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恐怖症、情境恐怖症或社交恐怖症……无论处于什么年龄阶段,任何人都可能患上恐怖症。本书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力求满足治疗者对相关信息和培训的需求。
如何辨别恐怖症?如何根据患者的情况、症状和经历尽可能有效地治疗恐怖症?
如何评估恐怖症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如何开展认知行为疗法(zui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书为心理治疗领域专业人士(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以及心理学、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引言》
无论年龄多大,社会地位如何,任何人都可能患上恐怖症。某国际恐怖症患者协会甚至列举了6500多种形式的恐怖症,这足以说明恐怖症是如此之多!
(zui)近网上进行了一项关于恐怖症的调查,有2000名法语地区的网友做出了回复。其中82%的人认为自己受恐怖症困扰。他们的回复可以分为特定物体或情境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惧。其中38%的人有蜘蛛恐怖症。此外,还有人对一些情境产生恐惧,如对闭室的恐惧(幽闭恐怖症)、对身处空旷高处的恐惧(晕眩)、对乘飞机的恐惧或者对处于水中的恐惧。(zui)使人焦虑的情境是位于空旷的高处,超过42%的人有此问题。大多数恐怖症患者选择回避。调查者中,超过41%的人可以通过回避来克服恐惧。社交恐惧对人的影响(zui)大,也(zui)难控制。根据这次调查,32%的人认为社交恐惧(zui)难克服。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在公共场合发表讲话(zui)为困难。
如何面对形形色色的恐怖症呢?为了(zui)恰当地回答这个问题,临床医生曾认为医护人员的知识和培训十分重要。如何诊断恐怖症?如何根据病人症状、个人经历来(zui)有效地治疗恐怖症?
需要承认的是,直到19世纪下半叶,精神病医生才开始关注焦虑。很多人的研究为焦虑症(zui)初的分类做出了贡献,其中就有1872年达尔文的研究。后来,对焦虑症的研究方法逐渐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从理论概念、元心理学到临床、描述、行为概念,并经常和神经生物学理论结合。这种转变既整合了新的不断发展的生物学临床资料,也反映了各国想要统一临床术语的愿望,以便对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本书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能够:
■ 辨别恐怖症的不同表现形式;
■ 评估恐怖症给儿童或成人带来的危险;
■ 为孩子、成人和家人解释恐怖症的影响;
■ 熟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基本知识;
■ 了解恐怖症的认知行为治疗,它是(zui)有效的疗法之一;
■ 通过多个不同恐怖症的临床案例,了解常见恐怖症的表现形式,如特定恐怖症、社交恐惧、广场恐怖症、上学恐怖症……
本书将带领你在恐怖症的世界里遨游。第1章,我们将定义什么是真正的恐怖症,将它和某些类似恐怖症的假象区分开。其次,我们将向你解释恐怖症的成因,通常是多个原因导致的结果;我们将在第2章详细介绍十几种恐怖症的成因。出现的恐怖症可能会自行消失,但也有一半的可能性会持续下去,使人回避、害怕、羞愧,因此第3章将详细介绍恐怖症引发的后果。在第4章,我们将简略介绍不同的治疗方法,使读者了解恐怖症的药物和心理治疗。第5章和第6章相继探讨会诊过程中(zui)常遇到的恐怖症,其中会有不少的患者故事。第7章和第8章将从(zui)新角度来描述认知行为疗法的实用性,并介绍它们的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
作者简介:
克里斯蒂娜??米拉贝尔-萨龙,精神病学专家、圣安娜医院任职医生,鲁永教授团队(巴黎)一员,是法国认知行为治疗协会的前任主席。她获临床心理学和病理学博士学位,在多所大学教医学和心理学。
路易??维拉,临床心理学和病理学博士,是圣安娜医院的心理治疗师,鲁永教授团队(巴黎)一员。
译者简介:
潘巧英,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现担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已出版译着《与往事说再见》、《亲历拿破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