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汪记》收录了作者写汪曾祺其人其事其文以及与汪曾祺相关的人与事的诸多文章。如《汪曾祺的草木情怀》《汪曾祺的几方闲章》《汪迷苏北和他的幸福告白》等。介绍了汪曾祺的高雅闲适的生活情致,“岭上多白云”和“只可自怡悦”的洒脱情怀,以及苏北人对汪曾祺的热爱。读了这些文章,就会对爱生活,会生活,善从生活中找乐,为“人间送小温”的汪曾祺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与理解。
段春娟,曾做过图书编辑,现供职于山东财经大学,副编审。选编过汪曾祺文集:《文与画》《五味》《人间草木》《说戏》《在西南联大的日子》等。这是汪先生去逝后较早的选本。黄裳先生曾言,此系列是“把曾祺细切零卖了……应该称赞是做了一件好事,我有曾祺的全集,但少翻动,不如这些‘零售’本,方便且有趣”。这些书多次印刷,在汪迷圈有较好反响。在汪曾祺去世十周年之际,主编了纪念集《你好,汪曾祺》(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这应是有关汪先生的第一本纪念文集。写有多篇研读文章,如《汪曾祺的编剧生涯》《汪曾祺的几方闲章》《汪曾祺的书单》《他的小说混合着美丽与悲凉——汪曾祺笔下的鲁迅》《书画视角下的汪曾祺》等,见发于《新文学史料》《光明日报》《名作欣赏》等刊物。
再也不会有汪曾祺这样的人了
——《文与画》a编读记
因编汪曾祺的书,得以知道读其文、喜欢其人的人甚多。曾有一个刚毕业的同事对我说,她曾梦见过汪曾祺——她硕士毕业论文写的就是汪曾祺——可见用情之深。然而知道汪曾祺擅画、看过他的画的人,却只在与他有交往的一个小圈子内。据说,汪曾祺生前就有个愿望:将他的书法、绘画作品整理出版。后来听汪先生女儿汪朝老师说,汪先生去世后,子女曾用其稿费印过一本大16开画册,很精美,除小部分赠给汪老生前友人,大部分捐给了汪老的故乡——江苏高邮。这本画册后来汪朝老师也送我一本。
汪曾祺自己说,他是很愿意画的,从小学到初中,都“以画a汪曾祺《文与画》,山东画报出版社□005年版。
名”,在初二的时候,他画了一幅墨荷,裱出后挂在成绩展览室里,这是他的画□□次上裱。去农村劳动时期,因其擅画,曾被分配去画《中国马铃薯图谱》——只可惜此图谱已佚失,要不也得在植物画史上留下一笔。他还擅书,当年京剧院演出,好多字幕都是他用小楷写出,受到前去看戏的人的称赞。后来因种种原因,他搁下画笔,直到□0世纪70年代末,才又“重操旧业”。先是给好友朱德熙画了幅墨菊,被很爱惜地镶在镜框里挂在墙上,被人看到了,都来跟他要,遂一发而不可收,“画名”再度远扬。他在出国时还画过很多小幅画作,送给了国外友人。
汪曾祺的画,属于典型的文人画。他画花鸟,花均是平日常见的草花,鸟则被其女儿戏称为“长嘴大眼鸟”。然而一花一草,一枝一鸟,多少都有所寄托。用他自己的话说,所画都是“芳春”,表达对生活的喜悦。他很欣赏宋人的诗“四时佳兴与人同”,兴之所至,信手拈来,便有了这一幅幅的画作。比如他给一幅叶茂花盛的画题名为“雨足”,还有“少年不识愁滋味”“春城无处不飞花”“吴带当风”“孤雁头上戴霜来”等题名,这些题名结合画作来看,真是飘飘洒洒,生意满眼,意味深长,看似随意,实则都有含蕴、有意境。
除此之外,本书还选了汪曾祺专门谈书画及谈家事的文章,从中可以看出汪曾祺能画擅书也并非偶然,他是有相当功夫和造诣的。他出身于书香之家,祖父很注重对他的培养,在他十一二岁时,便亲自教他习《论语》,“日课大字一张,小字二十行”。祖父认为他的字有才分,还为此奖过他一块端砚,鼓励他多看《麻姑仙坛记》、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褚遂良的《圣教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