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文学的初衷
——《全国原创散文优秀作品选(第一辑)》代序
文/罗建云
“潇湘文化杯”全国原创散文大赛落幕已久,依照承诺,获奖作品将结集出版。于是,几番张罗,《全国原创散文优秀作品选(第一辑)》又摆到我的案头。手捧这部书,我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历时一年又一天,在近两千篇来稿中,通过编辑部与第三方评委初评、复评、终评,层层把关,优中选优,才挑出这些获奖作品。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管文章质量,还是评比规则,我自信,在全国多如牛毛的同类比赛中,此次征文比赛含金量是比较高的。
样书出来后,我也找了几位文学大师帮忙写序,可都委婉谢绝了。不是他们忙,也非他们抗拒,而是期望通过我的文字传递举办征文比赛的初衷,期望通过我的文字感动更多读者。
如果说写序旨在传递征文比赛的初衷,我想我可以写。毕竟,任何一项赛事,都充斥酸甜苦辣,我吐露真谛又何妨?但卖弄文采,我却不敢。要知道,参与此次大赛的作者,有知名作家,有著名记者,还有网络红人。比文采,感觉还是嫩了点,我就聊聊为什么举办此次征文比赛吧。
2018年春节刚过,我便琢磨,公司即将成立11周年,杂志也将创刊10周年,该用什么样的方式纪念公司与杂志成长的历程?在杂志出专版,在报纸刊广告,在电台做访谈,总感觉这些活动太多太滥,几乎没有任何纪念价值了。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微信群很多人推送征文比赛,要求投票,苛求打赏。我尝试点开看了看,感觉这种比赛太商业化,完全背离文学初衷。于是,我的脑际闪现一道灵光,能不能举办一次不收任何费用、不要任何投票、不带任何商业目的的征文比赛?我将这个想法在朋友圈发了,很多人支持我,说纯文学、纯公益的征文比赛已经很少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地上攘攘皆为利往”,征文只是幌子,骗流量、求点击、卖产品、看广告才是目的,如能举办,肯定能唤醒大家对原创文学的激情。
不怕笑话,当我决定举办此次比赛时,便有人私下提醒我,“全国”是不是大了点,要不要批文,有人参赛吗?如此等等,给我无数问号。好在我是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不管什么结果,先做再说。可能我在社会有点“名气”,或是“潇湘文化”有点品牌,总之,自发布征稿启事之日起,我与四位编辑的邮箱便不时收到全国各地作者投稿,有些作者不看征文要求,连小说、诗歌也发来了,我们只好耐着性子回复:“体裁不符,不能参赛。”当然,也有少数人学雷锋,代人投稿,结果作者不乐意,编辑部确认时吃了不少闭门羹。还有个别作者抄袭,企图蒙混过关,可在大数据面前,这种“小聪明”顿现原形……
来稿近2000篇,经过资格审查,只有700多篇入围,再经编辑部初评、复评,最终剩下100篇进入决赛。依据民主投票,编辑部挑选20篇由第三方评委评审。说实话,直到获奖名单公布,第三方评委除自己外,也不知道还有谁参与评审。此时此刻,我想我可以公布第三方评委名单了:第一位是原东莞市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詹谷丰;第二位是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华夏》杂志主编刘迪生;第三位是《东莞日报》文艺部主任、文学硕士刘述康。依照第三方独立评委投票数量推选出一二三等奖。作为主办方,可以指天发誓,绝对没有干涉第三方评委评审,更不会指定获奖名单。我总感觉,文学是神圣的,获奖也是神圣的,不应该因为一己私利歪曲文学使命与比赛价值。甚至狂想,这么多年来,诺贝尔文学奖之所以被世人认可,是因为该奖抛弃了物质的束缚,所以变得神圣而庄严。
有少数作者用各种方式联络我,说想写我本人,因为我是“潇湘文化”创始人,举办此类比赛,自然容易得奖。可他们理解错了,我在比赛规则中明确提出三个要求,不要写我,不要写公司,不要写工厂,就纯粹写散文。征文比赛的目的是让爱好写作的人开心,让喜欢文学的人高兴,如果变成为我个人唱赞歌,就有违我举办此次征文比赛的初衷了。大概有七八个作者发来了类似文章,全在初审时“枪毙”了。不是故意装高尚,是真心期望征文比赛回归文学轨道,文人得以平常心对待各类比赛,方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所有参赛作品中,我对一等奖刘浪写的《怀念养娘》印象最深,体裁并不新颖,但感情特别真挚。当第三方评委及编辑部对文章提出质疑时,我特意致电作者,询问是不是“真的”?作者很肯定地回答:“百分百是真的,就是我的养娘。”文章我在飞机上读过,令我泪如雨下,好长一段时间回不了神。我总感觉“养娘”怎么那么伟大?人世间除了真情,还有什么比其更可贵?另有《你陪我长大,我却不能陪你到老》,同样是写亲情的,也无数次扣动我的心弦。其他很多作品质量不错,感觉比我的文笔好无数倍,就不一一例举了,期望大家多多谅解。这些年,文学创作,很多人主张标新立异,我却渴望回归本质,写真人真事真感情,如能打动人,便是好文章。
谢谢所有参赛作者,谢谢所有关心此次比赛的网友,期望此书出版,能让读者感觉到一股文学清流在身边涌动,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有一些人坚守文学的初衷,便知足了!
目录
序言
寻找文学的初衷——《全国原创散文优秀作品选(第一辑)》代序/罗建云 I
一等奖
怀念养娘/刘 浪 002
二等奖
你陪我长大,我却不能陪你到老/张 逊 007
文字、纸张与它的情人们/吴 嘉 010
我是游子,姐姐是故乡/绿 绮 013
三等奖
吊脚楼下的湘西/范 诚 019
千年烟火一稻谷/邱裕华 024
为父圆梦/王良庆 027
湘江的声音/邓朝晖 031
远去的麦田/蔡世国 035
在心尖上恸哭的“全家福”/徐建中 038
优秀奖
亲情绵绵
父爱如山/窦玉红 043
父亲老了/韦 莎 048
怀念父亲/阮华君 050
酒/高建国 054
母亲洒落在时光中的泪水/王 冰 057
舌尖上的爱/张 悦 059
我的大娘/孙文斌 061
人文风景
半山溪声/李仙正 067
道滘往事/曹木静 069
大梦乾坤湾/杨培德 075
戈壁深处的旋律/王彦峰 080
魂牵梦绕赛里木湖/邓清泉 083
灵魂的栖息地/胡富健 087
普陀印象/张建红 089
山之魂,我之骨/汪小祥 093
邵阳城·邵阳人/袁胜利 095
神农架归不看绿/林国强 098
湿地之美/纪天才 100
我该如何写你呀,凤凰古城?/黄 睿 103
一座城,一座祠/吴振方 107
遗落一缕晾不干的爱/江东瘦月 110
阅读泸沽湖/黄美琳 113
在刺桐古城里蛰伏的潮汐/杨桂华 115
走溆浦/楚木湘魂 117
似水流年
残喘的光棍村/刘庆华 123
出行记/范家生 129
打谷场往事/孙国华 131
稻草蚊烟/杨华之 134
第一次见到狼/杜庆文 137
父亲那盏灯/江旺明 139
戈秘,戈秘/查世霖 142
记忆中的年/姚 宁 146
麻糖/李 伟 149
买柴/萧 行 152
旗袍/胡梦晓 155
日暮下的炊烟/汪保生 158
三道石坡/曹宏安 160
汪塘/于汉云 163
夕阳/黄守东 166
乡村割水稻/汪 志 170
乡间夜路/李剑坤 172有关狼的传说抑或记忆/陋岩(山西) 174
只记花开不记年/叶瑞芬 179
最忆端午赛龙舟/熊 雷 182
回望故乡
村口的桃树/尹育武 185
甘甜的盐姜茶/刘文辉 187故园难回/范振波 190
老家的木屋/吴国平 192
恋恋老家/王建华 195
麦田里的守望者/文 思 197
那片青青菜园/钟瑞华 200
难忘老屋/李兴柏 202
山村牛哞/禹正平 206
舌尖上的端午/莫青衫 207
柿树,故乡的守望者/柴小军 209
外婆的乡村与故土/关洪禄 211
我自故乡来/贺东东 214
无处安放的乡愁/朱慧彬 218
人生随笔
《平凡的世界》伴我行/李雪莹 225
春来草青青/李忠元 227
荷韵莲香/朱少山 229
聆听,花开的声音/朱德成 232
青梅煮酒/袁国奇 235
秋天的沉思/辛增路 236
田野漫游者/唐俊峰 238
望雪/刘 勇 240
一棵倒下的树(外一篇)/王邦德 242
亦甜亦苦话芦粟/樊荣华 244
有一种花叫鹿角杜鹃/李晓东 246
月亮在跳舞/陈彩琼 250
运河,一个民族的背影/孙庆丰 251
市井百态
母亲和一座城/肖建国 257
保洁大叔当翻译/紫 殷 261
从公安到法警/徐 冏 263
父亲的野蜂情缘/范富勤 267
固麻子的快乐选择/蔡金龙 269
客车上的见闻/杨白丁 272
陌生沉陷/静月清荷 274
母亲的汇款/胡佑志 277
母亲是梅山“大长今”/陈冠雄 278
陪患记/陈茗薇 282
五十五号挂号单/承 洁 288
小狗黑仔/古 姗 291
爷爷是个梅山通/黄 钶 294
猪油肚的爱情/弓 雨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