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及效果评价研究》重点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及效果评价进行至细的研究。更具体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其次,
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焦作市概况及生态发展现状及生态转型效果的影响因素;第三,构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足迹及ARIMA预测模型;第四,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和生态转型效果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提升策略。
近年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成为相关学者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生态、低碳、绿色、可持续”的思想深入人心,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实现创新驱动,活力不断增强。这不仅为解决各地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新机遇,更为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本书聚焦于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转型中的热点问题,综合运用生态经济学、城市生态学、生态足迹理论和相关交叉学科知识,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生态转型机制、生态足迹及预测模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评价、生态转型效果评价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富有创新的理论、模型与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方面。
第一,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总体的研究内容、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第二,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及资源枯竭型城市——焦作市概况及生态发展现状;第三,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机制;第四,研究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足迹及构建了ARIMA预测模型;第五,研究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评价;第六,研究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效果评价体系;最后,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提升策略。
本书可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对于本书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曾旗,男,1962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南理工大学省人文社科基地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煤炭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理工大学首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创新人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第二届“河南理工大学十大杰出青年”。研究方向:能源经济与管理。近年来在能源经济管理、自组织理论等边缘、新兴学科领域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90余篇论文,多篇被SCI、EI收录,出版6部学术专著,主编多本省级规划教材。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路线和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第3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机制分析
3.1 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类型及分布
3.2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发展现状
3.3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存在的问题
3.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机制分析
第4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概况及生态发展现状——以焦作市为例
4.1 焦作市概况
4.2 焦作市生态发展现状
第5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足迹及ARIMA预测模型的构建——以焦作市为例
5.1 生态足迹模型的前提假设及构成指标
5.2 焦作市生态足迹模型的评价体系与模型的计算方法
5.3 ARIMA模型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5.4 焦作市生态足迹计算分析及预测
第6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评价——以焦作市为例
6.1 资源枯竭型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
6.2 资源枯竭型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6.3 资源枯竭型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第7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效果评价体系
7.1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效果评价的指导思想
7.2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
7.3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效果评价模型构建
7.4 焦作等2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综合评价及结果分析
第8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转型提升策略
8.1 制度变革层面
8.2 结构优化层面
8.3 产业升级层面
8.4 要素升级层面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