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能力视角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在中国OFDI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三阶段古诺模型,从理论视角分析了学习能力及学习机会两方面吸收能力与发展中国家OFDI逆向溢出效应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首先,以中国流向发达国家的OFDI为研究对象,在刻画及测度吸收能力之后,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吸收能力与OFDI逆向溢出效应之间的关系;其次,以中国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为研究对象,在刻画及测度制度距离之后,实证分析了制度距离与OFDI逆向溢出效应之间的关系;最后,基于理论及实证研究结论,就中国如何有效吸收OFDI逆向溢出效应提出政策建议。
在人类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被一次次的工业革命活动所证实。世界最大的转型经济体——中国曾先后错失第一次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导致那个阶段中国政治被边缘化,技术陈旧落伍,经济急剧衰落,这些都成为中国近代饱受欺凌的重要原因。21世纪,人类社会已悄然进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曾经饱受欺凌的中国再也不能错过新一次的工业革命。在此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及升级显得更加紧迫。为了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水平,推动其由大变强,中国政府试图借由多种渠道促进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一方面,中国政府凭借“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自主创新战略”等重大战略及部署,大幅快速地增加了科技经费投入,但与美、德等发达国家差距依然很大;另一方面,近些年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国内市场不断饱和,在华投资企业对核心技术扩散的控制不断加大,加之我国引资质量不高、结构不当等原因,导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溢出效果不尽如人意。此时,中国企业“走出去”,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国际化经营,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寻求增长机会,成为最终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国家对“走出去”战略的持续重视,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呈现爆发式的增长。《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中国2.02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3.08万家,共分布在全球188个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创下1456.7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8.3%,这是中国连续三年位列世界第三大投资国后,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投资国。此外,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对外投资特别是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发展更加迅猛。我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占当年流量总额的13%,高达189.3亿美元,同比增长38.6%,是对全球投资增幅的2倍。融入对外投资热潮的中国企业是否同样能够通过大量对发达国家以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技术获取型”投资活动获取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这种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中国是否存在区域异质性?如果存在区域异质性,又是哪些因素导致的,具体作用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是当前中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及“走出去”战略过程中亟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此外,作为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转型经济体,中国与东道国或地区之间存在不可忽视的制度距离,这种制度距离是否影响到了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进程,特别是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的进程;又是如何影响中国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OFDI活动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这是当前我国借由“一带一路”倡议引导“走出去”战略过程中亟须考虑的另一方面问题。针对以上诸多重要问题,本书展开了系统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其核心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大板块。
徐磊,汉族,管理学博士,留英博士后,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三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工商管理学科),嘉陵青年学者,重庆市数量经济学会理事,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国际商务领域相关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主要内容及分析框架
第五节 研究的主要贡献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相关理论基础
第二节 国际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相关研究
第三节 IFDI技术溢出效应相关研究
第四节 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相关研究
第五节 吸收能力相关研究
第六节 国际技术溢出门槛效应研究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的回顾
第三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现状分析
第四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现状分析
第五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结构分析
第六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分析
第七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投资主体结构分析
第八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分析
第九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展中国家广义吸收能力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基础模型
第三节 模型分阶段均衡解分析
第四节 理论模型中广义吸收能力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关系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0FDI逆向技术溢出区域异质性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模型的设定
第三节 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第四节 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验证结果及分析
第五节 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区域异质性的验证结果及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OFDI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刻画与度量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现有“吸收能力”概念的刻画
第三节 本书“吸收能力”概念的刻画
第四节 “吸收能力”指数构建、测度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说明
第五节 “吸收能力”指数计算方法介绍
第六节 2003-2014年中国各省市“吸收能力”总体指标指数、维度指标指数得分及排序情况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吸收能力视角的0FDI逆向技术溢出门槛效应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模型的设定
第三节 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第四节 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制度距离对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OFDI逆向技术溢出机制及制度距离影响机制
第三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距离的测度
第四节 制度距离对中国0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相关政策分析及建议
第一节 本书第一板块政策分析及建议
第二节 本书第二、三板块政策分析及建议
第三节 本书第四板块政策分析及建议
第十章 研究结论、局限性及展望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