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石梵琦全集》为古籍文献汇编,书中收录了元末明初学者梵琦的全部作品,对原文采用现代标点、分段,希望可以为爱好者提供一个了解梵琦思想的优良读本。
《楚石梵琦全集》是了解元末明初当时社会思想、文化、习俗的重要文献,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中国佛教自五代永明延寿大师以后,逐渐形成禅净双修之风。其后如天衣义怀、死心悟新、长芦宗赜、真歇清了、慈受怀深、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诸大祖师,虽宏禅宗,而偏赞净土。生活在元末明初的楚石大师,便是这一宗风的继承者和积极倡导者。其后至明末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力倡禅净融合、会禅归净,促成了传统的禅观方法与净土信仰有机结合,使之成为明朝以后中国佛教的主流。楚石大师在这一历史演化进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梵琦(1296-1370),俗家姓朱,浙江象山人,字楚石,晚号西斋老人。四岁失怙,由祖母抚养,口授以《论语》,辄能成诵。六岁善属对,七岁能书大字,诗书过目不忘,一邑以奇童称之。九岁舍俗,从海盐天宁永祚禅寺讷翁老和尚受业,又依族祖晋洵和尚于湖州崇恩寺。年十六于杭州昭庆寺受具足戒。
年二十,一日阅《首楞严经》,至“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恍然有悟。由是历览群书,不假师授,文句自通。然于佛祖向上一著,终有滞碍。年二十七,时称天下老和尚的元叟行端主持径山,望重天下。楚石前往参叩,问云:“如何是言发非声,色前不物?”元叟以原话反诘,楚石正想继续问话,被元叟喝退,于是群疑塞胸,如填巨石。次年春,元英宗下诏,组织善书的僧人赴京缮写泥金《大藏经》,楚石因善于书法,在被选之列,遂至大都。一日拂晓,听到崇天门楼上鼓鸣,楚石当时汗下如雨,豁然开悟,因成一偈,中有“拾得红炉一点雪,却是黄河六月冰”之句。其时为元泰定元年(1324),楚石时年二十九岁。是年夏,书经毕,北游至元上都。至秋天,楚石回大都,再坐船回江南。楚石把在元大都、上都和运河沿岸的所见所闻,撰写成三百多首诗篇,集成《北游诗》一册。楚石南归后,重上径山。元叟一见楚石气象充盛,便笑道:“西来密意,喜子得之矣!”楚石受法于元叟端公,为大慧宗杲的五传弟子,南岳怀让下的第二十四世。
是年冬,楚石大师奉宣政院之命,出世传法,住持海盐福臻寺。此后,还先后住持过天宁永祚寺、杭州凤山大报国寺,及嘉兴本觉寺、光孝寺和报恩寺等。五十年间,六坐道场。至正七年(1347),朝廷赐号“佛日普照慧辩禅师”。明洪武年间,两次奉诏参加蒋山荐亡法会。所到之处,缁素归仰,名播海内外。明宋濂在《佛日普照慧辩禅师塔铭》中有云:“举明正法,滂沛演迤,有不知其所穷。凡所莅之处,黑白向慕,如水归壑。……由是内而燕、齐、秦、楚,外而日本、高丽,咸咨决心要,奔走座下。得师片言,装潢袭藏,不翅拱璧。”楚石擅长诗偈,常以文字做佛事,偈语不仅流布各地从林,日本、高丽的学僧也都争相前来,奔走于座下。《楚石禅师语录》中收录有楚石赠予三十多位日本、高丽僧人的诗文偈语。现今日本寺庙和博物馆里仍保存有数十幅楚石大师的墨迹,多为当时到中国求学禅僧带回。其中一些墨迹已经被日本文化厅指定为国宝或重要文化财,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据明姚广孝所撰《西斋和尚传》云,楚石自幼即知有西方弥陀教法,晨朝十念,求生净土,未尝一日少懈,终身不缺,至老行之愈力,复立言以转化四众。楚石《西斋净土诗》中亦有“平生不结神仙愿,自小思归极乐官”之句。几十年的寺庙管理和弘法活动,使楚石大师清楚地认识到佛教的窳败和衰落,乃由宗门中人多逞空慧,事理分张,鄙视念佛,以为小道。到了晚年,楚石大师退隐于天宁永祚寺西斋,专志于净业,“并劝同袍之士,及同社之人,凡有心者,悉令念佛”。楚石大师所作《西斋净土诗》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清成时法师称之为“千古绝唱”,“奇才妙悟,字字与不思议之白毫赤珠相当,如兰亭字、少陵诗,人不能学”。蕅益大师有赞云:“以兹微妙胜伽陀,令我读诵当参学。一读二读尘念消,三读四读染情薄。读至十百千万遍,此身已向莲花托。”
关于参禅与念佛的关系,楚石在《西斋净土诗序》中云:“吾宗念佛,唯我自心。心欲见佛,佛从心现。……若净土缘生,秽土缘灭,则娑婆印坏,坏亦幻也。若秽土行绝,净土行兴,则极乐文成,成亦幻也。然此生灭、净秽,不离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虽终日取舍,未尝取舍;终日想念,未尝想念。在彼不妨幻证,在此不妨幻修。一发心时已成正觉,何碍幻除结习,幻坐道场,幻化有情,幻臻极果。岂不了世出世间之幻法,调御丈夫之事乎!”楚石认为,既不可执事废理,执著于西方极乐世界,否认它是自心的显现;也不可执理废事,只承认唯心净土,而否认西方净土。唯心净土与西方净土,参禅与念佛,相辅相成,殊途同归。
楚石继承发展永明延寿以来的禅净双修传统,极大地影响了后世佛教尤其是晚明佛教。晚明四大师之一的莲池大师云:“本朝第一流宗师,无尚于楚石矣”,楚石尚且念佛不辍,“彼自号禅人而浅视净土者,可以深长思矣!”另一大师蒲益大师云“稽首楚石大导师,即是阿弥陀正觉”,并希望追随楚石大师,“还摄无边念佛人,永破事理分张恶”。
楚石大师著述甚多,有《楚石梵琦禅师语录》(亦称《六会语录》)二十卷、《西斋净土诗》三卷、《北游集》一卷,及《凤山集》、《西斋集》、《和天台三圣诗》、《和永明山居诗》等。现存《楚石梵琦禅师语录》、《西斋净土诗》、《北游诗》和《和天台三圣诗》等。他的著作涉及当时佛教界各个方面,可视为了解元末明初禅宗、净土宗及当时思想文化习俗的重要文献。
前言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
说明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六会语录序/[明]宋濂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序/[元]钱惟善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一
住福臻禅寺语录
山门
佛殿
祖堂
据室
行宣政院帖
除夜小参
元宵上堂
上堂
上堂
朝京回上堂
浴佛上堂
端午上堂
上堂
上堂
上堂
上堂
上堂
上堂
上堂
经会上堂
上堂
施主庄佛上堂
上堂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二
住海盐州天宁永祚禅寺语录上
山门
佛殿
据室
拈宣政院疏
法座
上堂
上堂
净慈雪窗光书记至上堂
上堂
施主人山上堂
上堂
上堂
施主请上堂
上堂
上堂
上堂
圣节上堂
上堂
佛涅槃上堂
进退两序上堂
上堂
上堂
结夏小参
灵隐古鼎铭书记至上堂
上堂
上堂
上堂
上堂
解夏小参
中秋上堂
灵隐竹泉和尚至上堂
建宝塔上堂
上堂
上堂
上堂
冬夜小参
上堂
上堂
上堂
退两序上堂
上堂
上堂
施主人山上堂
度僧上堂
结夏上堂
中夏上堂
教授俞观光人山上堂
上堂
解夏上堂
上堂
上堂
上堂
上堂
谢众施主上堂
冬至小参
岁旦上堂
上堂
州中谢雨归上堂
经会上堂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三
住海盐州天宁永祚禅寺语录下
上堂
上堂
浴佛上堂
解夏小参
上堂
上堂
上堂
荐亡上堂
上堂
上堂
上堂
除夜小参
铸佛上堂
上堂
上堂
上堂
上堂
上堂
结夏小参
上堂
端午上堂
上堂
解夏上堂
上堂
圣旨看藏经上堂
上堂
初祖忌拈香
上堂
施主舍米入山上堂
佛涅槃日上堂
上堂
杨府安人真如、善住二居士人山斋僧上堂
上堂
结夏小参
上堂
上堂
施主设斋上堂
解夏小参
无梦噩书记至上堂
上堂
看《华严经》上堂
慧钝岩预修请升座
铸大悲像上堂
上堂
上堂
冬至小参
上堂
觉首座请小参
上堂
元宵上堂
上堂
上堂
上堂
解夏上堂
道旧至上堂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四
住杭州路凤山大报国禅寺语录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五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六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七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八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九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一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二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三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四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五
佛日普照惹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六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七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八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九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二十
西斋净土诗
和天台三圣诗
楚石大师北游诗
逸文
附:楚石梵琦传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