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工作情境下员工工作塑造行为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企业雇佣柔性与技能柔性的战略适配机制及实施效果研究》(7137209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公司引入“柔性”管理理念和战略,把它作为获取竞争优势的新形式。工作场所柔性是公司柔性战略及管理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组织工作设计的视角看,在不确定性、复杂性不断增加的工作环境中,管理者越来越难以设计规范且固化稳定的工作描述,更寄希望于员工表现出更多积极主动的调整行为。该书以工作场所柔性为研究情境,依循“情境驱动-需要/动机-认知/行为-工作产出”的逻辑链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深度访谈、扎根理论、问卷调查等方法,挖掘工作场所柔性中工作塑造行为的内涵和维度,识别影响员工个体工作塑造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对各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揭示出其中的作用机制。
《柔性工作情境下员工工作塑造行为研究》的创新点体现在:(1)提炼了工作场所柔性中员工工作塑造行为的内涵,归纳出新的维度,并在此基础上修订了员工工作塑造行为量表,拓展了工作塑造内涵与内容研究;(2)识别出工作场所柔性中员工工作塑造行为的影响因素,深化了基于中国企业的工作塑造行为的情境化研究;(3)聚焦于工作场所柔性中的员工工作塑造行为,发展了柔性管理理论,尤其是人力资源柔性理论在员工层面的研究。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公司引入柔性管理理念和战略,把它作为获取竞争优势的新形式。
柔性工作情境触发员工表现出更多的工作塑造行为。工作塑造是积极组织行为学的一个新兴构念,是指员工在工作场所中所做出的任务、关系和认知等方面的改变。从组织工作设计的视角看,在不确定性、复杂性不断增加的工作环境中,管理者越来越难以设计规范且固化的工作描述,而是更寄希望于员工表现出更多积极主动的调整行为。从个体员工的立场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物质上的充裕,个体员工越来越重视工作过程的充实、工作意义的找寻以及工作中的成长,并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工作行为。
尽管员工工作塑造行为在柔性工作情境下的实践意义显得极为重要,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仍显不够。一者,已有工作场所柔性研究多集中在概念界定、类型划分、对组织层面结果变量的影响等方面,对员工个体层面的影响研究则相对较少。二者,已有工作塑造研究既鲜有关注企业层面,又鲜有直接关注工作场所柔性这一典型情境。事实上,柔性工作情境所带来的工作地点分散化、工作边界模糊化、工作结构的柔性化等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员工对工作及工作情境的感知,而这种感知又会直接投射到员工具体的工作态度与行为之中。换言之,柔性工作情境是员工工作塑造行为的重要前提背景和情境因素。因此,探讨柔性工作情境下的员工工作塑造行为成为本研究的核心主题。
本书以柔性工作情境为研究情境,尝试挖掘柔性工作情境下工作塑造行为的内涵和维度,识别影响员工个体工作塑造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对各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揭示出其中的作用机制。具体而言,本书尝试回答以下研究问题:(1)柔性工作情境下员工工作塑造行为的内涵与结构特征;(2)柔性情境下员工工作塑造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3)柔性工作情境下员工工作塑造行为的影响结果。
针对上述研究问题,本书依循“情境驱动一需要(动机)-认知(行为)-工作产出”的逻辑链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深度访谈、扎根理论、问卷调查等方法展开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回顾了柔性工作情境和工作塑造的相关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本研究所依托的理论基础,包括工作设计理论、工作要求一资源模型、ERG需要理论等。通过深度访谈,获取18份质性资料,利用扎根理论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选择性编码等编码方法,挖掘出柔性工作情境下工作塑造行为的内涵、维度、影响因素与结果,并形成概念模型。进一步结合文献分析,形成实证研究框架,并提出一系列研究假设。通过预调研与正式调研获取数据,运用SPSS、AMOS统计软件对假设进行检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质性研究的结果包括:(1)柔性工作情境下员工工作塑造行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增加心理性资源、增加结构性资源、增加社会性资源、寻求工作挑战、降低工作要求;(2)工作不安全感、内部人身份感知、组织地位是影响工作场所柔性中员工工作塑造行为的重要因素;(3)柔性工作情境下员工工作塑造行为对其工作产出、个人能力、工作倦怠等产生影响。
本书选择较为成熟的工作塑造行为量表,并结合质性研究结果对量表进行了修订。量表由增加工作资源(包括心理性资源、结构性资源、社会性资源)、寻求工作挑战、降低工作要求三个维度构成,共22个题项。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了量表质量,显示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工作年限、教育程度、职位等级的员工表现出不同的工作塑造行为。概言之,高资历、高学历、高职级的员工表现出更多的工作塑造行为。
实证结果发现,工作不安全感、内部人身份感知和组织地位感知影响员工工作塑造行为。具体来说:(1)工作不安全感(包括数量型和质量型)与增加工作资源、寻求工作挑战呈现U型关系,数量型工作不安全感与降低工作要求正相关;(2)内部人身份感知与增加工作资源、寻求工作挑战行为正相关,与降低工作要求负相关;(3)组织地位感知与增加工作资源、寻求工作挑战正相关。
实证结果表明,员工工作塑造行为影响其工作绩效、创新行为与可雇佣能力。具体来说:(1)增加工作资源、寻求工作挑战与工作绩效正相关,降低工作要求与工作绩效负相关;(2)增加工作资源、寻求工作挑战与创新行为正相关;(3)增加工作资源、寻求工作挑战与员工的可雇佣能力(包括内外部可雇佣能力)正相关。
上述研究结论对组织管理实践的启示在于,组织应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员工的工作塑造行为,并引导其与组织目标相一致。典型策略包括:通过合理设计工作,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工作资源;关注员工需要,为员工创设支持性组织情境;重视员工差异,引导员工实施积极工作塑造等。
本书的创新点体现在:(1)提炼了柔性工作情境下员工工作塑造行为的内涵,归纳出新的维度,并在此基础上修订了员工工作塑造行为量表,拓展了工作塑造内涵与内容研究;(2)识别出柔性工作情境下员工工作塑造行为的影响因素,深化了基于中国企业的工作塑造行为的情境化研究;(3)聚焦于柔性工作情境下的员工工作塑造行为,发展了柔性管理理论,尤其是人力资源柔性理论在员工层面的研究。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抛砖引玉,启发更多学者关注柔性工作情境下员工工作行为的变化,为未来工作塑造行为的研究做出更多贡献。
李珲,南开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天津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柔性工作情境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工作塑造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理论视角
第四节 理论模型构建
第三章 员工工作塑造行为的质性研究
第一节 质性研究框架
第二节 访谈与资料收集
第三节 扎根理论的方法应用与资料分析
第四章 实证研究框架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实证研究框架
第二节 员工工作塑造行为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员工工作塑造行为的作用效应
第四节 研究假设汇总
第五章 实证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测量工具的选择
第二节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第三节 预调研分析与正式问卷形成
第六章 数据分析与实证检验
第一节 样本特征与数据质量分析
第二节 控制变量对工作塑造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 研究假设检验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和讨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
第三节 管理启示
第四节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附录A 访谈提纲
附录B 开放性编码
附录C 预调研问卷
附录D 正式调研问卷
附录E 正式问卷测量问项的描述性统计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