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角下的汉语国际教师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中韩比较的视角,以承担对外语言教师培养的对外语言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对我国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韩国大学韩语教育专业的开设现状以及就教育计划、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阐明了中韩大学对外语言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明确了我国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方向。同时,该书也为我国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比较视角下的汉语国际教师培养模式研究》适用于正在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师生,同时也适用于汉语国际教育相关研究人员、汉语国际推广相关人员以及中韩教育制度研究人员等。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其推广与文化传播紧密相连。借助语言来推广本国文化,其意义不仅单纯地停留在语言和文化的传播上,而且对民族整体观念的形成,民众自豪感的提升,甚至对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汉语作为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国际推广受到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而通过汉语国际推广来传播中国文化则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使得“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汉语热”持续升温,世界各国政府普遍认识到,要想搭上“中国发展快车”,深化与我国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必须掌握汉语。
汉语的国际推广离不开汉语国际教师,但我国的汉语国际教师不仅数量较少,甚至在质量上存在诸多问题。“一带一路”掀起的“汉语热”使这些问题更加突出。基于此,急需进行相关研究为之提供理论支撑。纵观目前研究之现状,我国学者站在比较视角下进行的研究较少,且多为国内几所高校或某一地区高校间的比较,泛国家层面进行的比较研究较少。在国与国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局限于国家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很难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也很难满足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故泛国家层面的比较研究应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韩国作为我们的邻国,其在语言推广和教师培养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因此,对受不同教育思潮影响的中韩两国的教师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无疑会为我国汉语国际教师培养模式优化提供一些新的经验和借鉴。遗憾的是,截至目前,关于中韩教师培养的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师、韩国语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上,少有以韩国语教师和汉语国际教师为研究对象的比较研究。这也是本书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之所在。
本著作主要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对比了我国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韩国大学韩国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阐明了两国在人才培养上所呈现出的异同,探寻出了可供我国参考和借鉴的方面。
①在教学计划方面,韩国语教师培养不是在一个专业内封闭进行的,除了与我国相同的公共课和专业课外,学生修读的自由选修课也占较高的比例。另外,与我国以必修课为主的课程设置体系不同,韩国大学以选修课为主。因此.对我国而言,为满足人才培养对他专业、他领域知识的需求,应降低学生的专业学习负担,强化公共课与专业课的联系或鼓励学生选修第二专业或辅修专业。同时,与周边院校或大学城内其他院校合作,共建、共享课程资源也是解决教学资源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另外,随着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原有以必修课为主的课程体系很难满足社会对差别化、多样化人才的需要。今后,我国应逐步降低必修课所占的比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兴趣,结合将来的就业意愿等选修其他课程。
魏潘潘,男,博士,副教授。现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科研处、学科建设处、发展规期处副处长,东方语言学院韩语系教师。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硕士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毕业于韩国大真大学。研究方向:中韩高等教育、韩国舆情等。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四节 比较框架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背景
第一节 概念整理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章 中韩大学对外语言教育专业开设状况
第一节 我国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状况
第二节 韩国大学韩国语教育专业开设状况
第三节 中韩大学对外语言教育专业开设状况比较
第四章 中韩大学对外语言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第一节 我国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节 韩国大学韩国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第五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我国6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节 韩国6所大学韩国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节 中韩大学对外语言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第六章 我国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第一节 教学计划
第二节 培养目标
第三节 课程设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附录1 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院校
附录2 韩国韩国语教育专业开设院校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