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综合介绍了1750年至1848年间的建筑与美术艺术,读者可以从中领会到其丰富性与多样性。并精心挑选组合了多位国外有名的专家学者的文章,从建筑与艺术的角度生动的阐述了复杂的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集中展示了新古典主义艺术与浪漫主义主潮的整体面貌,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本书脉络清晰,文字流畅,加之海量高清精美图片,真实地还原了历史遗迹的本来面貌。
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不仅与同时期的先进哲学思想紧密交织在一起,还深深扎根于近代的思想传统之中。中世纪晚期,就人类自我意识与其外在世界二者间的关系而言,其重心逐渐从客观转移到主观。这一重心的转移在知识理论、伦理道德、社会教义和神学体系方面十分明显。笛卡尔( Descartes)的哲学思想也显示出了这一重心的转移,因为他提出的“本着怀疑的精神追求真理”的理论基础是“我思”( ego cogito),而不是“所思”( cogitatum)。这就是说,他的哲学思想基础是主观意识,而非规定和预先注定的事物。后来康德( Kant)和费希特( Fichte)从更加激进的角度阐述了主体在意识方面所起的作用。斯宾诺莎( Spinoza)在他有关知识理论的著作中,主要关心的是纯粹理性,而在《几何伦理学》
( Ethica Ordine Geometrico Demonstrata)一书中,他认为每个人追求幸福的需求都是合理的,并阐释了伦理教义不应忽视自存本能的原因。莱布尼茨( Leibnitz)发明了“神义论”一词,意为寻求协调
邪恶存在和上帝存在之间的矛盾。他认为,不但人类必须向上帝证明自己的正当合理性,上帝也必须向人类证明自己的正当合理性。不过,这一渐进的主观化并非哲学独有的特点 , 它也是近代其他文化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启蒙运动时期表现得更为突出。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在世俗艺术方面,才能出众的个别人得到了升华,而在宗教艺术方面,虔信派脱离了宣扬客观主义的教会。维护信仰不再是教会本身的事,而是个人凭良心做出的决定,是与“精神伴侣”的直接媾和。同时,我们还看到主观主义在与广义上的权v展开激烈斗争的过程中取得了进展。透视法的诞生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它的发掘和掌握在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除了观察对象与观察主体所处位置之间的关系,还有什么更能说明透视法呢?中世纪没有景深的画作忽视了这一点。在涉及救赎的客观事实方面,中世纪画作没有留下供人探讨相对性和视角的余地。但如今的世界不再被看作是平的了,不再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万物皆取决于主体的立场。透视法刻意追求和表现的到底有多么超乎寻常,甚至反常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人们只需回忆下曼特尼亚( Mantegna)按照透视法缩短人体长度的画作便明白了。 就生活空间设计而言,景观和城市规划中对规定和上帝注定事物的恪守被相关主体几近专横的意志取代。哲学对方法和实践应用的关注也同样影响到城市设计。在《方法论》( Discours de la Méthode)一书中,笛彼得 · 皮茨(Peter Pütz)
卡尔表达了对旧城镇的强烈不满:街道和小巷弯弯曲曲,到处拐弯抹角,房屋布局稀奇古怪、杂乱无章,仿佛是随意安排在那里的,而非出自理性者的意志。 于是,笛卡尔要求工程师协调设计,而他的这些要求很快得到了满足。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街道被修直了,房屋正立面整齐划一,正如歌德以赞许的口吻记述抵达莱比锡后所看到的景象。大自然简直被“征服”了:为了创造出几何次序,法国花园里的灌木丛和篱笆被修剪成金字塔状和球状。植物几乎不能自然生长、随意抽枝和疯长,大自然几乎不能不受约束地自由发展。这一原则不仅用在了市镇规划里,还用在了教育当中。当卢梭对此加以抨击时,他并不是反对渐进的主观化进程;实际上,他是支持的,因为他所辩护主张的个性超出了主观性。主观主义在各个领域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近代早期人们对生活的基本态度便是主观主义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类已经取代地球成为了宇宙的核心。重心已经从上帝和来世生活转移到人类和现世生活。人类是衡量所有事物的标准,这一思想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这一思想的再次兴起构成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
核心。神学和鬼魔学遭到了自然科学和历史学的挑战。
中世纪的思想家很少关注尘世间的人类历史。对他们来说,来到这个世上就是坠入苦海,而唯一的出路就是获得救赎。这就是尘世初被赋予的含义。后,每个人都将面临终的审判,要么心怀恐惧地等待,要么满怀希望地期盼。更具体的情形是,人要么名垂史册,要么遗臭万年,这取决于仁慈的上帝是否赐予恩惠。但是,自 16 世纪起,这种思想开始发生转变:人类并不是无能为力的生物,而是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动主体。因此人类需要审视和改善能够实现幸福的理性人生的条件。自 16 世纪起,从托马斯 · 莫 尔( Thomas More)、 坎 帕 内 拉( Campanella) 到 卢 梭、 孟德斯鸠等思想家提出了乌邦和改革的思想。在启蒙运动即将结束时,法国大革命以势不可挡之势爆发了,这些思想也随着这一重大事件达到了高潮。弗里德里希 · 施莱格尔( Friedrich Schlegel)认为法国大革命是“这个时代伟大的运动之一”,其重要性远超费希特的知识学和歌德的《威廉 · 迈斯特》( Wilhelm Meister)。
所有这些思想均可归类为广义的“渐进式主观主义”。它们以中世纪前所未闻的方式传播蔓延。活字印刷发明之后,书面作品的流通成本降低了,传播速度更快了,其影响力逐步扩大。
勒克的作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艺术和自然科学不再是修道院和教会的特权,个人也能学习艺术和自然科学。自此以后,纽伦堡( Nuremberg)、法兰克福( Frankfurt)和奥格斯堡( Augsburg)等城镇不仅是布匹和谷物的交易中心,也是知识和技能的交易中心。中产阶级知识发展的第一次巨大飞跃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第二次飞跃则出现在图书数量猛增的 18 世纪下半叶。印刷技术为启蒙运动做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 近代初期出现的主观化趋势不仅是思想史的一部分,还是社会史的一部分,并在中产阶级崛起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主观主义是中产阶级自我意识和自我主张的基础。贵族凭借其属于某个阶级的身份从一出生就享受特权,而中产阶级的出人头地只能靠自身的成就,他们真的还需要赢得社会认可。正如在歌德的《威廉 · 迈斯特》中所描述的那样,威廉 · 迈斯特告诉他那整天待在家里的妹夫,贵族只需安于现状就能过得称心如意,但是中产阶级则需要通过自身努力才能活出个样子来。至少从意识层面来讲,中产阶级的奋斗缺乏阶级意识,始终只是为了自己而奋斗。他们从根本上认为和他们同在一条船上的人都是竞争对手,而彼此竞争的个体不会抱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产阶级甚至连社群意识也没有。贵族阶级再次利用中产阶级的这一弱点牟利,因为他们可以让中产阶级个体为其所用,把他们当作交易伙伴、服务员、官员、顾问,有时候当作艺术家。终,贵族阶级可能会因中产阶级的效劳而加封他们为贵族,对中产阶级个体来说,没有比这更荣耀的事情了。
修德语文学和哲学,德国知名独立出版人和国际知名艺术史研究专家。他曾在一家大型国际出版公司任编辑数年,1992年起成为独立出版人,长期从事文化及艺术史学相关的研究与图书出版工作,并与各国较有影响力的一些大型出版公司有多次深入的合作。与艺术史相关的艺术图书是他的工作重点,多年来组织各地相关专家编著出版过多部与艺术史相关的出版物,并有多部作品被引进中国出版。
彼得 皮茨 从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运动时期各类思潮概况 7
乌特 恩格尔 英国的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建筑 15
芭芭拉 博恩格赛尔 美国的新古典主义建筑 57
耶奥里 彼得 谢恩 法国的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建筑 63
耶奥里 彼得 谢恩 意大利的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建筑 105
芭芭拉 博恩格塞尔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建筑 125
埃伦弗里德 克卢克特 荷兰和比利时的历史主义与浪漫主义建筑 149
克劳斯 扬 菲利普 德国的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建筑 153
埃伦弗里德 克卢克特 斯堪的纳维亚的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建筑 195
彼德 普拉斯迈耶 奥地利和匈牙利的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建筑 199
希尔德加德 卢佩思 - 沃尔特 俄罗斯的新古典主义建筑 215
埃伦弗里德 克卢克特 园林 231
乌韦 格泽 新古典主义雕塑 251
亚历山大 劳赫 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运动
1789—1848 年两次革命之间的欧洲绘画艺术 319
安杰拉 雷森曼 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的素描艺术 481
附录术语表 503
参考文献 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