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充分发展:1930年代以来的连云港港口、城市与腹地
定 价:138 元
丛书名: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丛书
- 作者:张志国 著
- 出版时间:2020/10/1
- ISBN:9787520163071
-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552.9
- 页码:300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小16开
众多例证表明,拥有广阔腹地和良好区位的港口城市,通常都会因为人员和物资的集聚而迅速发展壮大,甚至成长为区域内的经济中心。连云港作为陇海铁路东端出海口,早在1930年代开港之初即备受瞩目,在沿海港口格局中地位显要,并在改革开放之初入选沿海港口开放城市。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连云港港口和城市历经多年后并未充分发展。连云港何以如此?
本书将连云港港口、城市与腹地,及其互动的发展历程作了整体考察。研究表明,连云港港口选址和早期发展受时代政治因素影响至巨,1949年以后又长期实行港口由交通部直接管辖的体制,地方城市发展战略亦疏远港口,呈现为“港城分离”状态。港口城市辐射力不足以及腹地经济落后互为因果,并与前述问题相互叠加,最终致使连云港未能充分发展。
序言 关注不充分发展十分必要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张志国副教授,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并形成的此稿即将进入出版程序,依例约请导师作序。看到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领域又有新成果问世,极为快慰。
我从2000年以后进入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领域,至今已近20年,出版了《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选辑》(104册)、《近代中国地理志》(60册)等基础性文献资料,与同行合作召开了5届全国性学术会议,带动了一批青年人进入这一研究方向,取得了一些令学界认可的成绩,但与此前的计划尚有距离。我明白,进入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是需要勇气和时间的,需要新的理论知识的储备,在方法论上也需要重新思考,视野同样不同于以往,需要足够的定力沉潜为之,是急不得的。
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领域的研究,是在全球化的视野下,以现代交通体系的建设、发展及对经济社会深刻的影响为主题,强调技术、经济与社会各领域的互动关系,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互为市场的不可分割性,其问题意识在于生产力是推动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相关制度、观念变革的根本所在。
整体而言,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领域的关注点以铁路、航运为中心,进而分析其对区域经济变革、工业化程度、城市化进程及其他领域的影响力。这是一个以外贸带动腹地经济转型、工业化持续深化、财富持续增长、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进程,是一个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必然结果。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开放以及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尽管存在被迫与主动开放的不同,但从经济规律上看,都是由东南沿海各港口通过长江和珠江水运、铁路拉动中西部腹地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各区域的经济中心,再推动各区域工业化的发展。自东南向中西部的经济扩展,有着惊人相似的进程。显然,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领域所涉问题,是解释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进程的重要切入点。
事实表明,东部沿海主要港口作为中国参与全球......
张志国,江苏邳州人,历史学博士,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讲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史、民国政治史。
绪论 / 1
第一章 开港前海州区域概况 / 19
第一节 海岸线及港口的变迁 / 20
第二节 物产以淮北盐最负盛名 / 25
第三节 交通运输状况 / 27
第一节 陇海铁路东段走向与港口选址的确定 / 31
第二章 陇海路东筑与连云开港及其提升 / 31
第二节 陇海铁路东展与港口修筑 / 48
第三节 港口基础设施提升与东陇海线改造 / 61
第三章 依港建市:筹建与发展 / 71
第一节 连云市筹设 / 71
第二节 1930~1940年代的都市计划 / 84
第四章 港口、城市的成长与分离 / 96
第一节 港口周边城镇的初步发展 / 97
第二节 港口与城市的分离 / 109
第五章 铁路与港口运营 / 119
第一节 抗战前铁路、港口运营情况 / 119
第二节 日本对连云港的统制与经营 / 150
第三节 1949~1977年的港口生产 / 174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港口运营 / 183
第一节 腹地情况 / 194
第六章 腹地整合与延伸:竞争与合作格局下的连云港 / 194
第二节 新亚欧大陆桥及淮海经济区 / 212
第三节 竞争与合作:沿海港口格局中的连云港 / 219
第一节 民国政局下的陇海铁路与连云港 / 234
第七章 基于时局与政策影响的考察 / 234
第二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连云港 / 237
第三节 政策影响 / 240
结语 / 259
参考文献 / 263
后记 /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