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野外综合实习教程是一本野外综合实习的指导教程,是在广东丹霞山、罗浮山等地多年的综合实习经验基础上编写的,实习内容融合了地质地貌学、环境土壤学、环境生态学、环境修复技术等多门课程,是多课程、全方位的综合性实践探索。全书包括绪论、野外综合实习方法、广东丹霞山综合实习、广东罗浮山综合实习、生态修复实习、广州市内综合实习、实习总结与成果展示和附录。前5章是野外实习部分,主要介绍综合实习方法(包括水、土、岩石矿物和植被等的野外调查、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各实习地区的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特点,尾矿库和乡村水土的生态修复技术;第6章是实习总结与成果展示部分,较详细地介绍实习成果展示和科技论文撰写等内容。后是附录和彩图。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资源、环境等专业的实习教材,也可供从事地质、土壤、生态、林学等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有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等,本教材主要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学生编写,适用于作为资源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林学等专业实践教学教材和相近专业的教学参考书。教材编写力求内容和形式上的新颖性,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作为实践教材,其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等诸多特性,具有集中实践、节约资源、融合学习的优势。
广东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因“色若渥丹,灿若明霞”而得名。丹霞山风景区是一个由陡峭的悬崖、红色的山块、密集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及碧绿的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是世界低海拔山岳型风景区的杰出代表。岩石主要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典型丹霞地形地貌;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具有脱硅富铝化、生物富集特征;主要植被型为暖性针叶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林,具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多样性。丹霞地貌存在着完整的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系列,沟谷效应和山顶生态效应明显。丹霞地貌山顶的特殊性对生态型研究、岛屿理论研究和适应性进化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广东罗浮山是典型花岗岩地貌,以丘陵和山地两种地貌为主,山间河谷深切,山势陡峭,地势险要,地形比降大,与周围低山平原地貌形成极大反差,有“岭南第1山”之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土壤、物种的垂直地带性明显,与丹霞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丹霞山和罗浮山是科学家进行生态环境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也是我们进行生态环境野外综合实习的理想场所。2011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开始在丹霞山等地进行野外综合实习,历经九年的发展历程,实习内容逐步发展和丰富,教学资源也在不断增加和完善。
本书包括绪论、野外综合实习方法、广东丹霞山综合实习、广东罗浮山综合实习、生态修复实习、广州市内综合实习、实习总结与成果展示和附录。前5章是野外实习部分,主要介绍综合实习方法(包括水、土、岩石矿物和植被等的野外调查、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各实习地区的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特点,尾矿库和乡村水土的生态修复技术;第6章是实习总结与成果展示部分,较详细地介绍实习成果展示和科技论文撰写等内容。后是附录和彩图。
本书由雷泽湘、谢勇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地质地貌部分主要由谢勇编写;土壤学部分主要由李永胜编写;环境生态学部分主要由雷泽湘编写;环境修复技术部分主要由刘雯、邹梦遥编写;总结与成果部分主要由邹梦遥、杜建军编写;科技论文写作部分主要由刁增辉编写;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陈昉(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肖相政、李义勇、刘晖、陶雪琴、叶茂友、冯茜丹、徐德兰(淮阴工学院)、李建军、陈光荣(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王汉道(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顾继光(暨南大学)、郭微等;全书由雷泽湘、谢勇统稿,李永胜、刘雯、邹梦遥对书中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本书编者,除特别注明工作单位的以外,均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师。
本书获得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十三五”教材规划项目和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粤教高函[2016]233号、[2017]214号)的资助。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们向书中所引文献资料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此也对本校及同行的支持表示真挚的感谢!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付浩健工程师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给予了大力帮助,在此特致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恳请阅读和使用本书的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
雷泽湘,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环境系主任。2006年获暨南大学水生生物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至今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工作。 多年来,主要从事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水污染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参加、主持国家、部、省级课题10余项,发表中、英文论文60余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3名),获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成果奖和优秀教师5次,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3部,获国家专利6项。现主要从事环境污染生态修复的研究与“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目录
绪论(1)
第1章野外综合实习方法(6)
1.1水体调查采样(6)
1.2土壤学野外实习方法(11)
1.3野外矿物岩石、地质构造的观察(21)
1.4植物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28)
1.5植物形态的主要类型示意图(32)
第2章广东丹霞山综合实习(37)
2.1丹霞山概况(37)
2.2丹霞山博物馆(38)
2.3丹霞山地质地貌(39)
2.4丹霞山土壤(48)
2.5丹霞山植被(51)
第3章广东罗浮山综合实习(70)
3.1罗浮山概况(70)
3.2罗浮山地质地貌(71)
3.3罗浮山土壤(74)
3.4罗浮山植被(79)
3.5葛洪博物馆和百草园(89)
3.6东江纵队纪念馆(92)
第4章生态修复实习(96)
4.1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李屋拦泥库(96)
4.2凡口铅锌矿尾矿库生态修复工程(104)
4.3惠州西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工程(111)
4. 4松树岗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116)
第5章广州市内综合实习(122)
5.1广东省土壤科学博物馆(122)
5.2华南植物园(123)
5.3海 珠 湿 地(133)
第6章实习总结与成果展示(134)
6.1复习思考题(134)
6.2实习展板制作与实习成果展示(142)
6.3研究性科技论文的撰写(145)
6.4实习征文选(148)
附录(156)
附录A主要矿物、岩石类型比较表(156)
附录B中国主要土壤类型(159)
附录C环境修复植物与药用植物介绍(164)
附录D仲园常见植物(180)
主要参考文献(183)
彩图(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