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和城市史学者埃里克·芒福德在作品中进行了工业革命以来关于城市化和城市设计的综合性考察,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比较视角。19世纪下半叶,技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和世界人口出现了大规模的增长。芒福德考察了城市设计中的关键性因素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上回应这些变化,并最终创造出应该如何设计城市环境的主流观点,以及创造出一个叫做“城市化”的概念。同时,他也回顾了在欧洲、美国和亚洲城市中出现的复杂多样的情况。
城市起源通常被形容为开始出现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密度、一定防御功能,并提供居住和非农业生产的地理空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公元前8500年。公元前30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发生“城市革命”之后,在今伊拉克及其周边地区出现了许多古代城市,以建造在具有纪念意义的塔庙周围的寺庙建筑群为特征,而今天在那里仍可见到早期文字的遗迹。公元前500年,世界许多地方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城市,通常人口不到几千人。古罗马城是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学者通常将具有此类物理形态的区域称为“urbs”(都市),这就是英文单词“urban”(都市)的来源。20世纪初,被称为“都市主义”(urbanism)的研究领域开始被分离出来。在英国、法国、北欧以及美国东部地区,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以及铁路系统的建立吸引了大量农业人口涌向城市,城市化问题日益引起关注。第一批城市出现的时候,世界人口可能还不到500万,到1700年,这个数值已经增长到大约7.91亿,不到当今世界人口的11%。到1900年,虽然工业化发展迅速,但世界人口仍然不足20亿。到1950年,世界人口也还只有25亿,且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亚欧,除了东京和上海.世界主要大城市仍主要集中在欧洲、苏联以及美国。如今,世界人口约为75亿,南亚和非洲成为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除了纽约,世界10大城市已主要集中于亚洲,其中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6个城市上榜。
自1850年起,技术和社会的变化使世界总人口和城市规模开始呈现爆炸式
增长,这些变化自然包括世界贸易增长,最初由海洋帝国以及复式记账法和火药的使用所驱动,同时还有鼓励创新和寻找新市场的更先进的经济体系持续发展的作用。而这样的经济体系往往会催生大型贸易网络和国际贸易,在某些情况下,造就了殖民帝国。这种发展方式极大地推动了一部分族群获得军事和知识优势,从而扩大其控制和征服的能力,或者至少能使很多人富裕起来。
本书主要介绍了过去一个半世纪以来,城市设计是如何以其现实主义实践和理论化的概念来回应城市中不断变化的社会、技术和经济环境,如19世纪的巴黎、柏林、维也纳和巴塞罗那,或者20世纪的纽约、新德里、东京,这些城市至今仍因其城市建成环境而倍受称赞,并为之后的城市设计介入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框架。本书还追溯了20世纪后出现的各种城市理论思想,如1910年左右兴起于法国被称为“城镇规划”(town planning)或“都市主义”的设计思想,它们影响了伦敦汉普斯特德花园郊区(Hampstead Garden Suburb)和印度昌迪加尔(Chandigarh)的规划和建设。通过这些具有先驱意义,甚至时常相互对立的城市设计项目,本书既探讨了城市是如何被设计的,同时又追溯了不同城市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本书并不打算详尽而全面地探讨自1850年以来的全球城市发展史,仅希望从特定视角,呈现投资者、设计师、开发商、产业工人以及政府部门等如何塑造城市的详细历史细节。本书也不打算成为一本城市技术史,试图讨论技术如何影响城市。相反,本书关注的是设计领域的关键人物如何通过各种城市设计和规划实践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技术和经济环境,和他们创建的关于如何设计城市环境的主流论述,即被称为“都市主义”的广泛领域。因而本书的重点自然就放在那些经常被争论的由不同人物提出的城市设计理念上。
埃里克·芒福德(Eric Mumford),建筑和城市历史学家、策展人,现为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建筑学教授。芒福德曾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著名建筑学院,并曾担任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出版过《定义城市设计》(Defining Urban Design)《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关于都市主义的论述(1928-1960)》(The CIAM Discourse on Urbanism,1928-1960)等多部关于现代建筑和都市主义历史和理论的专著。
刘筱,理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伦敦大学巴特利特规划学院访问学者。现为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公共管理系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政策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城市发展、城市管理与区域创新研究。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现代都市主义的兴起:19世纪的欧洲城市
伦敦,正在崛起的国际大都市/巴黎的城市现代化(1852-1870)/巴塞罗那的城市化(1848-1866)/维也纳和德国的城市建筑(1848-1914)
第二章 美洲的城市发展及城市美化运动的国际影响
欧洲殖民城市及早期本土城市形态/1850年之后的新技术与北美城市变迁/美国的公园运动/城市美化运动(1893-1940)/法国都市主义的发展(1901-1939)/1910年前后城市美化运动的影响
第三章 从住房改革到区域规划(1840-1932)
伦敦与纽约/英国花园城市运动及其国际影响/巾自特里克·格迪斯、雷蒙德·昂温和城镇规划的兴起/1930年之前日本和中国的都市主义与现代化/20世纪一二十年代美国城市规划与都市主义的转折点/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区域主义和郊区规划
第四章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先锋都市主义的兴起
20世纪一二十年代欧洲的社会变化和现代都市主义/都市主义和社会革命(1917-1928)/“二战”前的CIAM(1928-1939)/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都市主义和现代化/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的都市主义与现代化/20世纪30年代巴西的都市主义和现代化
第五章 20世纪中叶的现代都市主义
“二战”期间的都市主义转型/分散化,美国战后都市主义的趋势,分散化规划,“二战”期间及之后的英国规划/战后欧洲大陆都市主义的发展/战后拉丁美洲都市主义的发展/“二战”之后东亚地区的转型/印度昌迪加尔(1950-1960)
第六章 1953年之后的城市设计、十次小组和有机发展观
十次小组及其发展背景(1954-1981)/1960年前后日本新陈代谢派的兴起
第七章 乌托邦危机:城市规划思想的反叛与重塑
欧洲城市对CIAM和十次小组的批判/凯文-林奇、简-雅各布斯、保罗·鲁道夫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城市/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战后柏林,历史城市问题与新城市主义(1964-1980)/美国的新城市主义
第八章 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全球化和都市主义
“场地与服务”/当代城市设计的挑战
结语
译后记
图片来源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