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援藏教师与西藏孩子的故事。作家来到西藏日喀则,采访了在那里工作的黑龙江第六批工作队三年里助学福利院和桑珠孜区二中孩子的故事。没有高调的口号,而是每一天与孩子阳光相伴的行动。“阳光陪伴成长”公益行动,也是援藏队的一项重要工作。
援藏队所理解的阳光陪伴,是相互的,不是单一的。西藏净土,事实是一个救赎者。它让援藏者真切感受到了在圣域,自身灵魂得以净化。西藏日喀则市福利一院和福利二院的孩子们,在援藏工作队的照顾下,身心健康成长。这里有:阳光学堂、阳光夜校、阳光超市、阳光球馆。“一对一”结队认亲,帮扶成长。让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都有着非常好的环境和条件。特别是援教老师们,他们放弃了假日休息,承担了“阳光学堂”和“阳光夜校”的
援藏队所理解的阳光陪伴,是相互的,不是单一的。西藏净土,事实是一个救赎者。它让援藏者真切感受到了在圣域,自身灵魂得以净化。西藏日喀则市福利一院和福利二院的孩子们,在援藏工作队的照顾下,身心健康成长。这里有:阳光学堂、阳光夜校、阳光超市、阳光球馆。“一对一”结队认亲,帮扶成长。让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都有着非常好的环境和条件。特别是援教老师们,他们放弃了假日休息,承担了“阳光学堂”和“阳光夜校”的全部课程。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是个吉祥年。
新旧西藏的鲜明对比,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无一不在证明:国家高瞻远瞩的对口支援战略,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援受两地,心相连、一家亲,为经济的长足发展、民生的显著改善、社会的长治久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可以说,西藏的一草一木、阴晴冷暖,时时刻刻,牵动着援藏干部的心。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援藏就是援心。社会各界,唯有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牢抓住和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心致力于日喀则经济发展,着力解决群众最关注的现实利益,躬身为民。将全部的精力,用在增强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快建设幸福日喀则、人文日喀则的美好愿景的实现上来。
孩子是雪域高原的格桑梅朵,孩子是民族灿烂的未来。著名作家黄恩鹏以纪实的手法和深情的文字,讲述了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队员与日喀则福利院、桑珠孜区二中的孩子之间的互相陪伴、共同成长的高原故事。
一束光,可以照亮一个角落;一束光,可以点燃一个希望;一束光,可以放飞一个梦想;一束光,是世上所有的温情。孩子们在老师们的悉心关怀和教育下,学会了坚强、懂得了感恩、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在雪域高原,援藏队员们筚路蓝缕,仰望苍生,风尘仆仆,奔走于珠峰脚下,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藏族乡亲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奉献。他们深知,与孩子们日常守护、相濡以沫,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不一定就是惊天动地或者说了不起的大事。但是,谁会说,持之以恒地对孩子们的陪伴与呵护,不会成就未来的家国大业呢?
孩子的成长,有了温暖和关爱,生活就会有方向,学习就会有动力,成绩就会有提升。全体援藏队员,始终相信,那些幼小心灵里,都有一颗参天大树的种子,在发芽、在吐蕊,向着阳光,健康成长。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的队员们,仿佛就是那些手执火把的高原跋涉者,他们胸怀家国,站在高处寻高处,把使命和担当,作为人格修为,作为理想追求。
他们在实现小我的同时,实现了大我的升华,生命精神,与高原同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队员坚守的信念和担当的责任。三载寒来暑往,伟业百代千秋,他们坚持不懈地在工作之余,以挚爱的情怀,专注去做一件事、一件公益的事。
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的“阳光系列公益行动”告诉我们,他们为孩子们所做的一切,其实很简单,但却足以慰藉生命心灵。阳光行动,大德永存,大爱永在。
黄恩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艺术随笔、评论、电视专题片多种。著有长篇非虚构散文《到一朵云上找一座山》《边地笔记》《撒尼村寨》以及散文诗集《过故人庄》《时间的河》、散文诗课题研究专著《发现文本》等。获首届全国散文诗大奖、《中国诗人》创刊25周年优秀评论家奖、《诗潮》创刊30周年优秀评论家奖、年度诗歌奖等。诸多作品收入各种文集。
第一部:亲爱的格桑梅朵
嗨,姑娘
美好始终相随
谁的梦里藏着一把钥匙
偶尔欺负一下老师
与学生“过招儿”的老师
今天要让明天记住
完美存在于细节之中
嘿,尼玛普尺
我们看到了世界
喜欢吃牛肉的格桑央拉
精着怪着的小套路
感恩面包,更要感恩麦子
爱看书的达瓦央金
普布顿珠的头发和洛桑扎西的手表
高招儿的老师教出高分数的学生
趣味地理课
高个子物理老师
献给老师的哈达
阳光里不忧伤
高原,心灵的神迹
把梦想一个一个画出来
不放弃,就是一种抵达
第二部:一个人与他的高原
第三部:暖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追逐梦想的桑旦拉姆
你真的很不错
爱的N次方
阳光下,一个都不能少
阳光栽花
后记:与高原一起攀援
札记:孩子的图景,即是世界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