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传统的关系型社会,家庭社会网络在中国拥有广泛的土壤,在人们经济事务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家庭投资市场参与决策中,基于亲友关系的家庭社会网络对于居民资产投资行为是否具有影响,限于数据等方面的约束,国内相关研究还多局限于理论层面,部分基于宏观数据的实证检验又面临“可加性”问题的困扰,这一领域的研究亟待推进。借助详实的微观数据——2008-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2011-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该书在充分控制人力资本、财富效应以及其他家庭特征和户主特征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细致考察了社会网络对居民金融投资行为(正规和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影响和社会网络对居民非金融投资行为(家庭创业)的影响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该书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发现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架设了一个新的政策视角,即社会网络视角。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中国居民家庭投资行为研究》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更全面理解中国当前民间借贷市场供给/需求模式和金融决策机制,而且对政府设计和制定非正规金融政策、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都有着重要意义。
居民投资行为及其与家庭社会网络的关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话题。社会网络强调家庭或个体与其所拥有的亲属、朋友、同事或邻居等之间互动往来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是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方面,反映家庭人口学外部特征。居民投资行为包括金融投资行为和非金融投资行为。金融市场投资是指居民参与正规金融领域(基金、股票、外汇和期货等)和非正规金融领域(民间借贷等)的投资行为,而非金融市场投资主要是指居民从事自主创业。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对微观个体行为影响的相对直接性和可测度性,社会网络在经济学研究领域受到学者们广泛的关注。作为一个传统的关系型社会,家庭社会网络在中国拥有广泛的土壤,在人们经济事务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家庭投资市场参与决策中,基于亲友关系的家庭社会网络对于居民资产投资行为是否具有影响,限于数据等方面的约束,国内相关研究还多局限于理论层面,部分基于宏观数据的实证检验又面临“可加性”问题的困扰,这一领域的研究亟待推进。借助翔实的微观数据——2008~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2011~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本书在充分控制人力资本、财富效应以及其他家庭特征和户主特征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细致考察了社会网络对居民金融投资行为(正规和非正规金融市场)和居民非金融投资行为(家庭创业)的影响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
本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概括如下。
家庭非金融投资主要是指家庭创业。社会网络是否影响家庭创业?本书研究发现,社会网络提升了家庭从事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其对农村家庭创业参与的边际影响要高于城市家庭。进一步地,社会网络可以通过改善家庭信贷约束促进家庭参与创业。研究还发现,社会网络在市场化越不发达的地区对家庭创业的边际影响越大,市场化所构建的理性法制体系在家庭创业决策中与非正规的关系体系存在替代关系。在创业收益方面,社会网络不仅可以促进家庭积极参与创业活动,而且还能够显著提升其创业效益,从而推动创业高质量发展。这种推动作用可以通过提高创业家庭的外部融资可得性和降低创业过程中的信息搜寻成本两种机制来实现。拥有更多社会网络的家庭,在创业过程中所获回报率也明显更高。这种积极作用既不受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城乡差异对家庭创业的影响,也不体现创业行为反向作用社会网络强度的内生性干扰,结论非常稳健。从社会网络的不同维度来看,亲缘类和社交类网络对家庭创业决策、创业回报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创业行为中依托邻里社会网络的作用机制并不成立。
家庭金融投资方面,本书分别从正规金融市场参与和非正规金融市场参与两条线索展开研究。正规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基金、债券、银行存款、金融理财产品、外汇、货币黄金以及金融衍生品等市场。本书通过内生化居民不确定性偏好构建均衡股票投资理论框架,将家庭的社会网络变量引入居民股票投资最优模型,从理论上研究家庭社会网络对居民股市参与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论对于不确定性厌恶型家庭还是不确定性中性或喜好型家庭,随着社会网络程度的提高,其风险厌恶程度(或不确定性偏好)将不同程度降低(或提高),居民将表现出更强的市场参与倾向,并且其股市参与也更为深入。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实证检验也进一步证实,拥有更多社会关系网络的家庭,股市参与概率更大,而且一旦进入股票资本市场,其持有的股票资产在其金融资产中的占比会更高。
社会网络是否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本书实证结果显示,家庭社会网络对股票、基金、外汇等风险资产在家庭金融资产中的份额影响正向显著,而对储蓄存款份额影响负向显著。这一实证发现基本可以印证文献中给出的理论解释:由于血缘或姻亲等形成的大家庭可以为参与金融市场的成员提供更好的风险分担,较强社会网络环境下的居民,更倾向于投资股票、基金、外汇等风险性金融资产,而在选择现金、银行活期存款、银行定期存款等无风险资产时则正好相反。通过对家庭金融资产额的OLS以及分位数回归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社会网络对居民金融资产持有额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对各分位数家庭呈现出了较明显的异质性,各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因家庭金融资产额的不同而不同,相对于贫穷家庭,社会网络对富裕家庭影响更为深入。
家庭非正规金融市场参与行为主要是指家庭参与民间借贷市场。本书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系统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家庭民间借贷行为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城乡差异。结果发现,社会网络对家庭是否参与民间借出、借出金额以及借出占比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拥有更多关系网络的家庭,获得民间借入的可能性和借入金额也明显更高。分城乡来看,社会网络对城市家庭民间借贷行为的边际影响要高于农村家庭,社会网络在金融发达程度更高的城镇地区对家庭民间借贷行为的边际影响要高于农村地区。进一步地,社会网络可以通过拓宽信息渠道、改善风险偏好和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影响家庭民间借贷决策。社会网络这种非正式制度随正规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发展在民间借贷市场中的影响逐渐减弱。换言之,社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制度的缺陷。本书的结论不仅有助于更全面理解中国当前民间借贷市场供给/需求模式和金融决策机制,而且对政府设计和制定非正规金融政策、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书进一步讨论了社会网络对家庭投资组合效率的影响。根据CHFS调查项目中样本家庭资产配置状况及所持各类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情况,本书构造了不同家庭资产组合各自的夏普率。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家庭层面的社会网络对家庭资产配置效率的贡献以及这种贡献在城乡间和地区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基于亲友关系的社会网络,显著提高了家庭资产配置的效率。采用工具变量的估计结果证实,拥有更多社会网络的家庭,投资组合更为有效。同时,较之农村家庭,城镇家庭投资更为有效,但资产配置效率在中、西部家庭与东部家庭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家庭层面的社会网络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对家庭投资组合有效性的促进效应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和城市。
本书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发现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政策视角,即社会网络视角。家庭是经济社会的基本单元,投资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微观居民的积极参与,然而,居民投资决策的形成不是孤立的个体异质性的结果,而是容易受到其所处制度环境的影响。在当前市场机制还不健全的社会转轨条件下,如何鼓励居民家庭之间的互动往来并有效提升其社会网络?如何实现金融创新与社会网络的匹配?如何在长期内引导有利于提高居民投资效率的社会网络规范的形成?这些都是更加系统的政府政策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机制,可以部分地减轻投资市场的不确定性对居民投资行为的抑制效应,帮助居民家庭无后顾之忧地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来构造“近理性”的投资组合,减少福利损失。
柴时军,男,1978年生,湖南益阳人,金融学博士,信阳师范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家庭金融与居民投资。近年来在《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国经济问题》《财贸研究》《经济经纬》等SSCI/CSSCI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软科学)项目和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项目5项。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框架与内容
1.3 研究创新与展望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家庭资产组合传统理论
2.2 “有限参与”之谜与行为金融
2.3 家庭非正规金融参与研究进展
2.4 家庭创业研究进展
2.5 社会网络与投资偏好
第3章 中国居民家庭投资的行为特征
3.1 发达国家的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
3.2 中国家庭金融资产投资及其异质性特征
3.3 中国家庭创业投资的行为特征
3.4 中国家庭民间借贷的行为特征
第4章 社会网络对家庭创业参与的影响
4.1 文献梳理及研究动态
4.2 社会网络的测度与数据处理
4.3 社会网络对家庭创业参与影响的实证分析
4.4 社会网络效应的作用机制分析
4.5 市场化在社会网络对家庭创业影响中的作用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社会网络对家庭创业绩效的影响
5.1 概述
5.2 模型构造与理论机制分析
5.3 社会网络对家庭创业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社会网络与家庭股票投资
6.1 社会网络与股市参与:理论框架
6.2 数据和变量说明
6.3 社会网络对家庭股市参与影响的实证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社会网络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7.1 均值分析
7.2 社会网络对家庭金融资产比重影响的实证分析
7.3 社会网络对家庭金融资产额度影响的实证分析
7.4 年龄结构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社会网络与非正规金融市场参与
8.1 概述
8.2 数据来源与分析变量
8.3 社会网络对家庭民间借出行为的影响
8.4 社会网络对家庭民间借入行为的影响
8.5 社会网络的作用随正规金融的发展减弱还是加强
8.6 社会网络对家庭民间借贷的作用机制
8.7 稳健性检验
8.8 本章小结
第9章 社会网络对家庭投资组合效率的影响
9.1 概述
9.2 投资组合有效性的测度
9.3 社会网络对家庭投资组合有效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结论与政策含义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启示与建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