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田行正为形状着迷,从零(ZERO)出发,进入121座复杂奇妙的符号宇宙,逐渐偏离 (ERR/ERROR)了沟通和文法的秩序,形成一幅系谱式的符号大观。书中列出的记号群只是根据形状的趣味性来选择,也有很多记号是已经超越了沟通途径的复杂形状。有很多文字系统因为形状和文法太过复杂而无法流通,自然消失,也有一些像神代文字那般怪异的文字系统。除了感到形状有趣外,再加上被这些瞬息万变的文字、记号所迷惑,最后他集结了11章×11种=121个文字群、记号群,形成本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每一页的大小也是11的倍数,宽121毫米×长209毫米,正文的版面篇幅也是以11毫米为单位。各章的内容并非完全有系统的分类,主要以形状相似,还有渐渐演变而成的组合来编排。各章开头的记号是象征每一章的变形字母。那么就请读者进入这个入昆虫图鉴般奇妙的形状世界吧。
本书书衣、封面、环衬、飘带都是黑色,三个切口也被刷黑。书衣两端被切割成人的脸部形状,正面不着一字,只是打了九个小孔。这九个小孔是凡尔纳的小说《桑道夫伯爵》中桑道夫伯爵解读暗号的模型纸,配合硬封上的文字阵列,正常包裹时显示出书名和作者“ZEЯRO松田行正”,将书衣顺时钟旋转90度就变成“ZARRATHUS”,再转90度会出现“TRRASIGNE”,再转90度则会出现“ASINTOERR”。这36个字母去掉作者名,就变成ZERRO, ZARRATHUSTRRA, SIGNE, A SIN TO ERR。九个小孔的排列方式来自杜尚的《新娘,甚至被光棍们剥光了衣服=通称大玻璃》中的“九个射击的痕迹”,喜欢玩双关语的杜尚用射击的洞比喻射精。书衣的背面是作者精心绘制的一株信息量丰富的文字树。书中附赠密码使用别册,用手机扫描别册上的二维码可以获取相应密文的解密线索,在书中找到答案。《零ZEЯRO》不再只是一本讲述密码的奇书,也成为一部可以用来玩文字加密与解密的游戏指南。
出版过12个中文版,你却买不到二手书
前言——记号、暗号、符号、信号
历再也没有比“零”更不可思议的记号了。曾经有一个电视广告,主角在支票上填写金额数字时,由于笔实在太好写,“零”填得太顺,搞得周围的大人物们十分紧张。“零”明明代表“无”,但只要不断加上去,就能让数字无限变大。这就是“零”。
★汉字中的“日”是象形文字,起初为圆中加上一点,随着时间的变迁才演变成现在的形状。这个点是为了和周围什么都没有的空间区别,表示确实存在着的实体。如果把点拿掉就是零,但是外框的圆依然残留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零也可以是“中间”的意思。
★约5世纪或6世纪,零在印度被发明出来。从那时起,它的形状已经是“○”或“·”。在印度,数字以人身体的一部分或太阳、月亮等来表示,或许“○”的诞生和中国的象形文字有着相同的构想,是个连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也不知道的数字记号。
★零(zero)在梵语中读作“sūnya”,意思是“空无一物”,8世纪传到阿拉伯时译成“a?-?ifr·cipher”,意思是“空”。12世纪阿拉伯的算术书被翻译成拉丁文传到欧洲,零根据读音演变为“zephirum”和“tziphra”。之后又衍生出许多不同的名称,像“zeuero”“ceuero”“zepiro”等※,其中意大利语的“zero”广为流传,使用最多,才成为固定的名称。“简单替代密码”(simple substitution cipher / monoalphabetic cipher)中的“cipher”原本就是阿拉伯语中“零”的异称。
在思考这些演变时,我开始想把这些现在已不被使用的文字、符号和奇形怪状的图案等收集起来。而“零”可以说是最符合这些不可思议的符号的原点,书名“ZERO”因此诞生。但是,为了涵盖超出ZERO范围的偏离(err / error)的意思,所以改成“ZEЯRO”。
大约是30年前的事了,以唯物史观描绘忍者世界的著名漫画家白土三平(本名冈本登,1932~ ),在其作品《忍者旋风》(ワタリ,1965~1967)中,以唯物论来描述忍术的科学。这就像是披着合理外衣的不合理解答,跟柳田理科雄(1961~ )的《空想科学》一样有趣。举例来说,分身术被认为是在敌人周围以超高速绕圈快跑,出现许多个自己的分身。原理和电风扇的扇叶看起来好像停止不动相同。但是,要掌握和使用这个技能会让人很疲劳,还会消耗后面战斗所需的体力。倒不如说,如果有应用分身的武术可能更有意思一些。浦泽直树(1960~ )的《怪物》里就有这种感觉。
啊,就在这样绘声绘色、连续不断的创造又解释的历史中,出现了一种用来操纵“0”的忍者护身符(图1)。这是真言密教的护符(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时代“零”的记号应该还没传到日本)。据说这个护符能够自由地操控人,像是一种替代人形的傀儡术。我来稍加分析。“尸”是尸体的意思,在这里代表替身、人体。重复三次是要打通修炼道的三光(日、月、星)之气,或是像住在人的肚子里会告密的“三尸虫”,把那个人的罪状偷偷报告给天上。转借为虽然看不到具体的形象,却可能夺去人命的鬼神或灵魂之类的东西。应该隐含了这两种意思吧。“月”和“女”表示时间,“國”是国的繁体字,即设置界限,规范咒力可及的范围。接下来的文字是祈求的词语:“有”代表世上所有的生物,“正”(??)为“生”,代表世界。以上是我个人的解释。在调查这个护符的来源时,我迷上了记号的魅力。
我对灵数学开始有兴趣也是这个时期。神秘主义相关的书籍中,属于最右派的大陆书房曾出版过一本田上晃彩(1923~ )所著的《灵数的四次元》(1973)。该书以大量陈腐的古代学为出发点,试图找出日本文化中潜藏的真理、咒语、音灵与灵数的关系,再用灵数来解读其含义。用灵数学解释《古事记》的《〈古事记〉之谜》是田上晃彩的最后一部作品,但我对这种用一个理论套上自古至今所有事情的说法感到厌烦。
★灵数学中,位数多的数字要转换成个位数来进行各种解释。例如,125要转换成1+2+5=8。120就是1+2+0=3,0的位数会消失。这种“个位数化”的方法论,是没有“零”的毕达哥拉斯以来的传统做法,即使现在已经有“零”,个位数化和“零”也并不冲突。这是为了成全“零”所具有的“逻辑性”技巧吧。
还有一件与符号有关的令人震惊的事件。1971年,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发行了第4张双CD唱片,封面、封底、内页完全找不到乐队名称,连歌曲名、版权者、唱片公司名称也没有。装CD的内袋上虽然印着曲名,却没有注明乐队名称,只能看到制作人吉米·佩奇(Jimmy Page,1944~ )的版权者署名,还有4个大大的神秘符号并排着(图2),似乎有着特殊的意义[顺便提一下,内袋另一面是歌曲《通往天国的阶梯》(Stairway to Heaven)的歌词]。还好标签上标着齐柏林飞艇和这四个符号的描述。媒体被告知4个符号代表齐柏林飞艇4位成员,似乎引发了不小的混乱。发行商大西洋唱片(Atlantic Record)一开始认为这张唱片不可能畅销,将它称为“自杀唱片”。事实上,这张唱片成为齐柏林飞艇销量最高的唱片,其中收录的“Black Dog”“Rock and Roll”“Stairway to Heaven”等歌曲则成为齐柏林飞艇的代表曲目。齐柏林飞艇成员们似乎想避开“齐柏林飞艇Ⅳ”这个名称,但是因为没有名称,欧美通常称这张以4个符号代表4位成员的专辑为“4个符号”(Four Symbols),日本版还是以“齐柏林飞艇Ⅳ”的名称发行。
吉米·佩奇很崇拜20世纪神秘主义代表者之一的阿莱斯特·克劳利(Aleister Crowley),他在英国的肯辛顿开了一家神秘主义书店,以克劳利的著作命名为“昼夜平分时”(EQUINOX),还买下了克劳利在苏格兰的古行馆。佩奇打算用神秘主义符号来代表4位成员,符号几乎都引用自神秘主义的书,而探究其出处一直拨弄着歌迷的好奇心。我试着来解析一下这些符号。最左边的符号代表吉米·佩奇,是将被称为“红龙”的西洋占星术护符颠倒过来使用。以我个人的看法,像是耶稣的略称“IHS”(反过来看,像“I”的字符在上面),再加上可以看成闪电的“Z”。约翰·保罗·琼斯(John Paul Jones,1946~ )和约翰·博纳姆(John Bonham,1948~1980)的符号据说来自欧洲古语的卢恩文字。卢恩文字是一种用刀刻在树上棱角分明的书体,说这两个符号来自卢恩文字真有点奇怪。符号的形状让人联想到“三位一体”之说,说它们像日本人的家徽就容易理解了吧。琼斯的符号,如果去掉〇,就是“连结的柏草”三叶草,博纳姆的则是“三个金轮”。连结的三叶草打开就是一个圆,圆和三叶草的组合可以解读成“终极的形状”。罗伯特·普兰特(Robert Plant,1948~ )的羽毛符号据说是姆(Mu)大陆的圣教符号,但詹姆斯·柴吉吾德(James Churchward,1851~1936)关于姆大陆的《遗失的姆大陆之谜》一书里只有羽毛,没有外围的圆圈。象形文字羽毛的前端弯曲,在阿兹特克文化中表示数字400。说到家徽,如果羽毛前端没有弯曲的话,就是“粗圆中的一片鹰羽”。
喜欢魔法的神秘学家克劳利曾于1907 年组织魔法社“Argeteum Astrum”(银星),通称“A∴A∴”。这个组织的刊物名和吉米·佩奇的书店“昼夜平分时”名字相同。“∴”原本是共济会的简略代表符号,也有“A∴O∴”这样的符号。什么都加上“∴”是当时神秘主义组织的流行做法。在组织了“A∴A∴”之后,克劳利还加入德国的“O∴T∴O∴”(东方圣堂骑士团),在设立英国分部“M∴M∴M∴”(Mysteria Mystica Machisim)时,始终坚持使用“∴”。这里的“∴”取代缩写点,作为间隔使用,但其实原本是“三位一体”的符号。共济会的“三位一体”符号是由圆规、角尺和眼睛组成。毫无疑问,“∴”自有其符号的意义,但在这里却是当作字符间的空白间隔,就像零一样,虽是“无”却象征“有”。
符号往往包含着许多意义,统一符号的想法也出现得很早。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数学家、魔法师约翰·迪伊(John Dee,1529~1608)写了一本神秘而独特的《单一体象形文字》(Monas Hieroglyphica,1564)。“Monas”就是“Monad”,意思是单位或单一。从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到莱布尼茨,基本粒子构成宇宙的概念已经成形。迪伊以这个“Monad”为神,创造了可以代表神、变换成十字架的符号。换句话说,这个符号就是迪伊的宇宙方程式,相当于爱因斯坦的“E=mc2”。
这么一说似乎很高深,其实不过是融合当时的神秘主义两大要素炼金术和占星术的一个符号罢了(图3)。其中,圆点代表地球,圆圈代表太阳绕着地球转,也就是托勒密的地心体系宇宙。太阳上面的半圆是月亮,下面是十字架。十字架下方的两个半圆是天动说的太阳轨道,即黄道十二宫之一的白羊宫。“月亮+太阳+十字架”的组合,在占星术上是“水星”的符号,在炼金术中就是把贱金属变成贵金属的媒介“水银”。白羊宫代表火,这个宇宙符号象征的是炼金术中金属转变的世界。用火(白羊宫)让水银(水星)先变成银(月亮),最后再变成金(太阳)。无论怎么看,这个符号都像是受到炼金术启发的时代产物。
★有不少说法认为炼金术、占星术符号来自希腊字母,神秘主义符号来自希伯来字母。炼金术、占星术的部分符号后来被当作化学符号和生物学符号来使用。文字与字母的衍生演化也是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范围很广。绘制这些符号与文字的系统树(见本书护封的背面)是一个十分吸引人的主题。夜晚看着发光的星星,似乎很自然地认为★形符号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日本,★形符号的使用是明治以后才有的事,之前是以“○”表示星形的。阴阳师安倍晴明的晴明纹“”与星星的符号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形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巴比伦或毕达哥拉斯的时代,历史相当悠久。
本书所列的符号群只是作者根据形状的趣味性来选择的。很多复杂形状已经超越了沟通途径,有些文字系统因为形状和文法太过复杂而无法流通,就自然消失了。也有一些像神代文字那般怪异的文字系统。除了感到形状有趣之外,我还被这些文字、符号的瞬息万变所迷惑。本书最终集结了11章×11种=121个文字群、符号群。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每一页的尺寸也是11的倍数,宽121毫米×高209毫米,正文的版心尺寸也是以11毫米为单位的自然数倍数,宽88毫米×高187毫米。各章的内容并非完全有系统的分类,主要以形状相似,还有演变关系来组合编排。各章篇首的符号是由象征此章的字母变形而来。诸位读者,就请跟我一起走进这个昆虫图鉴般的奇妙世界吧!
松田行正:设计师,作家,出版人,电吉他手,生于1948年。他将书作为艺术品对待,以设计“在书柜和桌上都具有存在意义及表达形式的图书”为理念。在从事图书设计的同时,他还运营着一家小型出版社牛若丸。自1985年起,牛若丸每年只出版一本书,都由松田行正亲自设计。除了图书,他还 设计了很多建筑标志,执笔撰写了诸多文字作品,制作了大量信息图表。松田行正着迷于研究各种事物的起源,最感兴趣的是文字与符号。他将自己的知识兴趣与设计理念融合,创作出《零ZEЯRO》《圆与方》《2的冒险》《一千亿分之一的太阳系+四百万分之一的光速》《密码》《偷窥一本书》《加et》等一批具有独特美感的书。他在多家设计类杂志上开设专栏,论述设计理念与实践的文章结集形成《开始物语》《图地反转》《眼的冒险》《线的冒险》《时的冒险》《设计的故事》《红色》等书。其作品获得过大量设计类奖项,包括日本书籍出版协会理事长奖、讲谈社出版文化奖、文部科学大臣奖、日本印刷产业联合会会长奖、东京都知事奖等。
前言——记号、暗号、符号、信号
1A
A-1莫尔斯电码
A-2电信暗号
A-3盲文
A-4二进制
A-5皮特曼式速记术
A-6动作学
A-7柏柏尔文字
A-8标点符号
A-9聂斯脱利派文字
A-10希伯来文字
A-11鸣叫的音节
2F
F-1金甲虫暗号
F-2玛丽女王的暗号
F-3棒球的计分记号
F-4国际象棋棋谱记号
F-5数学符号
F-6努米底亚文字
F-7宇宙文字
F-8拉班舞谱符号
F-9电气符号
F-10医学符号
F-11炼金术符号
3H
H-1稻留正吉的新日本文字
H-2克里文字
H-3布吉文字
H-4动素
H-5炼金术密码……1
H-6棉地文字
H-7撒玛拉札台湾闽南语
H-8泰文字
H-9穿越天河字母
H-10天上字母
H-11玛拉基母字母
4I
I-1西曼特图案
I-2地图符号
I-3姆语
I-4日本海军惯用符号
I-5苏美尔图画文字
I-6霍波记号
I-7〔神代文字……1〕丰国文字
I-8巴母文字
I-9查诺夫表情
I-10玛雅文字
I-11法伊斯托斯圆盘
5K
K-1缅甸文字
K-2闽腔快字
K-3僧侣体文字
K-4阿拉伯文字
K-5泰卢固文字
K-6拉卡多学院自动叙述装置文字
K-7〔神代文字……2〕阿比留草文字
K-8新字瓯文
K-9甲骨文的“龙”
K-10苗文字
K-11悉昙文字
6N
N-1十字记号
N-2乌托邦语
N-3共济会暗号
N-4曼宁卡文字
N-5亚齐德教派文字
N-6格拉哥里文字
N-7切音新字
N-8八思巴文字
N-9《易经》的卦
N-10道教符咒
N-11索永布文字
7P
P-1夏沛式信号系统
P-2普遍语言
P-3〔神代文字……3〕对马文字
P-4〔神代文字……4〕阿奈伊知文字
P-5〔神代文字……5〕种子文字
P-6音韵记号
P-7〔神代文字……6〕守恒文字
P-8形声通用文字
P-9〔神代文字……7〕阿比留文字
P-10〔神代文字……8〕水茎文字
P-11西里尔文字
8R
R-1欧甘文字
R-2德拉?波尔塔暗号……1
R-3德拉?波尔塔暗号……2
R-4德拉?波尔塔暗号……3
R-5卢恩文字
R-6家徽
R-7数码文字
R-8性器符号
R-9婆罗米文字
R-10佉卢文字
R-11阿里嘎里字母
9S
S-1音乐符号
S-2日本新字
S-3彻罗基文字
S-4亚美尼亚文字
S-5炼金术密码……2
S-6炼金术密码……3
S-7炼金术字母
S-8魔法字母
S-9查理曼暗号
S-10拉班?毛鲁斯大主教字母……1
S-11拉班?毛鲁斯大主教字母……2
10V
V-1家判
V-2楚科奇文字
V-3注音字母
V-4〔神代文字…9〕阿波文字
V-5流水文字
V-6平假名
V-7片假名
V-8则天文字
V-9古代中国文字范例
V-10西夏文字
V-11〔神代文字…10〕中臣文字
11Z
Z-1〔神代文字……11〕秀真文字
Z-2占星术符号
Z-3生物学符号
Z-4航空符号
Z-5石墙刻印
Z-6太阳系、星、月符号
Z-7电视、录像机、音响设备符号
Z-8道尔顿原子符号
Z-9家纹
Z-10气象符号
Z-11克拉得尼的声音图形
后记
最后想谈谈本书书衣、封面中隐藏的小插曲。本书初版时全书装帧使用的是红色。这个红色是太平洋战争时,美国对日暗号解读小组“magic”替日本军事暗号取的绰号“Red”(红),“Red”从军事暗号书的封面颜色,变成了美方的命名。Red暗号是1931年日本海军从德国购买的恩尼格玛(Enigma)密码机加以改造的成果,正式运用在军事上是皇纪(从《日本书纪》中记录的公元前660年神武天皇即位开始计算)2591年,取最后两位数,将它称为“91式暗号”。之后,日本再度改造这款暗号机,开发了97式暗号机,正式的名称是“97式欧文印刷机”。97式的暗号书封面为紫色,因而美军将它称为“Purple”(紫)。日本军方过于自信,认为不论红色还是紫色暗号都绝不会被破解,管理上于是很随便,用这两式暗号机同时在两个地方以相同的暗语来传送信息。结果,战争爆发前夕即被美国“magic”小组成功破解。不过,本书再版时更换了装帧颜色,“红”的色彩概念也仅使用于初版。
★书衣的圆形小洞是凡尔纳的小说《桑道夫伯爵》(Mathias Sandorf, 1885)中桑道夫伯爵用以解读暗号的模型纸。书衣正常套在书封上时,36个字符的矩阵只显示“ZEЯRO松田行正”,将书衣顺时针旋转90度时就变成“ZAЯRATHUS”,再转90度则变成“TЯRASIGNE”,接着转90度则会出现“ASINTOEЯR”。除去作者名,分别是ZEЯRO,ZAЯRATHUSTЯRA,SIGNE,A SIN TO EЯR。此外,纸上的九个洞排列方式来自杜尚《新娘,甚至被光棍们剥光了衣服=通称大玻璃》(La Mariée mise á nu par ses célibataires, même, 1915~1923)中的“九个射击的痕迹”。喜欢玩双关语的杜尚用射击的洞比喻射精。
★这个暗号里的“R”全都用“ЯR”来表示。“RR”是杜尚的笔名Rrose Sélavy的前两个字母。1921年,杜尚想象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自我,因而取了这个女性化的名字。刚开始只有一个R,后来从“arroser”(撒水)得到灵感,改成两个R。Sélavy是“c’est la vie”的谐音,“Rose, c’est la vie”(玫瑰,这就是人生)。ЯR左右相反,即使没有Я,也还有一个R,也就是意味着零的“ZERO”。
★“ZAЯRATHUSTЯRA”即ZARATHUSTRA,当然是来自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844~1900)的书名。有点像卡巴拉的咒语ABRACADABRA,因喜欢其语感而选用。ZARATHUSTRA是琐罗亚斯德(Zoroaster)的德文。琐罗亚斯德为公元前6世纪波斯琐罗亚斯德教的创始者和预言家。琐罗亚斯德教主要基于善恶、光明与黑暗的二元论,善神Ahura Mazda和恶神Ahriman永远战斗不停,并且认为最后当然由善神Ahura Mazda获胜。这个二元论将古代各种蠢蠢欲动的神祇清楚地划分为二。这种清楚的界线成为后来基督教等教派思考的根基。Ahura Mazda的象征为太阳、星星、火,所以也称为“拜火教”。Ahura是神,Mazda则是智慧的意思。另一个选择的理由是Mazda和松田(Matsuda)的发音很像。
★“SIGNE”是法文的“记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将此字定义为拥有记号表现(signifiant/能指/意符)和记号内容(signifié/所指/意旨)两种概念的词语。索绪尔从语言体系中划分出两个体系,在本质上发现所指和能指之间对应的武断和各系列要素的分节任意性。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 1908~2009)则指出,这样的结构和类型同样存在于未开化社会的亲族体系或神话世界中。更有甚者,有人将这种“结构”概念运用到生物进化原理,这种结构主义进化论正受到瞩目。
★“A SIN TO EЯR”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克劳森(Max Christiansen Klausen, 1899~1979)所创。当时他负责处理泄漏了苏联军方“日军没有入侵苏联作战”等重要情报、被当成间谍逮捕且处死的德国记者佐尔各(Richard Sorge, 1895~1944)的暗号电信。ASINTOER是把英文中出现频率高的字母组成单词,再加上一个Я就变成“A SIN TO EЯR”(错之罪)。克劳森将ASINTOER以0到7的数字置换,每次出现这个字母就用对应的数字替换,其他的字母也用别的方法替换成数字。这样的暗号还是过于简单,所以数字又被暗号化,说明很烦琐,在此省略不谈。
★方阵中的文字全部说明完毕。ZERO是从意大利文而来,作者名为日文,ZARATHUSTRA为德文,SIGNE为法文,A SIN TO ERR为英文,五国语言并列。因此这五国的单字(母)全部以代表其国家的字体来表现。意大利文用意大利人波多尼(Giambattista Bodoni, 1740~1813)在1790年左右开发的Bodoni Roman体。法文用法国人加拉蒙(Claude Garamond, 1510~1561)的Garamond体。按1539年颁布的统一公用语言令,原本多语言的法国开始统一使用法文,所有人都使用加拉蒙印刷字体,加拉蒙因而被称为“雕刻王国文字的人”。英文使用英国人莫里森 (Stanley Arthur Morison, 1889~1967)的Times New Roman,这是1932年英国的日报《泰晤士报》采用的字体。德文为伦纳(Paul Renner, 1878~1956)的Futura字体。1927年发售的Futura字体因考虑到德文的组版,字元重新被设定,和以前的无衬线(Sans-Serif)字体不同,变成拥有现代感的字体。日文当然是明朝体。
★最后在这里想感谢协助制作本书的人。首先是松田工作室的中村晋平,他对于这些大量的记号和文字的再三变更从不感到气馁,一再编排、修正。小林恭子帮忙负责全部的校对工作。针对小林提出的疑问,我能重新调查、确认资料并加以修改,实在太感谢了。逸见阳子也帮了我同样的忙。虽然我只拜托逸见帮忙确认欧洲文字,但她却帮我把以形状选出来、以形状分类的各项目内容分成script、alphabet、character等类别,让我能够理出头绪。牛若丸的顾问米泽敬帮忙思考本书的宣传语,书腰上简洁的一行字。还有寻找错误的能手松田工作室的天野昌树帮忙做最后的把关校对。文唱堂印刷的山田泰司也很小心谨慎地帮忙完成烦琐的工作,甚至帮忙校正。我由衷地感谢大家。
★本书日文版使用的字体:前言=岩田细明朝体,次标题和文中的大文字=ryuminR-KL+秀英3号R/游筑36P假名3、Gothic相关=粗体gothicW1/W3/W6,内文的括弧为MA31、Bodoni Book、AGaramond、Shelley Volante Script、Frutiger Light/Roman/Bold。封面文字方阵的五种字体分别为Bodoni Book、ryuminR-KL、Futura Book、AGaramond、Times New Roman。
★本书日文版的用纸:书衣/封面/衬纸全部是tantV.V-69、四六判130g/100g。书衣的花边纸为伊东信男商店的No.23,书签为No.5。日文版第一次印刷时切口刷的油墨为食用色素红色102号。封面上烫的是村田金箔GF-70红。内文用纸为white night cream A判55g。前言和后记为conylap skyH判10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