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乏词义构式的认知对比研究》根据英汉乏词义动词的特质重新界定了乏词义结构,梳理了英汉乏词义结构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探讨了英汉乏词义结构的认知理据、概念化特征和构式功能,并从历史角度对英汉乏词义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英汉乏词义构式的认知对比研究》逻辑严谨,分析细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汉语句法结构的认知,推动汉语认知句法学体系的构建;有益于揭示汉英乏词义结构的认知特征,促进对比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的构建;有利于提高英汉句法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英语乏词义结构及其构件概述
1.2.1 英语乏词义动词的称名
1.2.2 英语事件名词的称名、来源及其特征
1.2.3 英语乏词义结构概览
1.3 汉语乏词义动词的称名
1.4 其他语言中的乏词义动词
1.5 英汉乏词义动词的成员及分类
1.5.1 英汉乏词义动词的成员
1.5.2 英汉乏词义动词的分类
1.6 英汉乏词义结构的界定
1.7 研究方法、研究目标、研究意义及章节安排
1.7.1 研究方法
1.7.2 研究目标
1.7.3 研究意义
1.7.4 章节安排
1.8 语料来源
1.9 术语翻译
第二章 英汉乏词义结构研究回顾
2.1 引言
2.2 英语乏词义结构研究概览
2.2.1 传统语言学的研究
2.2.2 生成语言学的研究
2.2.3 功能语言学的研究
2.2.4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
2.3 汉语乏词义结构研究回顾
2.4 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基础及研究思路
2.4.1 研究背景
2.4.2 研究基础
2.4.3 研究思路
第三章 英汉乏词义结构的认知理据对比研究
3.1 引言
3.2 认知理据概论
3.3 原型及物结构的引申
3.3.1 原型理论
3.3.2 及物结构的原型
3.3.3 原型及物结构的引申
3.3.4 乏词义结构的去范畴化
3.4 认知经济性的要求
3.4.1 概念范畴的发展
3.4.2 信息加工
3.5 基于认知图式的类推
3.5.1 类推
3.5.2 基于认知模式的类推
3.6 结语
第四章 英汉乏词义结构的概念化对比研究
4.1 引言
4.2 概念化及其内容
4.2.1 概念化
4.2.2 概念化的内容
4.3 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认知观与概念化
4.3.1 思维方式与语言表达
4.3.2 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认知观
4.4 英汉乏词义结构概念化模式的共性之一:概念物化
4.4.1 动作行为的概念物化
4.4.2 概念物化的语义效果
4.5 英汉乏词义结构概念化模式的共性之二:心理扫描
4.6 英语乏词义结构概念化的特质性:隐喻概念化
4.6.1 想象思维与判断概念化
4.6.2 从概念隐喻看英语乏词义结构
4.7 汉语乏词义结构概念化的特质性:动态注意与“图形一背景”概念化
4.7.1 动态注意概念化对“进行”类乏词义结构的阐释
4.7.2 “图形一背景”概念化对“进行”类乏词义结构的阐释
4.8 成分关系与英汉乏词义结构的概念化
4.9 结语
第五章 英汉乏词义结构的构式功能对比研究
5.1 引言
5.2 构式功能与跨语言对比
5.2.1 构式主义研究法
5.2.2 构式功能与语言对比
5.3 英汉乏词义结构的构式功能
5.3.1 宾语修饰
5.3.2 宾语聚焦
5.3.3 社交指示
5.3.4 语篇发展
5.4 结语
第六章 英汉乏词义结构的历时对比研究
6.1 引言
6.2 理据性再议
6.3 英语乏词义结构的习语性与习语化
6.3.1 习语
6.3.2 生成语言学视野下英语乏词义结构的研究
6.3.3 英语乏词义结构的习语性
6.3.4 从习语化看英语乏词义结构的演变
6.4 汉语乏词义动词的构式语法化:以“加以”为例
6.4.1 基于构式的语法化
6.4.2 乏词义动词“加以”的语法化轨迹
6.4.3 重新分析与乏词义动词“加以”的浮现
6.4.4 “加以”重新分析的生态条件
6.4.5 “加以”类乏词义结构的建构理据
6.5 结语
第七章 结语
7.1 主要发现和启示
7.1.1 主要发现
7.1.2 启示
7.2 尚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