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也是一项事业不断创造辉煌的源泉。
从中国航天的起点——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到今天,我国航天事业已经走过了60多个年头。一甲子栉风沐雨、朝乾夕惕,中国航天人经历了从零起步的举步维艰,经历了奉献终身的义无反顾,经历了发射失利的痛定思痛,也迎来了无数次鲜花和掌声的高光时刻……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航天人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取得了以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实现了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昂首屹立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在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征程中,培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传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统称航天“三大精神”)。航天“三大精神”与中华优秀文化一脉相承,是伟大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文化源泉,是中国航天人心中永远高扬的旗帜。
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回顾航天事业的每一步前行,都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注脚,时刻闪烁着航天精神的光芒——是爱国主义的信念,让钱学森、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等一批杰出科学家甘愿放弃国外优厚待遇,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创立和发展中国航天事业;是无私奉献的品格,让一批批航天工作者从繁华都市来到深山丛林、荒郊野岭,投身祖国三线建设,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以苦为乐的追求,激励航天人白手起家,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做试验,在茫茫戈壁执行任务、夺取成功,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筑起航天事业的高楼大厦;是严慎细实的作风,具化成一整套系统管理模式和“双五条”“28条”“72条”等质量管理方法,确保了型号任务的高成功率;是团结协作的大局观,让数百个参研单位、数千个协作单位、数十万科技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航天复杂巨工程成功实施;是勇攀高峰的进取心,让一代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敢于战胜艰难险阻,勇于突破和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向着星辰大海不断进发……
航天“三大精神”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浓缩,也是时代的一面镜子。60 多年来,它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同频共振,为我国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输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同时,又从航天事业的沃土中汲取营养,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传承性和时代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要“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要强化使命担当,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创造更多中国奇迹”。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党和国家对传承航天精神、建设航天强国寄予了殷切期待。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即将开展小行星探测、重型运载火箭研制、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等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力争到2030年推动我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到2045年推动我国在航天领域率先实现强国目标。实现宏伟蓝图,需要广大航天工作者大力弘扬航天“三大精神”,将精神的力量转化为航天报国的坚定志向和航天强国的坚定信念,转化为砥砺奋进、接续奋斗、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强大动能,不断创造航天事业新的辉煌。
基于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航天“三大精神”课题研究,分析阐述了航天“三大精神”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并结集成《旗帜》一书。该书对航天“三大精神”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选录了21个生动的故事案例,详细解读了航天“三大精神”的具体内涵。读懂了这些,就解开了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精神密码。同时,我们也希望以书为媒,将其作为在全社会弘扬和传承航天精神的参考读本,使航天“三大精神”传播得更广更远,历久弥新,永远璀璨。
吴燕生
202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