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对联故事(全新彩色版)/中华文史大观?(新老封面随机发货)
定 价:46 元
丛书名:中华对联故事
- 作者:中华文史大观编写委员会 编
- 出版时间:2018/6/1
- ISBN:9787519209032
- 出 版 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中图法分类:I247.81
- 页码:367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对联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文学性强,修辞瑰丽,虽寥寥数语,却高度概括,意境深远。凡言志、寄情、庆颂、悼念、写景、吊古、讽喻、励人、自我修养等,都可以用对联来表达。说起对联的起源,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在春节前夕,一个学士在寝门左右两块桃符板上题写联句,以迎新春。孟昶皇帝看到后,认为学士的题句不工整,便亲自在桃符上书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吉祥联语。这是我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早的一副对联。
至于桃符板的起源,那就更早了。桃符是用两块长约七八寸,宽约一寸余的桃木做成的,上面写上门神的名字或画上他们的画像。北宋王安石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因为汉字是一个字一个音节,大多数是一个单音词,也有两个字或三个字的多音词,对联就是字数相同的对偶句。一般来说,它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字的声律相对,即平仄协调;一般上联最后一字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为平声,它们要音节一致,词性相同而意思相对或相迎,并且忌讳上下联出现重字;上下句句式一样,但句意要相互独立而且有联系。
具体说来,因修辞方式和与作要求不同,对联可分为九种形式。一为嵌名联,即在对联中嵌入姓名、地名、楼名或其他特定的字。明代某地书院有一上联:“李阳生,指李树为姓,生而知之。”这出句很久没人对出来。后来大学士杨大年对出下联:“马援死,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上联嵌入李阳名,下联嵌入马援名。
二为嵌字联,包括嵌方位、季节、名称等。比如,乾隆年间,工部衙门失火,特命司空负责督工修复。纪晓岚作上联道:“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但一时想不出下联,正巧看到一位中书内阁,于是马上有了下联:南人北相,中书令什么东西!上联含金、木、水、火、土。下联有东、南、西、北、中。三是嵌数联,就是在联中嵌入数字,表达意思。比如,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说,王安石出了三条上联,难倒了素以善对著称的苏东坡。三句上联是:一、“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二、“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三、“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据说,到现在还没有下联,可见其难度。
四为析字联,就是用汉字的构件演变成联,有的还把字析为形、音、义三个方面。有一个析字联,非常具有代表性。上联是:“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言:明月送僧归古寺”,下联为:“双木为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另外,对联还有叠字联、谐音联、回文联、集句联、地名联等形式。可以说对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编撰本书的时候,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选材上尽量把各种形式的对联都囊括进来,好让读者有一个具体鲜明的感性认识。对联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常见的有春联,内容总是喜迎新春,展望将来,并有祝福的意思;贺人新婚或祝寿,则是庆贺祝颂的内容;至于挽联则是对死者的怀念、评价,也有将作者与死者的关系叙述在对联中的,这都是特定内容的对联。
至于一般的对联,内容就更加多种多样了。有的是格言性质的,例如清代大臣林则徐在出任江苏廉访使时,在大堂上挂了一副亲自书写的作为座右铭的对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上联要求自己了解百姓生活疾苦,下联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多提意见。有的评论性质的对联更是让人回味,如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有清末赵藩撰写的名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慎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既是对诸葛亮的评价,又是对政治的总结,就是在今天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对联在古代被认为是不入文学体裁的小记,不被重视,常常疏于记载和整理,许多优美的对联因此失散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对联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文学性强,修辞瑰丽,虽寥寥数语,却高度概括,意境深远。凡言志、寄情、庆颂、悼念、写景、吊古、讽喻、励人、自我修养等,都可以用对联来表达。说起对联的起源,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在春节前夕,一个学士在寝门左右两块桃符板上题写联句,以迎新春。孟昶皇帝看到后,认为学士的题句不工整,便亲自在桃符上书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吉祥联语。这是我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最早的一副对联。
至于桃符板的起源,那就更早了。桃符是用两块长约七八寸,宽约一寸余的桃木做成的,上面写上门神的名字或画上他们的画像。北宋王安石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因为汉字是一个字一个音节,大多数是一个单音词,也有两个字或三个字的多音词,对联就是字数相同的对偶句。一般来说,它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字的声律相对,即平仄协调;一般上联最后一字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为平声,它们要音节一致,词性相同而意思相对或相迎,并且忌讳上下联出现重字;上下句句式一样,但句意要相互独立而且有联系。
具体说来,因修辞方式和与作要求不同,对联可分为九种形式。一为嵌名联,即在对联中嵌入姓名、地名、楼名或其他特定的字。明代某地书院有一上联:“李阳生,指李树为姓,生而知之。”这出句很久没人对出来。后来大学士杨大年对出下联:“马援死,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上联嵌入李阳名,下联嵌入马援名。
二为嵌字联,包括嵌方位、季节、名称等。比如,乾隆年间,工部衙门失火,特命司空负责督工修复。纪晓岚作上联道:“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但一时想不出下联,正巧看到一位中书内阁,于是马上有了下联:南人北相,中书令什么东西!上联含金、木、水、火、土。下联有东、南、西、北、中。三是嵌数联,就是在联中嵌入数字,表达意思。比如,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说,王安石出了三条上联,难倒了素以善对著称的苏东坡。三句上联是:一、“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二、“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三、“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据说,到现在还没有下联,可见其难度。
四为析字联,就是用汉字的构件演变成联,有的还把字析为形、音、义三个方面。有一个析字联,非常具有代表性。上联是:“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言:明月送僧归古寺”,下联为:“双木为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另外,对联还有叠字联、谐音联、回文联、集句联、地名联等形式。可以说对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编撰本书的时候,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选材上尽量把各种形式的对联都囊括进来,好让读者有一个具体鲜明的感性认识。对联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常见的有春联,内容总是喜迎新春,展望将来,并有祝福的意思;贺人新婚或祝寿,则是庆贺祝颂的内容;至于挽联则是对死者的怀念、评价,也有将作者与死者的关系叙述在对联中的,这都是特定内容的对联。
至于一般的对联,内容就更加多种多样了。有的是格言性质的,例如清代大臣林则徐在出任江苏廉访使时,在大堂上挂了一副亲自书写的作为座右铭的对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上联要求自己了解百姓生活疾苦,下联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多提意见。有的评论性质的对联更是让人回味,如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有清末赵藩撰写的名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慎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既是对诸葛亮的评价,又是对政治的总结,就是在今天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对联在古代被认为是不入文学体裁的小记,不被重视,常常疏于记载和整理,许多优美的对联因此失散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编这样一本书,正是为了使这种民族的文学财富能够更好地为人们了解和喜欢。
对联的文字一般是要结合具体情景,才能很好的理解。我们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采取对联故事的形式,让一句句对联在故事中活起来,使读者对其中的意义有更好的理解。在编撰过程中,我们参考了许多其他相关著作,在此特表示感谢。
前言
B篇
半副对联慑群魔
不妨假戏作真情
白衣里一个大仁
白居易两次撰酒联
板桥出对讽吝僧
包公受托出三对
包拯出对断冤案
C篇
嫦娥原爱绿衣郎
陈好智对朱熹联
陈圆圆妙对巧拒嫁
才子对联寻知音
出联喻樗得才婿
曹宗连对得大鱼
曹雪芹应对骂财主
出奇联势压三江学子
从中秋对到除夕
丑女吟对嫁俊男
苍岩古庙天王殿联
吹鼓手巧联赶车翁
出联舅父考外甥
D篇
对对子巧联婚姻
对药名高徒出师
杜康悬联夸海口
东阳智对讨风筝
大俗大雅的寿联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戴灵五岁撰奇联
东坡改联点石成金
戴叔伦巧对“三白”
狄仁杰怎会到汉朝
多亏说了大明君
斗鸡山上得绝联
答对过城门
店铺写吉祥联
F篇
风流梦醒,恩爱花开
夫妻巧答冷泉联
夫妻笑对难事
夫妻对联以相规
福王昏庸败坏国事
G篇
更夫巧对无情对
高则诚妙联拒婚
高则诚才高人不怪
公主择联错配郎
龟有雌雄总姓乌
归玄恭的妙春联
H篇
黄山谷恃才遇高手
海瑞幼贫应佳对
后来者居上
韩伍妙对解难题
何孟春嵌联有典故
何淡如怪联何其多
杭州虎跑寺神话联
洪宣娇考女状元联
韩秀才撰写戏台联
化怨为友之联
胡师公十年连一对
……
J篇
L篇
M篇
N篇
P篇
Q篇
S篇
T篇
W篇
X篇
Y篇
Z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