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体裁为散文,主要内容为作者在个人阅读和媒体工作中的感悟,是作者个人观点情感抒发。本书总共分为四个部分:“书房夜读”“少年锦时”“师友杂忆”“媒体掌故”。部分读书笔记篇目内容碎片化,介于获取知识和情感共鸣之间,适合碎片化阅读。另一部分篇目深入浅出地讲解作者在读书过程中的思考,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游记、书评、历史小记、媒体发展小记、亲友回忆文章等。整本稿件充满杂志的写作风格,文艺、简约、大气。
萧三郎:本名肖国良,资深媒体人,阅读推广人,新媒体实践者。□003年至□014年担任新京报书评周刊主编。现任锦麟公益基金会理事、华闻传媒创新研究院轮值执行院长。
第一章/ 书房夜读
第二章/ 少年锦时
第三章/ 师友杂忆
第四章/ 媒体掌故
1
偶然翻到□003 年夏天的记录,那真是一个阅读之夏。国家图书馆,那时候还叫北京图书馆。我没事就骑单车去图书馆翻书,那一段迷恋的是港台图书。
彼时的记录有这么些书的名字:7 月4 日,上午在北京图书馆阅读《创意人》(詹宏志)。下午去三联书店购书《我们仨》(杨绛)。
初略记录下,那一段翻过姜敬宽《时代七十年》(天下文化),金平圣之助《美国杂志100 年》,李欣频《诚品副作用》(新新闻),台湾时报文化的“NEXT”丛书,时报文化的“历史与现场”丛书(包括弗里德曼《从贝鲁特到耶鲁撒冷》等),大块文化的“TOUCH”丛书,《联副插画50 年》(联经出版),时代传讯的《时代解读》,台湾商务的《大汗之国》(史景迁),麦田人文系列(包括个人喜爱的王德威《跨世纪风华》等),以及保罗·克鲁格曼、史景迁、彭定康、约瑟夫·奈等的著作。
从此,对台湾天下文化、时报文化、城邦出版、远流、大块文化、麦田人文等出版动态有切身体会。英文一直很差,那时还把近年所有能借到的《时代解读》(时代周刊亚洲版的繁体字月刊版)借来系统翻阅了一次,正是在《时代解读》上,我看到了村上春树、哈维尔、周杰伦等流行文化的优美报道。正是这些此前闻所未闻的信息,一下打开了自己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