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学院149:剧本结构论(超越时代的不朽名著,长畅六十年的编辑入门必备读物)
定 价:49.8 元
- 作者:[日] 野田高梧 著,王忆冰 译
- 出版时间:2019/9/1
- ISBN:9787210114383
- 出 版 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053.5
- 页码:326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32开
野田高梧,日本电影史上的传奇剧作家,被誉为“小津安二郎的右手”。
从小津安二郎的导演处女作开始,小津的电影剧本大多是与野田联手创作的,二人一起开创了日本电影的战后黄金时代。晚年的他们,更互为流水高山,在茅崎的旅馆、蓼科山上的小屋合宿,一住就是三四个月,“志趣相投、沟通无碍”(小津语),伴随着寿喜锅与清酒,共同执笔了十多部载入史册的经典作品,包括《晚春》《麦秋》《茶泡饭之味》《东京物语》《彼岸花》《秋刀鱼之味》等。
早自1946年起,野田高梧就在《剧本》杂志上连载专栏,部分文章曾以《剧本方法论》为名选编出版。1952年,应宝文馆之邀,时任日本编剧协会会长的野田在前作基础上,倾心竭力、潜心增补,将自己大半生创作心得正式定名为《剧本结构论》修订出版。
◎从电影的根基“结构”入手,具有代表性的剧本创作入门书
《剧本结构论》被誉为编剧史上“不朽的名作”。野田高梧提出,如果将电影比作建筑,剧本就是设计图。如果没有好的剧本结构,再优秀的剧情也无法吸引观众。编剧只有先掌握了剧本结构的原则,才能创作出扣人心弦的好电影!半个多世纪来,野田高梧的理论历久弥新,换言之,《剧本结构论》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性。
◎出自“小津调”缔造者的结构、故事、人物、叙事打磨之道
日本电影界流传着一种说法,“小津调”就是“野田调”——若没有野田的参与,小津电影的节奏和台词就会与观众熟悉的大不相同。野田高梧擅长以普通人家为创作的舞台,描绘亲子关系和人生的微妙之处。如何用看似偶然的细节、稳重练达的笔触,在银幕上再现琐碎而真实的生活?在本书中,这位剧本大师将自己的心得娓娓道来。
◎“日式编剧术的先驱”,学贯东西、博采众长的知识宝库、美学体系
野田高梧饱览大量经典欧美电影,也从同时代的黑泽明、川端康成、夏目漱石、谷崎润一郎等名家处采撷灵感,将他们的创作经验吸纳到剧本这一“年轻”的形式中。他从蒙太奇手法联想到歌舞伎的双花道舞台,用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戏剧结构对比能剧中的“序破急”法则,从契诃夫的《备忘录》谈到夏目漱石的“味噌本”……《剧本结构论》可谓是一卷凝聚了野田高梧毕生所学的“武功mi籍”。
◎60年来日本读者殷切追捧的长销书,初次正式引进简体中文版
本书译自“野田高梧纪念蓼科剧本研究所”整理的2016年复刊版,文章顺序与1952年初版一致。中文版沿用复古风格装帧设计,并在复刊版基础上为日本电影术语中的外来语标注了英、法文来源,既保留了原书的风貌气质,又为当代读者提供可查询的依据。
我记得那是战争结束的第二年,一个很冷的雪天。那时,我受到小川记正的邀约,前往位于芝浦的一处住所。
小川和我结识于松竹电影蒲田制片厂,当年,坐在席间的还有三村伸太郎和八木保太郎,好像还有八住利雄和小国英雄。那时,我和小川谈到,为了振兴在战争中荒废的电影事业,我们想创办一份以剧本为主的杂志,以此为联系,来实现编剧之间的交流,大家果然都很赞成。后来才知道,当时我们受邀相聚的芝浦私宅,实际上是日本桥的某家出版社的老板的别墅。
就这样,好像是在那一年的6月份,《剧本》杂志诞生了。那时候,我的胃溃疡很严重,医生警告我说要是再这样下去,三年以后就会癌变,因此,我暂时放下了写剧本这个本行的工作。另一方面,为了打发时间,我在小川的强烈要求下,开始在《剧本》杂志上连载剧本随笔专栏。
就这样,我把原稿给了小川,打算刊载在第一卷第一号上,不久后,我就看到了出版的杂志,小川居然给我定了“剧本方法论”这样一个正儿八经的专栏名。但是,这样一来意思就有些变了,我觉得不太好,但是小川坚持说可以的,没问题的,于是我也就按照他的想法来了。
所以,我开始写这个题目的原因,除了当时的胃溃疡和小川的坚持外,更直接、更重要的就是城户(四郎)先生的不间断的鞭挞。在松竹公司摄影所(制片厂)的蒲田时期和后来的大船时期中,城户都担任所长(厂长)一职。同时,他也经常和我们探讨电影和剧本,总是坚持自己主张,不轻易妥协,到现在,他也仍是这样。
就这样,《剧本》杂志现在已经成了编剧协会的机关刊物,我也一直在“剧本方法论”这个专栏中发表拙作。1948年秋天,我将一半的成果结集成册,以《剧本方法论》的名义出版。那时候,我也想过要改一个书名,但是在当时困难的出版环境下,小川已经包容了我的各种任性要求,我也就不好意思在书名上过多地坚持了。
这次宝文馆打算要再版《剧本方法论》,因为这一次小川没有参与编辑,于是我就改成了现在的书名。不过,这一次,我对之前的内容多少做了一些修改,重新添加了几十页的内容。这是因为电影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如果还是按照旧版来出,就会有一些阐释不充分的地方。
着者简介
野田高梧(1893—1968),日本著名剧作家,被誉为日本电影“黄金时代”的开创者之一、“日式编剧术的先驱”。1924年,进入松竹电影公司蒲田电影制片厂剧本部,后成为该公司具代表性的剧作家。1927年,撰写剧本《忏悔之刃》,这是小津安二郎导演生涯的处女作。1936年,出任日本电影剧作家协会的首届会长。1938年,与野村浩将合作的《爱染桂树》创下当时的卖座纪录。40年代后,与小津的合作更为紧密,二人携手打造了《晚春》《麦秋》《茶泡饭之味》《东京物语》《彼岸花》《秋刀鱼之味》等多部卖座经典,直至小津辞世。
野田曾在长野县茅野市蓼科地区购入“云呼庄”别墅,与小津共同创作了许多影史经典。2016年,该地成立了“野田高梧纪念蓼科剧本研究所”,收藏并展示原云呼庄的文物、野田高梧手稿、剧本等相关资料。
译者简介
王忆冰,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日语系,日本广岛大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比较日本文化学。
序? 言
电影的诞生
电影的文法
du创性的基础
第一章 概 论
1.1 电影是什么
1.2 关于电影的美
1.3 关于电影的文学性
1.4 关于电影的大众性
1.5 关于电影的伦理性
第二章 基础(一)
2.1 虚构的真实
2.2 事实的整理
2.3 电影的特性(A)
2.4 电影的特征(B)
2.5 电影的特征(C)
第三章 基础(二)
3.1 剧本的地位
3.2 剧本的技巧
3.3 关于文章
3.4 时态的问题
3.5 时长的问题
第四章 结 构
4.1 题 材
4.2 主 题
4.3 故 事
4.4 情 节
4.5 结 构
第五章 场 景
5.1 戏剧性情境的产生
5.2 戏剧性结构的原则
5.3 开 端
5.4 开篇场景
5.5 矛 盾
5.6 危 机
5.7 高 潮
5.8 结 局
第六章 电影的结构
6.1 剧本的结构
6.2 剧本的视觉性
6.3 电影的叙事技巧
第七章 性 格
7.1 性格的问题
7.2 性格描写
7.3 性格的发展变化
7.4 人物的数量
7.5 心理的具象化
7.6 结论
跋
剧本相关术语一览表
复刊版后记
野田高梧年谱
出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