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上海新金融研究院重点研究课题“法定数字货币的经济学分析——内涵特性、技术模式与发行机制研究”的成果。
本书采用现代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数字货币的经济机理与内在逻辑,剖析了共识机制的经济激励相容设计、加密代币的经济本质及其委托代理问题、分布式账本与传统账本的异同、去中心化资产交易的新金融市场模式,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加密代币估值体系以及初始加密代币发行的监管框架,阐释了算法机制运行的经济机理、优势缺点及其与市场和企业的边界,回答了算法经济是否走向计划经济的问题,并对法定数字货币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探讨,建设性地提出法定数字货币研发的关键要点、设计考量、参考模型、技术构架、目标定位和发展规划,探索了法定数字货币的前瞻条件触发和人工智能发行,建立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实证研究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的宏观经济效应。
本书对数字货币开展的理论分析、现实研究和政策讨论,为不同领域的读者提供了既广泛又深入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独具特色,富有创新。
本书荣获第七届金融图书“金羊奖”、2019*一财经 摩根大通年度金融书籍
姚前,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总经理。曾任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巡视员,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区块链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发表文章近一百五十篇,著作六部,多次获得银行科技发展奖等省部级奖项一等奖,多项专利发明人。
陈华,金融学博士,副研究员,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曾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从事政策研究和制定工作。在《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金融研究》、《财政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独立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等多项国家课题。曾荣获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优秀博士后学术成果、银行科技发展奖一等奖、中国金融学会全国优秀金融论文三等奖、中国人民银行重点课题二等奖、福建省金融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学术奖励。
第一章 私人数字货币涵义
第一节 私人数字货币定义与内涵
第二节 区块链技术原理:以比特币为例
一、比特币概览
二、比特币钱包和地址
三、交易流程
四、区块和区块链
五、挖矿
第二章 共识机制的经济分析
第一节 共识机制评述
一、BFT类共识
二、中本聪共识
三、混合共识
第二节 共识机制的经济激励相容:基于博弈论的分析
一、“无组织”群体行动需要经济激励
二、共识算法使“无组织”群体行动的经济激励显性化
三、区块链“无组织”群体行动的“拜占庭将军问题
四、经济激励和惩罚为何重要:一个简单的博弈逻辑
五、工作量证明机制(PoW)的激励相容
六、权益证明机制(PoS)的激励相容
第三节 总结与展望
第三章 加密代币的经济分析
第一节 加密代币的经济本质
一、基于挖矿的初始UTXO构建:支付工具
二、基于ICO的初始UTXO构建:加密权益
三、锚定资产的初始UTXO构建:数字资产
第二节 加密代币的契约不完备性与委托代理问题
一、UTXO作为支付工具的委托代理问题
二、UTXO作为加密权益的委托代理问题
三、UTXO作为数字资产的委托代理问题
第三节 区块链生态系统的治理机制
一、治理的定义与内涵
二、链上治理
三、链下治理
第四节 总结与展望
第四章 分布式账本的经济分析
第一节 分布式账本与传统账本的异同及其现实意义
一、DLT账本对传统记账哲学的历史传承
二、DLT账本对传统账本技术的改进
三、DLT账本的现实意义
……
第五章 加密代币资产定价:理论与分析
第六章 数字货币监管:理论与实践
第七章 算法经济:资源配置的新机制
第八章 法定数字货币的内涵与外延
第九章 法定数字货币的经济解释
第十章 法定数字货币模型设计
第十一章 法定数字货币对现行货币体制的优化及其发行设计
第十二章 法定数字货币的经济效应分析:理论与实证
参考文献
后记:数字货币的缘起、发展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