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作为中国专享的科技城,有着良好的教育传统和教育基础。力求揭示建国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中国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揭示其内在的、深层的逻辑结构和丰富内涵,对于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41年来的成就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之上展望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的发展未来。
改革开放不仅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新机遇,也为中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带来了时代新契机。面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历史洪流,党中央举旗定向,不断开拓创新,在学校规模、布局调整、师资建设、教学质量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强大的智力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做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①。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全国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多措并举发展各类教育。绵阳市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有着良好的教育传统和教育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在绵阳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绵阳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形成了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作为科技城发展的重要支撑,与绵阳的命运息息相关,对绵阳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重大影响。随着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其影响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绵阳市,绵阳基础教育良性发展,形成了强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吸引了来自海内外近两万名学生。大量外地学生的到来,促进了房地产、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消费增长,为全市发展增添了动力,促进了绵阳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与此同时,大量经过严格考核的学生源源不断地输入绵阳,不仅提升了绵阳学校的生源质量,更引发了周边城市乃至全省教育的竞争热潮,促进四川教育的良性发展;在高等教育方面,不仅绵阳本土高校纷纷上档升级,还吸引了众多省内外著名高校相继抢滩绵阳,或者是开办二级学院,抑或与绵阳的中等教育学校联合办学,这些高校的融人,使绵阳高等教育园地呈现出勃勃生机。当前,正值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研究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巩固教育发展成果,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显得尤为重要。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发展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坚实的政策支持,通过四十余年的改革探索,逐步形成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和独有的地方特色。但学术界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发展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大多是关于某个时间节点或者阶段区间的研究,再或者是关于某一类教育的专题研究,比较零散和单一,缺乏时间上的连贯性和系统上的完整性,总的来看,完整、系统的研究成果目前还没有。因此,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研究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的发展进程,总结其工作成效和历史经验,对于绵阳自身来说,有利于进一步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发挥教育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助推作用,加快科技城建设;对于其他地区而言,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发展的经验总结也可以为其发展教育提供一些借鉴,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步伐。
张嘉友,男,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四川地方专门史。
黎万和,男,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王幸媛,女,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西部地区红色文化史。
王娇,女,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办主任,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后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的沿革(1949-1976)
第一节 社会主义青少年教育制度在绵阳的建立
一、旧中国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的历史回顾
二、过渡时期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发展的措施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初现生机
第二节 曲折探索时期的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
一、社会主义青少年教育在曲折中前进
二、政治运动对青少年教育战线的影响
三、艰难探索时期的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
四、医治“文化大革命”对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的创伤
五、曲折探索时期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的成绩和不足
第二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1976-1992)
第一节 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改革的一般措施
一、调整教育的布局结构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学制
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四、及时恢复教研工作
第二节 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二、落实知识分子方针政策
三、同步推进青少年思政教育和德育工作
四、江油市农村青少年教育综合改革试验
第三节 绵阳地方各类青少年教育在改革中全面发展
一、基础教育
二、幼儿教育
三、职业教育
四、成人教育
五、高等教育
六、特殊教育
第四节 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改革的成效和不足
一、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改革的主要成绩
二、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改革存在的不足
第三章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1992-2002)
第一节 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调整青少年教育布局结构
二、深化青少年教育体制改革
第二节 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
一、加快落实德育工作,创新素质教育模式
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务实教育教学基础
三、强化素质教育,“体卫艺”全面开花
四、教育现代化建设欣欣向荣
第三节 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蓬勃发展
一、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巩固
二、普通高中发展蒸蒸日上
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发展
四、高等教育发展成果丰硕
五、扫盲工作取得一定进展
六、民办教育走上发展快车道
第四节 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改革的经验和不足
……
第四章 21世纪初期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继续发展(2002-2012)
第五章 新时代绵阳地方青少年教育进一步发展(2012-2019)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