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双榆树战斗为经线,巧妙地结构了两个军人、两家军人、两代军人四十余年情感与命运的纠葛,通过争夺荣誉、争夺战功、争夺爱情、争夺女儿、争夺指挥权等外在行为,展现了军人丰富而深沉的内心,同时也揭示了军人们在荣誉与作为、责任与利益、爱情与婚姻、理想与现实等诸多矛盾中面临新的挑战表现出来的超凡脱俗的精神。 对于军人而言,军事意义上的高地,意味着进取、冲锋和胜利,而精神意义上的“高地”,要用一生去坚守。小说人物性格独特鲜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叙述风格凌厉新颖。
在创作《高地》的日子里,我感到我进入了的状态,我把我的理想赋予了我的作品人物,我的作品人物成了我表达理想的载体,我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我重新认识那位老首长和他的对手。他们是在抗日战争尾声参加八路军的,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们曾经有过忍辱负重的经历;在解放战争中,他们“百万雄师”南下,一路所向披靡;在朝鲜战场上,他们所在和我后来所在的部队打出了八面威风……他们是在战争的特殊环境里锻造出来的特殊材料。可是,就在他们刚刚上足了发条,要在战争中大显身手的时候,战争戛然而止,他们就像奔驰的骏马被突然勒住缰绳,惯性使他们猝不及防地从事业的滚落下来。生活、爱情、工作……当我写到他们生命的终点,也是小说结局的时候,我同读者一样恍然大悟,我认识的那位老八路临终前还耿耿于怀地摆弄他的地图,其实并不一定有什么政治目的或者军事目的,也许只不过是一种习惯,我把这种习惯理解为职业精神。
徐贵祥,皖西人,1959年12月出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著有长篇小说《仰角》《历史的天空》《高地》《八月桂花遍地开》《明天战争》《特务连》《马上天下》《四面八方》等。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第七、八、九、十届全军文艺奖,中宣部第四、八、十、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