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修订版。 保持上一版的“导论”、对《资本论》正文的导读、“结束语”三部分组成的基本架构。本次修订,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尤其对《资本论》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的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主要体现在导论和结束语内容”中。全面梳理了对《资本论》正文的导读部分,延续了按照《资本论》的篇章结构来展开的结构,着力介绍了各篇章的基本理论及其逻辑关系和现实意义。 本书既是大学经济类专业本科生“资本论”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类干部和群众学习《资本论》的参考书。
前辅文
导 论
第一节 《资本论》写作简史
一、《资本论》产生的历史条件与理论背景
二、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艰辛历程
三、恩格斯与《资本论》
四、《资本论》的出版与传播
第二节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构
一、《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二、《资本论》的研究方法
三、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写作计划与《资本论》的结构
第三节 《资本论》的历史地位
一、《资本论》是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大成的著作
二、《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三、《资本论》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深远影响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
第一节 商品
一、商品的两个因素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三、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四、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第二节 交换过程
一、商品占有者之间的关系
二、交换过程的矛盾及其发展
三、交换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第三节 货币或商品流通
一、价值尺度
二、流通手段
三、货币的其他职能
第二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一节 资本的总公式
一、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和*初形式
二、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的比较
三、资本在运动中显现出来的特征
第二节 总公式的矛盾
一、总公式矛盾的含义
二、总公式矛盾的表现
三、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条件
第三节 劳动力的买和卖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三、劳动力市场上的自由平等与雇佣劳动从属于资本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一节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一、劳动过程
二、价值增殖过程
第二节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一、劳动二重性与劳动过程结果的二重性
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第三节 剩余价值率
一、剩余价值率与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二、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上的表现
三、西尼耳的“*后一小时”理论
四、剩余产品
第四节 工作日
一、工作日的界限
二、对剩余劳动的贪欲
三、在剥削上不受法律限制的英国工业部门
四、工作日和夜工
五、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
第五节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一、决定剩余价值量的三个规律
二、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可变资本*低额
三、*剩余价值生产中的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的关系
第四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一节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一、工作日的两个部分
二、劳动力价值的下降与相对剩余价值
三、超额剩余价值
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技术进步的本质
第二节 协作
一、协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
二、协作劳动形式给劳动过程带来的变化
三、协作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形成条件
四、协作劳动与资本主义管理的二重性
五、资本主义协作劳动的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
第三节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一、工场手工业的二重起源
二、局部工人及其工具
三、工场手工业生产的特征
四、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
五、工场手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
第四节 机器和大工业
一、机器的发展
二、机器的价值向产品的转移
三、机器生产对工人的直接影响
四、工厂
五、工人和机器之间的斗争
六、关于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理论
七、工人随机器生产的发展而被排斥和吸引
八、大工业引起的工场手工业、手工业和家庭劳动的革命
九、工厂立法
十、大工业和农业
第五章 *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一节 *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一、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
二、*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
...... 全部内容请购买实物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