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系列教材,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招教考试为目标导向,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为基本框架。为了弥补师范生在普通心理学知识上的欠缺,该书专门单列一章内容介绍基础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点,并论述了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关系。这样不但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连续性,而且也涵盖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招教考试的相应内容。考虑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该书专列一章论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另外,学习心理学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但传统的教育心理学更侧重学习理论的介绍,该书把教育心理学有关的知识和内容融合到学习心理中,更加注重培养学习者运用学习理论的基础知识与原理去认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书努力避免用理论论证理论的抽象说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经典实例分析与原理阐述相结合。语言力求生动活泼,使丰富深刻的内容与生动流畅的文字表达相辅相成。
2013年8月,为确保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工作平稳顺利实施,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暂行办法》规定试点工作启动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其中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均要考查《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这一科目,从考试内容模块和要求来看,涉及心理学科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学生心理发展、学习理论、学习动机、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健康教育、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这对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掌握与运用心理学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必须调整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师教育的课程内容,重新编写师范生《教育心理学》教材,以满足师范生的教学和学习需要。
在内容体系上,本书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招教考试为目标导向,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为基本框架,为了弥补师范生在普通心理学知识上的欠缺,专门单列一章内容介绍基础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点,并论述了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关系。这样不但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连续性,而且也涵盖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招教考试的相应内容。考虑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本书专列一章论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另外,学习心理学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但传统的教育心理学更侧重学习理论的介绍,本书把教学心理学有关的知识和内容融合到学习心理中,更加注重培养学习者运用学习理论的基础知识与原理去认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结构体系上,本书每章都安排了教学目标、导入语、正文、资料窗、要点回顾、关键词、参考文献几个部分。在每章正文前面的“教学目标”说明本章教学和学习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促使学习者成为有意识的学习者;“导入语”选用内容是典型案例、生活事件、经典实验等,其作用在于为学习者提供新知识的生长点,便于学习者进行下位学习,建构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资料窗”是为了配合教材内容,拓展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起到佐证心理学理论、加深概念理解以及拓展学习者视野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正文之后的“要点回顾”和“关键词”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本章的知识点,使学习者提纲挈领地把握本章内容,便于学生的复习。
在写作风格上,本书努力避免用理论论证理论的抽象说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经典实例分析与原理阐述相结合。语言力求生动活泼,使丰富深刻的内容与生动流畅的文字表达相辅相成。
总之,本书的编写力求体现教师教育的特色,既能满足师范生掌握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又能为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招教考试提供复习参考资料。但由于教育心理学科发展的复杂性和编者的水平局限,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我们热忱欢迎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由李西营和熊建萍任主编,负责全书的安排和全书章节的设定,并对全书进行修改和审定;李德俊和毛艳霞任副主编,参与全书的修改和统稿工作。各章执笔如下:第一章,陈兰江;第二章,朱俊卿;第三章,张荣娟;第四章,刘小先;第五章,陈兰江;第六章,毛艳霞;第七章,王淑敏;第八章,孙文梅;第九章,孙文梅;第十章,毛艳霞;第十一章,郑满利;第十二章,刘小先;第十三章,张荣娟;第十四章,王淑敏;第十五章,郑满利。
本书是各位参编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所有关心和参与本书编写和出版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供高等师范本科生使用,同时亦可作为其他教师教育、在职教师培训和准备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考生的教材。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对象和意义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章 学习理论
第一节 学习的本质与类型
第二节 行为一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不同类型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的学习
第二节 技能的学习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
第四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第一节 动机与学习
第二节 注意与感知对学习的影响
第三节 问题解决
第四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第五章 学习策略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第二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
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
第六章 学习迁移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第二节 学习迁移理论
第三节 学习迁移与教学
第七章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一节 性别差异与教育
第二节 个性差异与教育
第三节 智力差异与教育
第四节 认知风格的差异与教育
第五节 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
第八章 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定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的学业成就测验及编制方法
第三节 学业成就测验的实施
第四节 学业评定的程序和方法
第九章 外部因素与学习
第一节 教师心理
第二节 教学交往心理与课堂的有效管理
第三节 教学设计
第十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节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咨询与辅导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