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修复技术》为《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丛书》之一分册,阐述了管道修复技术进展和国内外管道修复标准,提出了管道修复方法与程序,明确了管体缺陷的修复要求,介绍了管道各种维护维修技术,如打磨、打补丁、盖帽、补焊、A/ B型套筒、夹具注环氧、钢制压缩套袖、复合材料补强、带压开孔等多种技术,并对各种修复技术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内检测各类缺陷维修的阈值和计划维修优化方案、浅水/沼泽区管道抢维修技术和风险控制措施、管道修复技术和风险减缓措施、阀门维护技术、海底管道变形缺陷修复技术以及外防腐层检测、修复与评价技术,并以工程实际案例,分析管道修复过程,为管道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本书适用于长输油气管道、油气田集输管网、城镇燃气管网以及各类工业管道。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各级管道管理与技术人员研究与学习用书,也可作为油气管道管理、运行、维护人员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高等院校油气储运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用书和广大石油科技工作者的参考书。
《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丛书》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国家能源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石油学会、NACE国际完整性技术委员会以及相关油气企业,组织管道完整性领域国内外专家学者200余人共同编写而成。丛书共10个分册,全面覆盖了整个全生命周期管道完整性领域的数据、风险、检测、评价、审核等各个环节,既体现基础知识和理论,又重视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国家能源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石油学会培训指定教材,也是高校学科建设指定教材。《管道修复技术》为该丛书之一分册。
董绍华,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管道完整性与安全技术专家,第五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第一届国家安全生产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压力管道技术委员会委员、NACE STAG 75 完整性技术专家委员会主席、北京石油学会理事兼石油应用与储运专业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管道技术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专项”国家储备库安全项目首席科学家,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管道运行维护技术、管道安全评价技术、管道信息工程技术等,他是最早将管道完整性管理引进国内的学者之一,是我国油气管道完整性研究、完整性管理领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军者。
目 录
第1章 管道修复技术进展
1.1 管道修复技术的概念及修复程序
1.2 管道修复标准及推荐采用标准
1.3 管道修复方式、方法及技术
1.4 管道修复用施工设备
第2章 管体修复标准
2.1 油气管道管体修复技术规范(Q/SY 1592—2013)
2.2 埋地钢质管道管体缺陷修复指南(GB/T 36701—2018)
2.3 钢质油气管道凹陷评价方法(SY/T 6996—2014)
2.4 美国联邦法规49 CFR 192及ASME B31.8—2016
第3章 管道修复方法与程序
3.1 缺陷修复管理程序
3.2 缺陷的修复响应时间要求
3.3 常用修复技术方法
3.4 发现管道异常或缺陷时的对策
3.5 管体修复作业流程
第4章 管道复合材料修复新技术
4.1 概述
4.2 关键技术
4.3 技术特点
第5章 夹具注环氧套筒修复技术
5.1 概述
5.2 管道夹具设计
5.3 环氧材料的开发
5.4 管道修复的力学分析及理论模拟计算
5.5 全尺寸爆破实验
5.6 管道现场修复试验
5.7 大口径弯管道缺陷的修复应用实践
第6章 管道内检测缺陷修复优化方案
6.1 内检测数据概要
6.2 内检测各类缺陷维修的阈值
6.3 基于焊缝评价的内检测焊缝异常维修方案
6.4 计划维修优化方案
第7章 特殊地段的管道抢维修技术
7.1 概述
7.2 浅水、沼泽区管道破坏形式
7.3 浅水、沼泽区管道抢维修方案制定
7.4 浅水、沼泽区管道抢维修过程风险辨识及评价方法
7.5 浅水、沼泽区管道抢维修施工过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第8章 管道修复技术与风险减缓措施
8.1 管道抢维修参照标准
8.2 国内外管道修复响应原则和时间
8.3 管道修复技术
8.4 管道维修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8.5 管道复合材料修复技术
8.6 管道缺陷维修流程及判据
8.7 阀门维护技术
8.8 管道风险减缓措施
第9章 管道外腐蚀检测、修复与评价技术
9.1 参考标准
9.2 埋地管道外检测内容和方法
9.3 外检测技术要求
9.4 检测数据分析评价
9.5 剩余强度评价
9.6 再检测评价时间及有效性评价
9.7 外防腐层修复
9.8 外检测数据管理
第10章 海底管道变形缺陷修复技术
10.1 卡具修复技术
10.2 机械连接器修复技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