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语言文学的简称,它能提高我们运用语言表达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诉求的能力;语文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符号,它承载着理解与传承优秀文化思想、塑造精神的人文重任;语文更汇集着人类文学创作的典范。《大学语文读本》设置上、中、下三编,上编介绍中西方文化传统,中编选录古今中外美文,下编介绍应用文体写作常识,正是力求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
大学语文是面向大学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大学生学习和发扬中西方优秀的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提高对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能力;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规范和写作知识,提高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新中国成立前,这门课程就已在许多高校开设,徐中玉先生曾回忆道:“1934年我在山东大学读书时,学校就开设有大学语文课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主要采取苏联教育模式。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对课程体系也进行了改革。此后,大学语文课程即中断了20多年。1978年秋季,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率先恢复了大学语文课程,其后山东大学、杭州大学也相继恢复此课程。1980年10月,南京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联合召开大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全国20余所高校参加。与会代表讨论、制定了教学大纲,成立了教材编审委员会,拟定了教材篇目。1981年2月,徐中玉主编、匡亚明审订的《大学语文》教材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从此,全国的大学语文课程陆续恢复,也出现了很多被认可的教材范本。此后,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既轰轰烈烈,又起起伏伏。甚至不少院校曾经一度中断。大学语文课程一方面面对专业课的压力、英语四六级的冲击,面对社会的高度期待,处境有些尴尬;但另一方面,30余年来,教育界对大学语文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关于其教材构造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也一直没有中断过。
关于大学语文的性质,尽管有不同认识,但我们认为应该是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三者的融合与统一。语文是语言文学的简称,它能提高我们运用语言表达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诉求的能力;语文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符号,它承载着理解与传承优秀文化思想、塑造精神的人文重任;语文更汇集着人类文学创作的典范。本书设置上、中、下三编,上编介绍中西方文化传统,中编选录古今中外美文,下编介绍应用文体写作常识,正是力求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我们深知,大学语文不可能解决人们所期待的所有问题,但我们希望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学素养。
对于作为公共课的大学语文教材,我们有着自己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贯彻于教材的编写之中。
第一,它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简单浓缩,而是自成体系的有机整体。因此,我们确定了如上所述的教材结构。
第二,它不是中学《语文》教材的简单后续,而是基于大学生文化提升与素质养成的需求。因此,在上编中,我们除了介绍各家各派的基本情况外,更注重对各家思想流变的勾勒,对文化经典文学价值的阐释,以及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种学说文化精神内涵的挖掘。在中编里,除了具有重要代表意义的篇章,我们尽量避开中学教材中的已选篇目,从主题的意义上、从大学生关心的话题中,选择古今中外美文名篇,既方便学生课堂学习,也有助于学生课外阅读。另外,在编写时,根据出版需要,对部分文章中的个别词句做了相应的删改。在下编中,我们从大学生目前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考虑,从众多的文体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几种常用的应用文体加以介绍。
第三,它不是专业课教材,因而采取简明、实用的编写原则。上、下编都不做展开论述。上编力求将各思想流派生成与演化线索勾勒清楚,将文化经典的文学价值概括明确,将其文化精神揭示精到;下编则主要介绍所论各类文体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写法;中编选文的注释注明词义,不做具体考辨;导读简明精当,不做详细论述。
第四,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留有空间。书中所论内容与所选篇章,不是课程讲授的几十个课时可以完全容纳的,我们希望它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蓝本,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其中谈到的文化精神可以随时领悟,对于其中选录的美文可以随时欣赏,对于其中涉及的写作知识可以随时翻检。书中不设思考与练习,导读内容尽量简明扼要,目的也是为了给师生留有更为开放的思考空间,而书中所列拓展阅读篇目或者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学习思考。
我们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并通过多次研讨形成了上面的认识,历经酷暑与严寒,呈现出这部《大学语文读本》。但这样的认识是否合适,我们的编写是否实现了这些目标,还请学界同仁和广大师生评判指正。
上编 中西方文化精神概览
第一章 内圣外王:儒家文化精神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
第二节 儒家文化的历史命运
第三节 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
第二章 外圆内方:道家文化精神
第一节 道家的名称与“道”的含义
第二节 《老子》《庄子》的思想与文学
第三节 道家文化的精神内涵
第三章 尚同兼爱:墨家文化精神
第一节 墨家的思想及其历史命运
第二节 墨家文化的精神内涵
第四章 严峻峭刻:法家文化精神
第一节 先秦法家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
第三节 法家文化的精神内涵
第五章 慈悲情怀:佛教文化精神
第一节 佛教的产生与东传
第二节 佛教文化的精神内涵
第六章 西方文化思想流派与文化精神
第一节 西方文化的源头及其影响
第二节 “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西方理性主义传统
第三节 “人的发现”与解放: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第四节 “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西方社会主义传统
中编 中外文学名篇品鉴
第一章 大学与读书
大学(节选)/《礼记》
孔子论学/《论语》
勉学(节选)/颜之推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陈寅恪
大学的生活(节选)/胡适
专家与通人/雷海宗
想象力:大学存在的理由/[英]怀特海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演说(节选)/[关]富兰克林·罗斯福
论学问/[英]培根
拓展阅读篇目
第二章 青春与第一
静女/《诗经》
橘颂/屈原
徐文长传/袁宏道
青春(节选)/苏雪林
一滴水可以活多久/迟子建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英]莎士比亚
麦田里的守望者(节选)/[美]塞林格
我的世界观/[美]爱因斯坦
拓展阅读篇目
第三章 故国与故乡
哀郢/屈原
弦高犒师/《左传》
登楼赋/王粲
《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望江南》二首/李煜
关山月/陆游
狱中上母书/夏完淳
我们究竟应不应当爱国/陈独秀
藕与莼菜/叶圣陶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月是故乡明/季羡林
住多久才算是家/刘亮程
拓展阅读篇目
第四章 职业与礼仪
今之教者/《礼记》
君子素其位而行/《礼记》
人贵忠信笃敬/袁采
关于知识阶级(节选)/鲁迅
学做一个人/陶行知
悼夏丐尊先生/丰子恺
朱自清/张中行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季羡林
我的教师梦/钱理群
读书与修身/彭林
职业/[印度]泰戈尔
拓展阅读篇目
第五章 情感与交流
有所思/汉乐府
祭十二郎文/韩愈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王国维
小吹牛/杨绛
目送/龙应台
心意/吴念真
母与子/[美]聂华苓
真怕你是个乖孩子/宁远
碎片(节选)/[日]青山七惠
阿拉比/[爱尔兰]乔伊斯
我来到这世界是为了看见太阳/[苏联]巴尔蒙特
孤独者/[奥地利]里尔克
别让我走(节选)/[英]石黑一雄
人生旅途/[印度]泰戈尔
拓展阅读篇目
第六章 生活与生命
生年不满百/《古诗十九首》
闲情赋/陶渊明
文与可画贫筜谷偃竹记/苏轼
公寓生活记趣/张爱玲
受戒/汪曾祺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
拓展阅读篇目
第七章 自然与生态
溱洧/《诗经》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刘向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江村/杜甫
秋声赋/欧阳修
虞美人·听雨/蒋捷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高启
牡丹亭·惊梦(节选)/汤显祖
游江/郑燮
游九溪十八涧记/俞樾
北平的四季/郁达夫
大自然的礼赞/李长之
黄山印象/丰子恺
自然/[美]爱默生
心灵的镜子/[日]东山魁夷
拓展阅读篇目
第八章 语言与文字
说文解字序/许慎
尔雅注序/郭璞
王圣美“右文说”/沈括
论词语的发展/顾炎武
声律启蒙·一东/车万育
春景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吴绛雪
马氏文通序/马建忠
施氏食狮史/赵元任
笑话里的语言学/吕叔湘
香榭丽榭/陈原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叶蜚声 徐通锵
说“年、月、日”/陆俭明
数词“七”的文化含义及其词语/常敬宇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刘为[瑞典]林西莉
拓展阅读篇目
第九章 风俗与节令
七月/《诗经》
山泽(节选)/应劭
荆楚岁时记(节选)/宗懔
茶经(节选)/陆羽
娶妇/孟元老
扬州瘦马/张岱
竹·菊·兰/文震亨
闻学(节选)/《清俗纪闻》
五猖会/鲁迅
秦腔/贾平凹
拓展阅读篇目
……
下编 应用文体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