和工业化》和《国家规模、政府和公共产品》。于是,就形成了我们翻译出版这套丛书的基本框架。
我们研究大国经济发展理论,是从学习张培刚教授的“新发展经济学”开始的。张培刚教授提出,发展中大国应该成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我把它称为“张培刚命题”。遵循张培刚教授的命题,我们探讨发展中大国的合理界定、评价指标、基本特征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问题。随后,我们在《发展经济学手册》中读到珀金斯教授所作的《大国:规模的影响》,珀金斯教授提出:为什么大国的规模可能会导致更好或更坏的经济表现?我把它称为“珀金斯之问”。带着珀金斯之问,我们开始探索国家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负面影响以及主要原因、影响机理。从经济学角度看,大国经济问题主要是国家规模和经济增长问题,需要把国家规模因素纳入发展经济学理论框架,分析它对市场规模、生产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影响,进而探讨大国经济发展优势、发展型式和发展战略。
这套丛书选择了国际学界研究国家规模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成果,希望它能够为中国学者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借鉴。中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大国和新兴大国,遵循经济理论和经济事实的重要性相统一的原则,中国经济学家应该基于新兴大国的典型化事实,在大国经济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精耕细作,作出富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为构建中国风格的经济学话语体系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