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汉代一直是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薄弱环节。《汉代身体美学考论》以身体为切入点,重建了对汉代美学的理解。作者认为,两汉美学对身体的认知分为五个层面,即以元气自然论为身体认知确立哲学基础,以形神骨相论界定身体的本质构成,以天人相副论建构身体与世界的关系,以礼乐服饰再造身体的社会性,以养生与厚葬表达对身体不朽的期许。以此为背景,《汉代身体美学考论》进一步探讨了两汉身体观对魏晋美学的开启之功,认为魏晋文学的文气论、绘画的形神论、书法的筋骨论等,均是前朝身体理论向艺术领域的引申;汉代察举取士制度则是魏晋人物品藻之风得以形成的历史动因。
刘成纪,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美学和艺术史研究。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美学学会副会长。出版专著16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发表论文近两百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十余项。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导言
第一章 两汉美学对身体的规定
第一节 哲学的转折与身体的凸显
一 西汉哲学的转折
二 汉初文化与社会特性
三 黄老的省欲及目的
第二节 何谓汉代的身体
一 西汉前期的“全身
二 完整的自身及诸构成要素
三 “心”与五官百体
四 身心与形神之关系
第三节 形神骨相(一)
一 相术的背景
二 《淮南子》论“形神”
三 贾谊论“形神”
四 四体、眉睫与眼睛
第四节 形神骨相(二)
一 王充论命相与骨相
二 王符论骨相
三 历史成因及影响
第五节 活身、治身与修身
一 身体本位主义
二 《淮南子》论治身:养神与养形
三 汉儒的“修身”及审美意义
第二章 汉代美学中的身体与世界
第一节 身体经验与世界经验
一 身体与世界的一般关系
二 音声形貌与地理环境
三 《淮南子》论人在自然中的位置
四 经验的逻辑与想象的逻辑
第二节 身体的形而上起源
一 创生神话与身体的起源
二 气化论与身体的起源
三 气化论与人体的形成
四 身体的形而上学
第三节 天人相副与天人感应
一 从天人合一到天人同体
二 董仲舒论“天人相副”
三 董仲舒论“天人相感”
四 王充的质疑
第四节 被身体建构的世界
一 作为美学命题的天人合一
二 身体的规律与世界的规律
三 作为身体映像的自然和艺术
第三章 汉代美学中的礼乐服饰
第一节 身体与礼容威仪
一 叔孙通制礼
二 汉礼的特点
三 贾谊论帝王礼容
四 汉礼中的“隐”
第二节 身体与乐及歌舞
一 汉代音乐状况
二 乐由心生与心音相感
三 音乐的功能
……
第四章 身体的死亡与对死亡的超越
第五章 两汉身体观对魏晋美学的开启
余论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身体及其映像
参考文献
再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