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19年,我们迎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中国的舞蹈事业伴随着共和国的发展步伐,也走过了七十年。为了庆祝和纪念这个盛大的日子,我所供职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在这一年中举办了一个系列学术活动——“中国舞蹈七十年——名家五人谈”,邀请部分与共和国舞蹈事业共同成长的著名中国舞人,以口述的方式共同回顾伴随共和国脚步一路走来的人生及艺术历程。
这个活动在中国舞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当一位位前辈于这个平台上纷纷亮相时,人们看到了一批为中国舞蹈事业付出毕生心血的当代舞人,他们用各自一生不辍的追索,为新中国创造了一个不老的舞蹈事业。
的确,新中国的舞蹈事业是当代中国艺术视域中一个无法替代的艺术品种,而将这个品种高高擎起的,是一代代当代的中国舞人。正是他们共同的努力,才让这个事业始终焕发着青春的气息和光彩。中国舞蹈事业在新中国起步以来,在表演、编创、理论和教育领域均代有才人出,他们的合力让新中国舞蹈事业的百花园始终姹紫嫣红。
的确,在新中国七十年舞蹈事业的发展中,舞人是最有光彩的。他们凭借着各自的技艺和智慧,让一部部舞蹈佳作精彩纷呈。每一个时期,都活跃着中国舞人的身影,他们一代传一代地倾心付出,构筑起共和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舞蹈基业。
在1995年,有感于当代中国舞人的巨大成就,中国舞协曾组织过一台名为“金秋风韵”的舞蹈晚会。该晚会凝聚起一批“上了岁数”的舞蹈家同台亮相。按说舞蹈艺术是一个属于青年人的专利,然而,一群五六十岁的舞者跃然于舞台之上,却意外地给人带来视觉上和心灵上的震撼:原来,不再年轻的舞人们依然可以青春常在,依然可以打动人心!有感于他们的精彩表现,我禁不住撰文,将这一令人难忘的历史瞬间诉诸笔端,记录下那一生动而又令人回味、温暖而又令人无法忘却的时刻。这篇题为《再造辉煌——贺“金秋风韵”晚会》(发表于1995年9月1日的《舞蹈信息报》)的文章是这么写的:
中国舞蹈界会永远地记住这样一个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一群“戎马一生”的舞坛宿将,带着他们曾经有过的辉煌和荣耀,带着他们今天拥有的自豪和满足,在这个日子里重又聚到了一起。但见他们再度披挂上阵,再次策马扬鞭,用他们金色的果实为华夏舞坛的春天再添新绿。
这是一次亘古难求的舞坛盛事,这是一次百年不遇的世纪回顾。整整一个世纪的历程,整整一代人的辉煌,令今天的世界再也无法漠视中国舞蹈从未有过的壮大与强盛。
仅仅列数一下名字,你就自会掂出分量:戴爱莲、贾作光、崔美善、莫德格玛、阿依吐拉、刀美兰、白淑湘、陈爱连……这是一串闪烁着金色光焰的名字。他们伴着新世纪的中国舞蹈,坚定而踏实地一步步走了过来。他们是新世纪中国舞蹈的见证人,他们是新时代的舞蹈功臣。回首过去,那是他们用信念和艺术筑就的一道蜿蜒的舞蹈长城,那是他们用智慧和力量画出的一幅斑斓的舞蹈风景。新的时代造就了他们,他们又以自己的执着为这个崭新的时代贡献了自己无悔的一生。他们不愧为时代的骄儿,他们注定是世纪的绝唱,他们用心灵和肢体为共和国的当代舞蹈史册重重地书写了流芳百世的一页。
本世纪以来的中国舞蹈艺术,伴随着新时代隆隆作响的疾进脚步,由弱而强,历尽沧桑。在今天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背后,多少人呕心沥血,多少人励精图治,多少人前仆后继,多少人继往开来。正是有了这样一个结晶了的集体智慧,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凝聚的群体力量,才让今天的我们终于可以笑对20世纪,笑对21世纪,笑对华夏大地,笑对五洲四海。不久前,日本著名舞蹈家花柳千代女士来华访问时曾说,中国舞蹈演员退休的年龄太早了。在她看来,五六十岁正是舞蹈家的成熟期。的确,这位年届花甲的花柳千代,在去年东京公演的由她创作的大型舞剧《大敦煌》中,以精湛的舞艺扮演了女主角。从她带来的录像带中,可以看到她在一个演员成熟期时对舞蹈艺术的思索、感悟及其演绎,可以体味出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所无法替代的博大精深。
原来,五六十岁的舞蹈家是如此深刻,五六十岁的舞蹈家是如此动人。
不能否认,花柳千代女士的遗憾是坦诚而犀利的,这的确是中国舞蹈界的一个不争而又无奈的事实,中国舞蹈的时空,对中国舞人的赐予的确过于吝啬,中国舞台聚光灯和鲜花的名字姓“年轻”。
不过,只可惜花柳女士没看到我们这台“金秋风韵”,否则,她就会少生一些遗憾。君不见,舞台上的这些五六十岁的老舞蹈家们,今天依然风头不减,姿容不输当年。你看,62岁的蒙古族舞蹈家斯琴塔日哈,跳起《筷子舞》依然是活泼悠扬,其韵味不是年轻人可以轻易比肩的;58岁的朝鲜族舞蹈家崔善玉,敲起《长鼓舞》也是沉着老练,内涵之深沉远远在为她伴舞的年轻人之上;67岁的藏族舞蹈家欧米加参依旧那么热情、那么奔放;60岁的印度舞表演专家张均也让人感觉恍若当年,竟与6岁小童一起起舞;最年轻的要数49岁的维吾尔族舞蹈家海力倩姆了,她的技艺之炉火纯青,试问哪个后生敢比?更不要说72岁的贾作光、79岁的戴爱莲二位老先生了,他们那大海一样的胸怀、火焰一般的激情,把一生对艺术的追求和体验,都融入了那岩浆翻滚般的舞动之中,潮潮掀起撼人的波澜。他们的舞蹈,他们的艺术,他们的人生,在金色的晚秋中得到气贯长虹的升华,达到感人至深的境界。一个不老的事业,还给他们一个永远不老的人生。这群不服老的舞蹈家,曾经身经百“战”,而且“战”绩辉煌。今天,他们在让我们回顾了一个世纪的辉煌之后,又用亲身的经历给了我们一个极好的启示:岁暮舞不老,陈酿香更醇。舞蹈艺术的最佳境界是一层文化的积淀,是一种磨砺的结晶,是用心灵栽培出来的秋实,是用全部人生悟出的真谛。
舞蹈艺术自然要用肢体,而肢体自然会老化。老化的肢体难道不能在艺术上升华?这群可爱可敬的舞蹈老人,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中国的舞蹈史会记住这样一代人的不懈努力。相信这缕起自20世纪的东风,在新的世纪里,定会为中国舞蹈催开更加馥郁的姹紫嫣红!
今天重读这篇当年的文字,让我的思绪在飞回当年那个特定情境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看到了“舞人”在中国舞蹈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特地将全文引述于上,借此表达我一直以来对于中国舞蹈家们的钦佩和崇敬之情。“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当年的这篇文字,正是此刻我书写此书序言所要表达的内心真实想法。而本书,正是以“舞人”作为描写对象,摹写他们的“人”、他们的“舞”,以及他们奋斗不息的光荣与梦想。他们不愧是新中国舞蹈事业的佼佼者,也是中国舞坛的代表性人物。
用我的笔为他们立此存照,是为序。
江 东
2019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