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国情与国际环境,积极应对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批判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借鉴参考国外生态环保理论的有益成果,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明确提出并详细阐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历程对于我国现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①“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②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18年,改革开放已经走过40年的历程。40年可谓“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期间既有筚路蓝缕、“一山放过一山拦”的艰辛,也有柳暗花明、“堂堂溪水出前村”的欣喜,既有大刀阔斧、激情澎湃的乐章,也有彷徨困惑、如履薄冰的凝重。然而,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中国经济的壮美腾飞,中国国家实力和民众生活水平迅速而大幅度的提升,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由此构成的综合国力迈入世界前列,中华民族已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在风雨如磐、狂飙突进后见到的绚烂彩虹、展现的光明前景。
任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现为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版个人学术专著《从西方环境运动看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红旗出版社,2014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研究”(18BKS077)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资本逻辑视阂下的现代西方环境运动研究”(15Y1C71004)。
张云飞,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已经出版各类著作32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代表性著作有:《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专著,2014)、《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创新抉择》(主编,2014)、《天人合一:儒学与生态环境》(专著,1995)、《中国农家》(专著,1996)等。
导言
第一章 协调人口资源环境(1978~1992)
第一节 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战略选择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保护的管理之路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工业经济的同步进行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协同发展
第五节 中国特色环境保护的群众路线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1992~2007)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界定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的落地生根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阶段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发展阶段
第三章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体系(1992~2007)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增长方式支撑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技教育支撑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法规支撑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资源能源支撑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生态环境支撑
第四章 生态文明原则、理念和目标的历史演进(2007~2012)
第一节 生态文明原则、理念和目标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发展要求
第三节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方法要求
第四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型社会”内涵
第五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三生”文明发展之路
第五章 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探索(2007~2012)
第一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文明属性
第二节 以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推进生态文明
第三节 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生态文明硬约束
第四节 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推进全民参与生态文明的社会行动
第六章 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2012~2018)
第一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
第三节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系统方法论
第四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
第五节 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治理观
第六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价值观
第七节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生态治理观
第七章 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发展路径(2012~2018)
第一节 绿色发展的总体定位
第二节 绿色发展的空间布局
第三节 绿色发展的经济选择
第四节 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
第五节 绿色发展的国际合作
第八章 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治理保障(2012~2018)
第一节 新时代生态治理的总体情况
第二节 新时代生态治理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新时代生态治理的制度体系建设
第四节 新时代生态治理的体制机制改革
第五节 新时代生态治理的依法治国保障
第九章 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导向和社会参与(2012~2018)
第一节 新时代的生态文化建设
第二节 新时代的生态宣教创新
第三节 新时代的生活方式绿色化
第四节 新时代的生态文明社会参与
第五节 新时代的生态环境权益维护
结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