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区域经济的中观经济特征和区域经济关系的基本原理出发,确定了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即怎样创新理念和路径,有效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首先分析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与协调发展的主要特征,提出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逻辑主线和主要目标,通过对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的历史与现状的分析,是分别对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历史与变迁及城乡经济差距的历史与变迁还有他们的演变趋势的分析确定研究的现实基础。其次,分析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成因及其体系括区域经济差距的历史因素、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社会资本、交易效率等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构建影响均衡协调发展的成因体系。同时,分历史时期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理念与实践研究新时代我国区域均衡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括区域市场化程度的差异与一体化关系构建障碍,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机制障碍,基础条件障碍,非正式制度障碍等。
张帅,生于1984年3月21日,北京市人。毕业于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学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学硕士、法学博士)。现任职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曾在《理论导刊》《商业经济研究》《前沿》《国民经济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成因的超边际分析》《浅议市场化建设中等诉求》《劳动价值论中的自然问题再研究》《再论要素创造价值论的理论缺陷》《新时期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等论文20余篇。作为主持人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课题、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课题3项,其它厅级研究项目7项。获得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经济关系
第一节 中观经济及其特征
第二节 区域与区域经济关系
第三节 区域经济关系
第二章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再认识
第一节 区域差异的内涵与度量指标
第二节 区域差异研究的基本理论阶要求
第三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特征与内容
第三章 代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状况
第一节 代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代中国工业地区分布的历史阶段
第三节 代中国工业分布极衡的特点
第四章 1949—1978年期间中国区域经衡发展的历程
第一节 生产衡布局理念的提出
第二节 工衡布局经济效果评价指标
第三节 工衡布局的主要原则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演变的历程
第一节 区域非均衡到协调发展战略提出与实施
第二节 区域经济非均衡到协调发展过程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全面深化与成效
第四节 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趋势
第六章 要素禀赋与区域非均衡发展
第一节 经济要素禀赋与划分
第二节 要素禀赋的新经济学解释
第三节 要素禀赋与非均质空间分析
第七章 后天累积性要素与区域非均衡发展
第一节 人力资本要素与区域非均衡发展
第二节 FDI要素与区域非均衡发展
第三节 社会文化要素与区域非均衡发展
第八章 交易效率与区域经济差距
第一节 交易成本的提出与概念
第二节 交易成本到交易效率
第三节 区域差距的交易效率成因体系与交易效率
第九章 交易效率提高对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可行性
第一节 交易效率提升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均衡协调发展的目标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均衡协调实现的制度保障
第十章 提高区域交易效率实现均衡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 市场化对交易效率提升的作爿j机制
第二节 我国区域问市场化程度差异
第三节 深化市场化改革的思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