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父爱给女儿怎么也不嫌多,母爱却稍有不慎便会将儿子溺毙。但实际上,母亲是人生命初始便点亮的温热灯火,在儿子逐渐遭遇坚硬*的世界前,母亲的爱始终应该是庇护他的*柔软的羽翼。
然而,母亲要懂得如何去爱,从幼年时无微不至的温存,到青春期时泾渭分明的界线,从百依百顺的亲密,再到必须树立规矩的抵触……母亲犹如儿子成长过程中亦刚亦柔的标尺,在生命的进退中彼此辉映。
“知育书”第二辑,三联生活书店引进推出同系列经典《母亲与儿子》,后续还将有《母亲与女儿》《儿童自然法则》。
母亲与儿子,尽管与父女一样,是被誉为前世情人的关系,却总在现世遇到批判。
母亲是儿子的生命之泉,但儿子在饮用后终将涉水而行,找寻自己的路径。
母亲在儿子身上投射的一切,都将成为儿子蓬勃的动力。
母亲真的过于疼爱她们的儿子吗?现在我遇到的母亲经常会问我这个问题:为了让我的儿子自在地生活并且可以与女性愉快相处,我应该与他保持怎样的距离?换言之,如今母亲的育儿方式会帮助儿子创造怎样的未来?为了培养一个能应对现代社会挑战的儿子,我们需要的是专注、和蔼、热情洋溢的母亲,还是谨慎、保守、压抑自己母爱天性的母亲?我肯定倾向于前者。
在我看来,母爱是儿子美德的源泉,这与以往的某些观点是相悖的。诚然,有些母亲的爱会让儿子窒息,但我认为这样的母亲远比我们听说的或者从书上了解的要少。我在做心理治疗师时遇到的担心自己过于疼爱儿子的母亲远远多于让人窒息的或过于亲力亲为的母亲。
在大家的印象中,母子关系一向会引起象征性的表达或相悖的想象:一方面是喂养孩子的,庇护的,承担生活重担和带来力量的母亲形象;另一方面是贪婪的,引起阉割情结的,有危险甚至死亡气息的母亲形象。但在人类心理学家看来,这就是另一回事了:与大家对母女关系或父子关系的态度不同,我们对过于保护儿子的母亲批评得很多,但细致地研究这种母子关系的人却很少。更奇怪的是,以亲子关系为主要研究目标的精神分析学很少涉及这样的母子关系,虽然弗洛伊德或拉康本身就与自己的母亲是这种关系。
在过去30年中,关于母亲角色的观点一直不断变化。我们经历了从孩子出一点儿小问题就会归结于母爱过度的阶段,转向了下面的这个最新发现:母爱就好像灵丹妙药,孩子为了生存服用它,它从孩子出生起就会对基因中可能存在的脆弱性有改善作用。这个观点会颠覆这个老生常谈的言论:“夫人们,不要做老母鸡一样的母亲,你们会憋死自己的儿子。”又或是我们最推崇的精神分析学家经常重复的话:“小心有阉割情结的母亲!”
朱利安让我明白了母亲对于儿子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七岁的小男孩明显早熟却又好动,他对我说:“我妈妈就像小夜灯,她一直都在,而且我难过的时候她会立马点亮自己来温暖我的心。”我们还能找到比小夜灯更美好的对母亲的比喻吗?朱利安引发了我对包含在这幅画面中的他母亲不同意义的思考:细心的照顾,看管,思虑,时刻保持警惕,使昏暗的地方充满光明。
我们都知道,与母亲的相处经历在男人的一生中是有决定性作用的。阿尔伯特??科恩曾完美地表达:“好,我会用这双因你而高尚的眼睛注视你,无论有多远的距离和多深重的沉默我都会信赖你,我要郑重地对你说,我的母亲。”我们只有一个母亲,当她离去时,我们就变成了“孤儿”。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有一个男士,他的妻子一直抱怨他与母亲的关系太亲密,一天他向我吐露了真心话:“我们永远不会走出失去母亲的伤痛,我们只是把它藏在心底,或者驱赶它。 ”可能在某些夫妇关系中这样的抱怨确实有道理,但关于母子关系的研究结果却完全倒向另一个方向:“恰恰相反,母爱使人强大,除了一些极端情况,母爱并不会妨碍男孩成长为男人。”
卡罗尔是一个9岁男孩的母亲,曾向我咨询过她对儿子埃梅里克的担忧。她觉得儿子太腼腆了,而且在学校交朋友也有困难。班主任对她说她认为埃梅里克在班上被孤立了,这使这位母亲更加恐惧。卡罗尔对埃梅里克的矮个子很担心,因为她的大儿子在同龄孩子中算比较高的。“就像他爸爸一样。”她暗暗想道。小儿子会不会因此产生自卑情绪?她去咨询了主治医生,排查所有异常情况,并且坚持让医生开具血常规和X光检查,排除她的小男孩身上所有的异常——这位母亲喜欢叫她儿子小男孩。其实,虽然她儿子从生理上讲在同龄孩子中确实较矮,但依然在正常范围内。这位母亲出于担心而去咨询医生的做法是太过疼爱儿子,还是只是做了一个“好妈妈”应该做的?
在当今社会,很多母亲在表达内心的温柔和爱意时会有负罪感。她们怕会培养出一个有严重俄狄浦斯情结的儿子。一位母亲带她儿子来咨询儿子在学校的问题,她一来就对我讲了她认为的问题之所在:“安东尼小的时候,医生对我说你儿子太恋母了。从那时起我就不敢太疼爱他。”我经常遇到一些陈词滥调的问题:“如果我花太多时间陪他,不会扼杀他吗?”“我太爱他了!他会不会变成同性恋?”“如果我们关系太紧密了,他将来会不会找一个像我一样的老婆?”诚然,俄狄浦斯情结确实存在,但为何要因此产生畏爱情绪呢?太多的女性顾忌社会偏见,或者更直接的,来自朋友、丈夫、婆婆和“心理医生”的指责。
听她们脱口而出或深思熟虑地谈论自己的儿子,通过观察她们的行为,我不禁想到母爱体现了爱最理想化的方式。当母亲提及与儿子的关系时,她们通常将母子关系形容成一种独一无二的联系,一种永恒不变,不可触碰的爱。“有没有哪个男人可以把女人带到她根本不想去的地方?”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显然:“有,她儿子。”这种无条件的爱伴随人的一生,而且一般是相互的,即使在最困难的境地。男人会永远记得自己的母亲,记得她穿的连衣裙,她的发型,她喷的香水,他离开时母亲的吻——这些吻会带动他所有的感官。反之亦然,母亲会永远记得儿子的目光,记得他婴儿时的气味,他的体贴,他的愤怒,甚至是他的粉刺……
人们很清楚母亲不是任何时候都享受她们发自内心的爱的。一位不久前成为女权主义活动分子的母亲有一天向我坦白:“我那时甚至都不敢承认自己想要男孩!”难道爱自己的儿子是政治不正确吗?似乎我们在禁止对孩子有过于性感态度的一贯克制中又加入了一种情感禁忌。然而,在我看来,应该得到认可的恰恰是相反的观点:母亲是,而且一直是儿子幸福成长的根本。全世界的母亲,请你们自信勇敢地表达对儿子的温柔,热情,甚至是偷偷摸摸的爱吧!
阿兰??布拉克尼耶(Alain Braconnier)
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曾任巴黎十三区心理健康协会主席,巴黎萨伯特慈善医院精神分析与精神疗法实验性协会主任,临床心理医生学院名誉教授。著有《你好,焦虑分子!》《母亲与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