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59 元
丛书名:怀化学院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设计学省“双一流”特色应用学科成果之一
- 作者:伍欣,杨丰齐著
- 出版时间:2019/1/1
- ISBN:9787206164767
- 出 版 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J527
- 页码:206页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本书先对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明确陶瓷蕴含的文化,进而对陶瓷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书中还进一步对陶瓷艺术产品开发设计与制作进行了分析,以“五溪流域”民族民间陶瓷文化为实例,对其保护、发展以及产品开发进行了探究,以明确陶瓷产品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这是民族发展建设当中的宝贵财富,其中陶瓷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整个民族文化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陶瓷艺术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之下取得了辉煌成就,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20世纪开始,东西方在文化方面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激烈的文化碰撞,也使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备受影响。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繁荣发展进程中,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文化本土价值,这体现出艺术意识的觉醒,也体现出对民族文化的高度关注。如何在多元文化和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过程中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体现我国陶瓷艺术文化思想,同时积极挖掘全新的陶瓷艺术发展与表现形式,提高本土化发展水平,彰显民族化和其艺术特点,是我们必须积极思考和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现代陶艺体系中,民俗陶艺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民俗陶艺,是我国陶艺发展历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产物,承载着民俗文化,同时是我国陶瓷文化的重要载体。民俗陶艺是根植于民间陶瓷艺术的新学科,除了对传统陶瓷文化进行有效地吸收和借鉴之外,还吸收了新的艺术元素,散发出勃勃生机。民俗陶艺和陶瓷领域中的其他陶艺门类相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但是民俗陶艺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却不能和其他陶艺门类(如环境陶艺、生活陶艺等)相提并论。此外,民俗陶艺学科发展和建设的效果不够理想,目前高校还没有设置专门的民俗陶艺学科,这也直接造成在民俗陶艺学科系统之下陶艺发展过于模糊。从中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构建专门的民俗陶艺学科是对有关的民俗陶艺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推动传统陶瓷技术发展,实现传统与现代陶艺民俗文化衔接和发展的□佳方法。我们在分析民俗陶艺发展实际情况的过程中,也要深刻地认识到积极建立民俗陶艺学科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真正助推我国陶瓷艺术的现代化和持续发展,助推民俗陶艺作为专门学科在高校中建立并发挥积极作用。
本书先对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明确陶瓷蕴含的文化,进而对陶瓷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本书还进一步对陶瓷艺术产品开发设计与制作进行了分析,以“五溪流域”民族民间陶瓷文化为实例,对其保护、发展以及产品开发进行了探究,以明确陶瓷产品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本书对陶瓷专业教育者、学习者以及陶瓷文化爱好者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陶瓷制作技术及产品开发创新》:
一、观念
从观念的角度谈手工陶瓷器皿当代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器物观或价值观的改变,称为“器性”。在当代中国的手工陶瓷器皿创作中对器物存在的审美价值判断标准发生了变化。传统制瓷中“类玉似冰”的追求体现出的是一种对器物品性完美的要求,均衡、对称、完整、精致、无疵、实用、美观是传统陶瓷器皿造型要求上的特点。“物以致用”“法造化”“制器尚像”等文化理念指引着传统陶瓷器皿的创作。而在当代中国,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对陶瓷器皿功能与造型表现上显示出无比的宽容,反而陷入对体现在手工陶瓷器皿上的文化附加值的无限追求中。对于文化附加值的极大需求使当代手工陶瓷器皿的创作者们在创作的观念上退居到器物功能使用的□基本原始状态,甚至是使“盛装”的概念归于“放”的范畴。一切满足“能放”的基本定义,从而使得当代手工陶瓷器皿创作的盛物观较之古代“物以致用”的实用主义制瓷观念是截然不同的,当代手工陶瓷器皿的创作退居到事物发展的原点,从而使创作空间被无限地放大,也造就了当代手工陶瓷器皿造型变化的无限可能。和传统相对立的不规整的、残的、变形的、粗笨厚重的甚至是非主张功能性的当代手工陶瓷器皿器物观被确立。二是创作观的改变,体现的是人性的彰显,故本书将其称之为“器皿中的人性”,即中国当代手工陶瓷器皿的创作活动,它的目标和出发点有别于传统。传统陶瓷器皿在创作上受到了很多局限,体现在自身知识结构上的匮乏、顾客群体的使用、审美要求上的影响、题材选择上的固定以及技术支持上的不稳定性,从而致使器皿的造型以沿袭前代并稍加改进的居多,工匠的创造性、表现性意识薄弱。而当代陶瓷器皿创作者们则以个人意识为创作点,一切能满足创作者创作需求的艺术形象、方式、手段等都可以用来进行创作。一种新的秩序慢慢形成,完美、实用不再是评判好的陶瓷器皿的□□标准,个性化、多元化、全方位对陶瓷美的认同成为中国当代手工陶瓷器皿创作的重要观念特征。
二、题材
传统制瓷观念使传统陶瓷器皿在题材的选择上受到局限。制瓷匠人们多以吉祥、励志题材进行创作,以满足大众需求、君王的爱好等。传统陶瓷造型中仿花果、飞禽走兽以及其他器物形态的器型在历代陶瓷作品中屡见不鲜。工匠们在器物的直观造型上或间接的装饰造型上摹写自然,并通过主观心理需要的重新组合,使造型变得有意味,并通过线性媒介表现出来,如以“莲”为原始的造物摹写对象的器物在中国古代的陶瓷器皿中数量和品种非常多。中国古人以莲花比“洁”、比“德”,故在陶瓷造型中常被采用。此外,神鸟凤凰、鸳鸯、鱼、葫芦等形象在古代寄托了人们吉祥、多子等愿望,故也经常被采用,而成为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符号流传于历史之中。当代中国的手工陶瓷器皿的造型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它与传统的“法自然而取型”是截然不同的。造型是创作者表达自我认识的一种媒介,作品不重要,重要的是创作过程中内心情感释放的愉悦感,也许仅仅就是一个过程。所以,中国当代手工陶瓷器皿造型充满着个性化的语言和符号,它的出现纯粹是创作者内心情感抒发的表现,而并不以迎合百姓大众的喜好为目标。它不媚时、不趋势,也未必好看好卖,但这却是真自我。它是传统陶瓷艺术发展到了当代的一个重要进步。
赵兰涛创作的《湖田边的荷塘》选择了在传统陶瓷器皿中较为常见的“荷”题材和壶的形体概念,但是他打破了传统的制作模式。作品以布满细刺的荷茎作为支足,荷茎细长且随意弯曲,让人联想到荷塘里的荷花迎风起舞的景象,给人一种动势的美,完全打破了传统陶瓷对称、均衡、稳定的制作规律。布满细刺的茎足让人拿捏时不知如何下手,使人产生一种使用不安全的躁动感,诱使人们产生对壶本身功能性的思考。在这个系列的□□组作品里长短不一的荷茎使作品出现了一定方向的倾斜,莲蓬顺势倒挂,给人一种倾斜的、不平衡的感觉。整组作品造型独特,形式新颖,很好地体现了当代陶艺作品追求张扬、体现个性美的特性。再如,龙泉卢伟孙的作品《春秋罐》,坯体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形体扭动错位,然后粘接而成,突破了传统器型的直立连贯性。同时,坯体采用泥板镶接成型的方法,然而器皿的口部却采用传统的拉坯成型技法,这两种成型方式的对比,使作品的形态显得方中带动,活泼出新,一种强烈的带有思辨性的情感自然流露于表。戴雨亨所做的《三足鼎》,运用泥片和拉坯相结合的成型方式,采用了传统青铜器的“形意”,但在具体的造型表现上又远离传统的形制,重在材质对比与形体空间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