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听说刘丹丹的博士学位论文《山西临汾十七县市方言研究》入选《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将于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这于我当然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作为她曾经的导师,我很高兴看到本书的出版。
从2003年起,我开始在清华大学给中文系硕士研究生讲授国际音标、方言学和方言调查,先后带领学生调查过湖南江永上江圩土话、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吴语、山西汾西和吉县的晋语、安徽黄山市屯溪区浯村徽语、浙江温州芦浦蛮话、湖南怀化沅陵乡话、河南修武(郇封)晋语、河南武陟(大虹桥)晋语、马来西亚古晋闽南话等,多数调查都跟学生的毕业论文相关,如徐丽丽的浙南蛮话,李姣雷的湘西乡话,刘丹丹的汾河片中原官话,朱玉柱的武陟晋语,蒋波的屯溪浯村徽语,沈薇利的古晋闽南话。
丹丹2012年山东大学硕士毕业,师从岳立静教授,同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入学后,丹丹勤奋踏实的学风和细心善良的为人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是那种能够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同时执着于追求学问的好学生。在汾西、修武调查期间,为了整理白天的调查材料,经常工作到下半夜两三点钟。
我常说,女士做科研,特别是从事田野调查研究,独自长期在外奔波,通常比男士需要付出更多。丹丹在读博期间成家,新婚燕尔,就要为毕业论文的写作进行长时间的多点调查,殊为不易。听说有好几次都是由她婆婆陪着一起去调查点,一方面以策安全,一方面也做些“后勤服务”工作,以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58个点的田野调查,工作量之大,个中之艰辛,只要是从事过方言调查的人都能深切体会。
丹丹是河南开封尉氏县人,硕士毕业论文《尉氏方言语音研究》对尉氏方言语音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描写,特别是对尉氏方言的变调、轻声、儿化、合音和子变韵现象有较为深入的分析。入学以后,在考虑博士论文选题时,原想对河南北部晋语的变韵现象进行系统调查分析,但考虑到当时已有多路人马在此扎堆,而且已有几篇博士论文主攻这一选题,所以只好“忍痛”放弃。
通过对山西吉县、汾西方言的实习调查,我们对临汾方言的特点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处于晋语与官话方言的过渡地带,与周边官话方言相比具有较多的早期方言特征,文白异读丰富,特别是入声韵和入声调存在从有到无的过渡;学界对于汾河片方言的归属也存在分歧,如王福堂先生曾指出,“山西西南部晋南方言具有晋语的大部分重要特点,某些特点的出现还极为典型,但仅仅因为没有入声就被划入其他官话方言,这不能不影响晋语本身的完整。”因此希望通过对汾河片方言的深入调查,探明中原官话汾河片的语言面貌,理清晋语和官话方言之间关系,特别是对入声过渡带进行精细的描写,揭示从有入声到无入声的具体情形。
我认为丹丹的这本书在呈现临汾方言基本面貌特别是在晋语与汾河片方言的划界方面有所创新,其所绘制的入声调、入声韵、宕江摄白读等重要同言线,为晋语和中原官话汾河片的区别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当然,书中也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需要专家、学者和读者的批评指正,也希望丹丹能够继续深入思考和研究。
2016年丹丹博士毕业,现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工作,有机会参与到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一些具体工作,希望她好好利用自己的方言学研究优势,为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为讲好中国故事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北京语言大学 赵日新
2020年5月10日 于北京
刘丹丹,1984年出生于河南,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导师赵日新教授。现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普通话语音、汉语方言学等。主要研究成果有:《<汉语拼音方案>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与启示》(《语文建设》2020年第14期)、《汉语方言“屁股”义的词形分布》(《方言》2019年第3期)、《河南修武(郇封)方言的名词性变韵》(《澳门语言学刊》(澳门)2018年第2期)、《山西汾西方言同音字汇》(《中国语学研究·开篇》(日本)(2017年)、《河南尉氏方言音系》(《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S1期)等。参与国家推广基地重大项目“中小学统编教材中语言文字教育研究”、国家语委委托项目“推普助力脱贫攻坚效果评估研究” 等。